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建构主义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9166
罗玉婵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是建 构主义理论的两位奠基人,强调知识应用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可能 完全跟别人相同,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境。人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 候,不可能仅靠体恤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和重建。

  一.建构主义的概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以独立的方式去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学习的过程,是互相协 作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第一要创设教学情 境,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要建构新的师生关 系,要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生写作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 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还在小学到高中的一个 过渡适应阶段,对初中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他们比较乐于接受新 的观念,也很擅长于将初中的老师和小学的 老师进行一个对比,总的来说,在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下,他们还是很能够被激发写作欲望。但是遇到不感兴趣的题目,或者写作氛围不好,他们就 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语文老师能给他们创设一个 良好的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他们是很乐 于将自己的见解跟作品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的,通过一 定的生活情景引发的思考,接触到的新素材,比老师单方面的说教有效得多。

  三.建构主义下的作文情境教学

  (一)作文情境教学的含义

  作文的情境教学就是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能力,作文的情境教学具有 直观性,趣味性和情感性,教师作文的命题可以很直观, 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比如可以让学 生写一写自己的初中生活记事,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 调动他们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

  (二)作文情境教学的案例

  比如在写亲情这类主题的作文中,可以创设一个温情的氛围,让 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感悟母爱或者阅读名家的名篇来思考亲情。 或是让同学们彼此交流亲情的故事,这都能有效激发他们一个表 达的欲望,大脑中的一些素材也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比如创设一个有趣味性的写作交流活动,可以让小组成员内部讨 论,组间比赛,进行角色扮演或知识竞赛,呈现生动的动态学习场 面,可以让同学们轻松有效的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激发他们 上写作课的一个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写作的情境教学步骤

  1.确定教学的目标。作文的情境教学就是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通过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2.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适合学生写作的内容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师在创設教学情境时,要尽量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 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真实轻松 的写作氛围。 3.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的设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带有自己班级的特色,可以让学生去创设自己喜欢的写作氛围,教师可以自 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让同学们分享故事,交流自己积 累的见闻,从而增加写作的素材。初中生的生活范围还是比较狭窄,教师可以运用图片、 视频、表演、话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得生活的感悟,引发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让写作知识融入情境,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掌握某种写作的技巧。

  3.展开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知识和更好的激发写 作动机,如果学生对此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依旧是难以达到 效果。要全力引导学生参与,合理高效的安排教学时间和环节。

  4.帮助建构写作的知识。学生最终的理解需要根据自己的一个思考体验进行建构, 就是要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新的知识,关注学生的反馈,鼓 励他们独特大胆的一个表达。

  5.写作运用。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将写作方法运用自如,让他们独立写作,稍后进行一个分享交流活动,教师再根据他们的写作状况进行点评,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文保持一个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究从而树立写作的一个自信心。

  四.总结

  学习重在方法的掌握和不断地努力, 作文的学习也不例外。相信通过建构主义的运用,作文教学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林发.《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40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土荣.《学生写作学》.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4]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宏丽.《体验式作文序列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6]彭小明.《写作教学模式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陈菊飞.《名家经典导写》.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8]金言,《研究性作文教与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9]俞发亮.《在活动中学习写作》.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10]丁文宏.《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作文指导经验及成功范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宾敬.《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郑桂华.《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15]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16]陈怀朗.《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7]熊梅.《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8]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

  [19]程红兵.《创新思维与作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