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土遗址损害形式和原因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189
盛存奎

  摘要:为了提高土遗址的保护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在分析土遗址损害形式以及相关原因机理的同时,对相关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给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遗址;损害形式;原因思考

  前言:

  土遗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宝贵的科研以及其他价值,土遗址会根据自然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严重会造成损毁的后果。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土遗址相继出现裂缝、粉化、泛碱、霉变等损坏。因为土遗址的特性以及建造方法,多半采用生土挖灶,粉土夯筑,土坯砌筑,湿土及泥垛筑,或者选取上述几类方法相结合。导致了土遗址的强度不够,力学角度而言,极易发生松散,崩解等现象。因为处于此所处环境,会接触到水,风,或者可溶盐,并且近些年科技的发展,道路上的汽车,建设的高楼,以及大量参观的游人游客,都会不同程度上的造成土遗址破坏的加剧。由此可以看出,土遗址是我国文物保存中最富有难度,且意义最大的文物古迹。那么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或者环节破坏的加剧,首先需要在根本源头出发,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找到其破坏的最主要原因以及直接原因,本人围绕土遗址的保护,归纳分析几类土遗址损坏的主要原因。

  一、土遗址损害形式和原因

  (一)严重的污染

  近些年来污染的问题时刻被我国各行各业关注,对于文物保护层面而言,土遗址的损害,一直离不开污染,污染会对土遗址造成持续且严重的伤害。以我国著名的西安土遗址半坡遗址,兵马俑为例。两处皆为我国著名土遗址文物,对于两处遗址的保护,一直是工作人员的重中之重,在两处遗址修建了保护大厅。但却忽略了防尘防污染等细节问题。通过日积月累的污染以及尘土的破坏,半坡遗址出土时原本是暗黄色微带红色遗址表面,如今变成灰色,表面被尘土和棉绒等污染物覆盖。反观兵马俑,秦兵马俑1号坑的土遗址也蒙上灰尘,对于我们所讨论的污染对土遗址的损坏,是永久且不可逆的。表面的破坏不单单体现在变色上,一些出土时本身具备的迹象也会随之发生破坏。灰尘带来的不光是覆盖遗址迹象,更主要的是灰尘当中会掺杂着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等,这些一样会对遗址造成严重的破坏,以下将灰尘破坏总结为4方面1)覆盖遗址表面;2 )带来可溶盐等有害化学物质,; 3 )带来霉菌; 4 )加大机械磨损的概率。

  (二)碎裂、粉化和硬皮、片状、层状和块状剥落

  碎裂、粉化和硬皮、片状、层状和块状剥落是土遗址面临的一大问题,因为土遗址的结构特性,其中主要的盐成分是由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当有水分溶解此类盐分后就会变成盐溶液。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蒸发通过孔隙上升渗透至了遗址内部,到达遗址表面。当盐溶液到达遗址表面后,由于水分的蒸发,会在表面形成结晶,形成结晶会对遗址带来一部分结晶压力,从而改变表面结构,造成标题所述等病害。秦兵马俑1号坑已经出现此类问题,事实说明,如若想控制此类问题的发生,就应当想办法解决上述问题。

  (三)开裂、坍塌

  以目前我国各类土遗址的情况来看,我国所有土遗址皆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因为遗址在修筑时就会出现裂缝等情况,随着日积月累常年的雨水侵蚀冲刷,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冻融循环,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可逆影响。裂缝就会发育,且逐渐变大。并且由于孔隙内有盐溶液形成的晶体,还会导致土遗址的变化从由外向里改变成由里向外。晶体会慢慢长大,变大的晶体会对裂痕产生一种压力,裂隙随着发展一点点,慢慢变大,最终会形成裂痕甚至贯通性裂缝,此类问题的发生是遗址坍塌的重要原因。上文所述的秦兵马俑1号坑在东壁上出现厚度較大的裂块,其他墙面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我国西北部分地区由于干旱,经常会发生土遗址破坏的现象,如交河古城、河仓城、西夏王陵等等,因为日积月累的破坏,加大了坍塌以及其他严重性破坏的发生几率,因此土遗址墙体开裂,会大大减少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危害不容小觑。

  (四)基础(墙基、台基)掏蚀坍塌

  因为我国地大物博,环境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各个遗址分布的地点,均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上文所述西北地区只是其中部分问题的表现。以新疆地区为例,自然环境的恶劣,时长会造成大风和沙暴的出现,大量的沙土沙粒以及钙结核随着风沙对土遗址造成破坏,新疆地区本身的土遗址墙基大多是在生土层开挖,抵抗能力较差,再加上各项危害,对土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容易形成“棒锤山”的破坏形式,随着墙体水分的流失,以及温度的变化,很容易使遗址土颗粒骨架破坏,全部大幅降低,凝聚力下降。加之风雨的外部条件,时常会有遗址表面土壤流失的情况发生。综上述可得,对一只造成破坏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易溶盐的破坏。墙基向内凹陷的建造方式决定了遗址的应力分布,在加之裂缝的出现,导致了主体的不稳定,在外力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坍塌等重大事故。

  (五)冲沟发育

  无论土遗址处何地,雨水对遗址的影响都不可避免,遗址所处位置一旦发生降雨,就会发生积水等现象。一直表面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导致冲沟的出现,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雨水的侵蚀会使土体本身的裂痕加大。我国的玉门关土遗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玉门关土遗址较厚一侧的墙体在墙顶发现汇水面,时常会有雨水渗出,冲沟面积不断加大。西夏王陵3号陵也有大小不等的冲沟,严重威胁着遗址的安全性。

  结语:

  本文结合部分实际案例,简单分析遗址病害的主要成因。因为地域的不同,所处自然环境也不同,自然造成的病害原因以及病害类型也不尽相同。西安地区的遗址,破坏类型为3种常见类型。而新疆敦煌,甘肃等西北干旱地区发生的病害类型主要为4种常见类型。综上所述,如若想更好的保存古遗址,应当分析病害成因以及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解决危害安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 秦兵马俑文物保护研究[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佚名. 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z2):2875-2880.

  [3] 李最雄. 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