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261
摘要: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四种异化劳动问题,分析这一著述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和理论,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以及异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异化劳动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的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异化劳动

  在对私有财产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提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如果这个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那么工人就会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那么他自身的价值也就越低,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增多会造成人的贬值,物质增长越快越多,人就会越贫穷。这样来看,劳动不仅仅是进行商品生产,也是劳动自身以及工人的生产,且这种生产是按照相应产品的生产比例来进行的。这就表明了,私有财产会以劳动者、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关系为基础。在资产经济、政治经济中,处于掩盖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会将这一问题忽略掉。基于工人立场考虑,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的观点,对于劳动者以及他的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释实际上劳动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让工人知道劳动和资本实际上是对立的,从而实现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1.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异化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了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结果。根据马克思关于这一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外化劳动的内涵,也就是从异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生命等概念来分析私有财产内涵,指出私有财产只有在发展到最后和最高境界后,它的秘密才会暴露,也可以看作,私有财产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劳动借以外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综上所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方向。

  在马克思后续的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在分工并不是出于自愿的情况下,人本身的劳动总结起来就是一种异己、和他人对立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十分有助理解异化劳动产生私有制的改变,而产生不情愿分工,异己劳动产品分配的不公,就会导致相应的异化关系出现。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分析了劳动资本异己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相对立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货币成为人的目标,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进行自由劳动的,所以人的本质就产生了异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没有对于私有制的地位进行怀疑,在他看来,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关系达到一定极端的情况下,就会到达灭亡的阶段。可以看出,在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理论中,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在发展到一定水平情况下的必然产物,其自身就包含了相应的矛盾运动和解决方式。无产阶级的人物是消除私有制,这是促进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异化是必然会产生的。所以,可以说异化劳动中产生了私有制,同时,异化劳动本身也是私有制的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下的人与人之间被曲扭的关系以及不自在的一种生存状态。

  2.异化劳动的基本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公认阶级的劳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中总结出了异化的概念,指出异化是工人阶级在创造以及改造客体的劳动中和客体相对立,客体最终变成异己,反过来对主体进行支配的一种现象。从异化劳动的基本理论来看,这一理论解释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本来面目,肯定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2.1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异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们生产的产品越多,他们的价值就会越贬值,在工人创造商品越多的情况下,他们最后也会变成一种廉价的商品。这样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者本身就构成一种异己存在物相互对立的局面,表现为异化和外化。工人生产出劳动产品,但是劳动产品生产越多,他们自身的价值就越低,劳动产品的不断增加却不断贬低劳动者的价值。

  2.2劳动者本身的异化

  对于广大工人阶级而言,劳动是他们外在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本质所在,所以,在劳动中并不是为了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工人在不参加劳动的情况下才会觉得舒服、轻松,在劳动的情况下会觉得疲惫、不愉快。因此,对于工人来说,劳动不是他们自愿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迫劳动的,出于生计才进行劳动糊口。所以,可以说这种劳动并不是为了满足劳动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们一些外在需要的一种手段,通过劳动,工人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些报酬就是他们用来满足自身其他方面需求的重要手段。而就工人层面来看,劳动的外在性表现,认为他们从事劳动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他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所以,可以说,远古意义上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已经产生了异化,现阶段人类从事的劳动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有目的性,但是又有一定被迫性的劳动活动。

  2.3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

  人作为类存在物,所以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就是对象。正式因为这一点,所以人类的活動属于自由活动。但是异化劳动却将这种生命关系颠倒了,而导致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将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自身的本质作为维持自己生存的一种手段。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本质定义实际上是自由自觉的实践,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意识,属于另“类”动物。

  异化劳动却让他们的这种本质属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从事的劳动更多的是维持自身生产的一种手段,在这种异化的过程中,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本质荡然无存,就会变得和一些动物类似。

  2.4人与人的异化

  在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中,指出了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变成了与自身相对立的面,这只能说是因为产品属于工人以外的人和自己实际上是对立的。在异化劳动中,工人不仅生产出和自己相对立的遗迹产品,还包含了生产行为关系,并生产出别人对于自身遗迹自身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综上所述,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也就是工人对于自然界以及对于自身外化关系的一种产物、解雇遗迹必然后果。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应对

  从目前的社会生产和发展来看,异化劳动是很难消除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扬弃并不是机械的进行消灭,而是以一种共产主义的形式促进人的解放遗迹复原,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人类社会要向着更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摒弃不合理的发展现象,找到最理想的人类生存方式。

  总结: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解读对于更好的理解劳动者、劳动产品以及私有制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异化劳动,能够对资产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意义具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叶蔚林.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1-2.

  [2]李国泉,周向军.异化劳动与历史的三重维度——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地位的再评价[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4(05):63-76.

  [3]李露露.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理论逻辑结构比较研究——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单向度的人》的比较研读[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04):32-36.

  [4]朱玉霞.“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间的循环论证说重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記本Ⅰ的文本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04):64-68.

  [5]陈红,陈晨.空间生产中的异化劳动批判及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阐释[J].经济纵横,2018(02):24-29.

  [6]孔艳丽.感性对象性原则·劳动·感性活动——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的本质生成[J].大连干部学刊,2018,34(01):22-28.

  作者简介:

  商淑琦(1988—)女,汉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2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