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有效的做好适应新课改背景的教学理念,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丰富内容,积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体育活动不断增加创新的意识,这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我国发展健康、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培养。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一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综合考察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增强体魄,建立健康的生活状态为自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化,首要的便是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在为学生带来不同体育活动体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帮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1]。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未能得到全面提高
在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我国高校的体育机制虽然已经在发生改变和发展,并且能够不同程度的展示出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但依然存着部分高校强调应试教育,备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略或是敷衍的进行体育教学开展。这种体育教学的创新精神力量缺失,进一步会导致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高校发展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改进。此外,在目前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意志力的关注也不够重视,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体育兴趣和热情。
(二)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在一味追求体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积极的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会造成学生无法真正意义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在这种状态之下,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模式的路程会更加艰难,并且课堂氛围会欠缺一定的活跃型,并且体育课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开拓,积极有效的帮助学生达到强健体魄、锻炼身心的综合发展状态[2]。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转换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我国新课标背景的教育模式下,各个高校也应当改变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观念,吸取科学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落实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活动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推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立足长久稳定的形态之下,要充分利用以为学生为活动主体,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意识,督促学生能够在思想行为中高度认可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意义,不断为增加体育教学的探索进程发挥出坚实稳固的创新教学道路。
(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
教师在发展创新型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应当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和发展,充分利用新课改教育模式下的指导思想为高校体育事业发挥出重要的优势地位。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学习、探究式学习、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体验互动式的方式来配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得多媒体教育手段为体育学习提供更多的优势资源,通过直观的形态使得难以言语表现的肢体动作能够有效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并且,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程度的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运动的技能水平,为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实现优质的基础。
(三)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设计
目前,高校要形成解决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的形态,建立起体育学习的整体目标,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质量达到一个更好的指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有效的完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满足体育学习的多样化要求,为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出更多的深远内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自我的兴趣出发,设置对于不同学生接受程度的兴趣教学模式,使得创新教学能够深入人心,获得学生的热爱和有效的体育教育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有着明显的提升和改变,因此,高校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思路,不断为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带来质的改变。这种践行素质教育的体育课程形式,能够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打开新的乐趣和体验,并且依据创新模式的设计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卢臣.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1):113-114.
[2]段青,金承欢,李政宸.创新思维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5):136-137.
作者简介:
梁颖,1969年10月,汉族,广西贵港市,讲师大学本科,体育教学方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