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9427
钟汝允

  摘要:随着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开始逐渐显示出重要地位。数学教育归根到底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对于初中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脑力训练。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初中生应用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一、引言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的难度较高。一个原因在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无法一眼看穿问题的答案,他们需要反复的计算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数学这门课程包含着各种数学思想,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思想。这些原因增加了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数学教师要究其原因,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让学生能够从问题中挖掘出隐含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种从题意出发,挖掘解题条件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初中数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认识,一些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此外,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不管是科学研究和物理化学实验,还是生活中买菜购物、盖房子、测量身高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看似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简单的,实则运用好数学,可以有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热情。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用创新的数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数学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到数学图形和模型上。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加以区分,对此,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这两种图形,教师拿起一个正方体物体和一个正方形物体,一个长方体物体和一个长方形物体、一个球体物品和一个圆形物品,每组的两个物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数学教师要适当地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三视图与原立体图形的联系。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三视图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涉及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教师通过在纸上画出平面图形减少了立体几何图形的难度,同时也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这种授课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习兴趣有利于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思考数学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课堂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且难度较大。因此,数学教师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对于一次函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一次函数虽然是较为简单的函数,但是对于刚接触函数的初中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视频动画,让学生观察 y=3x的函数图象是如何移动到y=-3x-8的函数图象上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y=4x函数图象和y=-4x函数图象的区别。这种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让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增加学生学习函数的自信。

  (三)、积极展开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一起解决他们个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当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探讨和交流时,就会产生数学思维的碰撞,别人的提示和想法有時会使找不到思路的学生对问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此之外,学生合作讨论的结果还可以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例如,对于“统计调查”的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调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要齐心协力对教师所出的的主题进行调查。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放学后的上网情况,对学生上网的人数、上网原因和上网的时间及时长进行调查。对于这种主题的调查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决定出一个调查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实际询问法等。然后,学生应把调查得来的数据绘制成统计表。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展开调查,制作一个统计图,这个统计图可以是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是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四)、用数学生活实际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生活实际化,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同时,教师把数学知识点隐藏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可以增加学生对题目的熟悉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

  例如,对于二次函数的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出一些关于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例如,王爷爷想在自家院墙外面围建一个矩形菜园,为了省材料,王爷爷让菜园的一面靠着院墙。已知篱笆的长度为30米,院墙长度为18米。当与院墙垂直的那条篱笆为多少米时,围成的菜园达到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种题可以先设与墙垂直的那条边篱笆边长为x,设菜园的面积为y。由此可把与院墙平行的那条篱笆边长表示为30-2x,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可列公式为y=x(30-2x),把式子化简便可得到一个二次函数。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通过画出此题二次函数的图象,学生便可知道在开口向下的函数图像在顶点处取最大值,由此便可一步步计算出题目的答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涉及简单的计算。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实际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难题,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6).

  [2]张吉瑞.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老区建设,2018(6).

  [3]郭艳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情感读本,2018(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