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职业学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对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阐述了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证实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倡在美术基础课程实践中融入设计理念,使学生得以从美术基础训练很好地过渡到专业训练,为以后从事设计创意制作工作奠定坚实的手绘和创意基础。
关键词:美术基础;创意能力;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表现为对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一些高职院校美术学科对基础课程一缩再缩,甚至还有取消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偏激观点。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与艺术设计相应的课程教育,从而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就算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某一设计应用软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而已,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思维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艺术设计意图,不可能搞好设计工作。
其次,美术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和对高职教学目标认识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不同程度的延袭传统的大学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很多是艺术院校纯艺术毕业的大学生担当基础课程老师,他们一直延袭自己大学所学方法和模式,实用性不强,不太适应高职发展的定位和各学科方向的需要。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纯绘画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色彩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而后者则是培养从事纯美术创作的画家。由于这一差异,在整体上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再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设置雷同,缺乏针对性。应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调整,编制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美术基础课。因为各专业方向的学科要求差距较大,反映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上也应有所差别。比如说我们系目前设计专业分三个专业方向,环境艺术方向、视觉传达方向和动漫演艺专业方向,然而,各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却十分相似,缺乏对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哪一些内容要加强,哪一些课时要缩减,应有所考虑。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有的专业引入形象联想和创意思维等。基础课本生教学内容庞大,应结合专业需求大胆取舍,做一些整合,大胆地将不同专业基础类课程拉开距离,凸现专业所需。
此外,高职教育的学制短,在素描基础类课程教学中不可能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专业方向教学存在的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大量作业盲目堆砌、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需逐步探索加以解决。基础课教师对设计专业专业方向要加深认识,改变教学观念,要有整体的意识。切实理解该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和规格需求,建立“学任务驱动” 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任务和主题性多样化形式,将职业能力融进任务训练中,使学生从习惯中解脱出来,着重训练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
二、构建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主线的基础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要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明确设计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主观性构想能力与色彩构成能力;三是使学生树立艺术设计观念,以简约个性化的语言归纳和构建自然中的色彩;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五是开阔学生的眼界,赏析现代绘画名作以及多种风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基于此,一年级设计美术基础教学应分为三学期三段训练完成。
1.客观性归纳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与色彩观察方法是教学的前提。这个过程可称为“洗脑”,重点强调“归纳”与“概括”的概念。训练学生平面造型与画面构图与构成能力,如线的造型能力、色块组合能力。以大体明暗以及黑白灰为基础,以线面结合的形式,使画面更平面化、简约化,最终确定对对象归纳意义的认知,组织、整理、加工写生对象。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舍”与“取”,简约不等于简单草率,而要有内涵。
2.主观性归纳写生变形夸张
其一,对物象造型进行主观的夸张变形,通過透叠、构架、和谐地去寻找形体与色彩的美感,不仅要画看到的,更要画所想到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画出主观的色彩和造型,使画面更具有个性美,但又不失整体的色彩美感,同时创造点、线、面的设计构成。
其二,要求学生发现画面中的形式美感,使杂乱丰富的物象在画面中形成有一定规则的条理化、秩序化。要学生通过主观平面、简化、夸张、秩序、条理的训练,学会设计创造,把作业的完成过程变成学会主观创造的过程。
3.创造性归纳解构与重组
创造性归纳训练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创造,即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并用一定的形式创造美,培养学生如何发现自然中的美、创造形式美和表现艺术美的能力。主要以解构重组作为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想象能力。以一定的构成形式将画面分解,强调点、线、面的形式美,但保持原有的色彩关系与色调关系,以比较抽象的形式表现所见所感。安排具有解构特点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抽象唯美主义的色彩归纳特点。
三、探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美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通常是第一学年开学集中上课,突击几周后学生便“束之高阁”,再也不摸了,这和基础学习训练循序渐进的方法完全相悖,基本技能的掌握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要实行基础训练“终身制”将其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基础课中还可以做一些整合性的尝试,将美术基础课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整合,可以整合各设计基础课的门类,针对不同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后续教学和实训中最亟须培养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如可尝试将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整合为《造型基础》,并且视专业方向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区分教学目标和内容,多开展一些短期训练,同时减少长期作业。
结合高职学生美术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材施教,采取分段理论讲授、示范演示、作业讨论与讲评、研习优秀作品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 [J]. 装饰,2001,5
2.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J]. 职教通讯,2003.
(项目编号 2018xy-28 基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项目来源: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内课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