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职钢琴;教学模式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预示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诸多方面颠覆了传统钢琴的教学模式,为中职钢琴课堂的教学改课带来了新的困扰,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中职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班级式的集体授课教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师生互动小,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会更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能够有效的缩小学生的差异性;同时,对学生学习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及毕业后音乐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校钢琴教学目前“三全”现状的分析
(一)、 钢琴的教学环境不具备信息化的条件
钢琴课,在中职学校,大多采用的是传统式教学模式,以学生集体课为主,教师讲台上一个挂式键盘,一个黑板,学生集体运用电钢琴,跟随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进行实践操作,基本乐理的讲解、弹琴坐姿、手型、乐谱知识的讲解,都通过老师的语言讲解或者教师示范来实现。由于钢琴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实践结果,决定了,在集体授课之后,必须进行单独的指导,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现实的教学中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比如:投影仪、计算机及网络,在钢琴教师几乎是没有的,有的学校的对音乐教学设备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有钢琴,有键盘、有黑板,再配备音响、录音机就可以了的基础上,这种认识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硬件设施达不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就会收到极大的制约和局限。
(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信息技术的缺乏
许多钢琴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教好自己所带的课程,做好示范,让学生看到规范的动作就可以了,抓不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发现,班级授课中,能够完全领会老师的意图,弹奏的非常规范的占不到全班同学的一半,能够完全弹的没有问题的,就更加有限。因为传统的钢琴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解决问题,但是集体课的课堂上,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完成,很难对所有同学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苦于没有相应的信息化设备,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非常有限,不清楚信息化技术在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也不去钻研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最常用的只是通过学生用手机录制课堂视频,课下观看,来促进学生学习。所以,集体钢琴课的传统课堂上的内容,认真学习的同学掌握的较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连高、低音谱号、五线谱等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造成学生的差异性较大。
(三)、学生层面的信息化实现情况
这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几乎是“人人有手机,时时拿手机”,对于手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整合,运用的范围仅限于购物、看小说、搜索需要的信息,对于专业学习上的使用没有得到深度挖掘,无法充分的发挥起作用,学生上课的时候,一方面会担心学生跑神儿,玩手机,要把手机收起来;一方面在关键时刻又要求学生用手机录制教学视频,进行课下学习,既合理又矛盾!学生的自控力有限,教师帮助筛选课堂资源的时间也有限,学生的信息化运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中职钢琴信息化“两高”的普及,对于对钢琴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化手段将理论知识通过视频讲解、动画播放、图片呈现等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新鲜感,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理解钢琴基础知识、钢琴演奏技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例如:讲莫扎特的《风笛舞曲》,课前通过微课《音乐天才—莫扎特》,学生提前了解莫扎特的生平和音乐风格,搜索了解“风笛舞曲”这种音乐体裁,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前搜索《风笛舞曲》的讲解视频,了解乐曲的重难点,便于课上进行突破;教师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上提问抢答,课后总结拓展,来细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解决乐曲的弹奏技巧。
另外,如“节奏大师”、“随身乐队”等,各种音乐游戏软件的出现,也大大的增强了乐曲的灵活性,学生通过不同游戏中音乐的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来促进自己的钢琴学习。
(二)、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合理安排,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课前学生预习并初步了解了这首乐曲,课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析讲解,为了便于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乐曲的分析、示范,录成视频,发到共享平台,便于学生随时观看;课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便于腾出更多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有效指导。
(三)、拓宽学生学习钢琴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非常娴熟,教师可通过这一现状,引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合理安排课前、课上、课下的任务,教会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开拓无限的知识。一些关于作曲家的故事、音乐形式、风格、创作背景等理论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在学生掌握乐曲初步弹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练习、交响曲练习、伴唱练习等,将不同的学习模式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对中职钢琴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中职钢琴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对象人数等条件的限制,所以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能通过课上回课才能了解,“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建成,将大大节约学生课上回课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反馈作业情况、存在的疑惑,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并将教学评价融入师生交流的日常,增强互动性;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可以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好的还可以从事钢琴的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平台的知识互动,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钢琴带来的快乐。
当然,在中职的钢琴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尝试,并不是说要完全丢弃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而是要把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钢琴教学合理结合,在丰富课堂形式、提高課堂效率、关注课堂差异的同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使教师更好的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打造出钢琴课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中职钢琴教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打造出高效、优质的课堂。
作者简介:
翟双红(1981—)女 安徽省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音乐教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