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的课堂模式大都是:复习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而在平常课上,有的学生甚至都能在老师进行下一步教学之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了,对老师上课的模式了如指掌。这样久而久之,即使教师的语言优美、讲解生动形象,学生也会厌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变化,才能始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高效学习。
一、导入(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对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思考研究的话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
二、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行动)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如教材中的“family tree”用树的形状展示“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Reading“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学生学的轻松,效果也好。受此启发,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1. 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 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 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 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 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 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如 (九年级)Unit5。一篇课文是:“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 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思想集中,我不斷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画脑图来让学生复述。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现在进行时,出示一副画有一位学生正在学习,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i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其实,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真正地实现了寓教于乐。
再如提问的方式,也要多样化。
1.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2.2.提问后,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
3.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
4.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举手回答。
三、灵活的作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仅仅抄抄写写、造句、仿写,过于单调枯燥。如在充斥了作业和课外辅导练习的课后,添一个精彩的活动,就像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如在学完”my room”和表示位置的介词(in、behind、on、at、under……)后,我布置每个学生画一张家中某个房间的平面图,并简要的加以描述。作业交上来一看,不仅五颜六色、形象逼真,有的立体感还相当强。学生们都反映:没花多长时间,这些单词就记住了,介词的用法也掌握了。比做练习轻松多了。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