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极为突出的发展成果,如何提升教育事业的质量、如何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步,正是保障学生全面进步的必经之路。
1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理解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不够健全,他们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渠道就是日常生活,如果能够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这门课程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以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作为教学手段,那么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将会更加的便利,对于新知识的畏难情绪也会大幅度下降,整体的学习效果势必会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说,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有关于道路安全标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供学生们进行揣摩,实际上道路安全标识在生活中极其常见,因此教师创建的情境必定不会脫离学生的实际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回想起相应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介绍这些标识必定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给学生们介绍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借助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说可以带领学生们回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涉及到道德标准的,学生们很快就能想到要排队买东西、公共场合不吸烟、用餐场合不能大声喊叫等等,而教师也可以给出相应的反馈,经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沟通,学生教师会形成一种默契,同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也很清晰的展示给了学生,课前导入很轻松的就能结束。
2创设多元化教育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决定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基效果,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保证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取得全面进步。因此教师务必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复杂的法律条款过于难以理解,所以可以依托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进行教学。除了上文中已经提到的生活化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让这种教育成为潜移默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一些来说,教师需要把自己作为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出来,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有关内容,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发掘,创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情境,从而保障法律道德教育的效果;另外,还应该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去,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们参与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说阅读活动、道德与法治演讲比赛等等,做好知识的渗透工作;最后,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的学时并不长的问题,教师应该尽可能在短时间的教学内,创设更多的情境以保证学生都能对教材内容产生深入理解。就比如说在引导学生们了解如何做学习的主人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境,这个情境的优势就在于既能容纳上述知识点,又能容纳遇事主动解决、在成人引导下树立学习目标等内容,同一个情境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以后,就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更多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
3借助少先活动情境的创设,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都会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而作为少先队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就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尽可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学工作者可以依托于少先队活动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解。比如说,有的学校会在特殊的节日里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清理小广告、植树造林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奇的经历,因此他们往往会对这样的经历记忆深刻。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旦遇到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之前组织的少先队活动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给学生播放之前活动的录像和照片等等,让学生快速回想起当时的活动内容和主旨,以此为基础讲述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情感和记忆上的共鸣,整体的教学效果势必会有所提升。另外,还可以借助清明节扫墓活动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关情境、根据春游活动创设热爱大自然的情境,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策略不一而足,此处不再多加赘述,只要教师能够认真对学生的过往经历进行分析,就必定可以找到创设情境的最佳契机。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积极主动的创设各种情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记住有关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38.
[2]曾学元.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9):135-136.
[3]邵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13.
[4]殷占伟,张永国,马雪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径[J].甘肃教育,2003(12):8.
作者简介:
李国庆,女,民族:汉,籍贯:山东聊城,出生年月1986.10,学历本科,职称,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