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到金寨县视察时,听过红军女战士张敏为了不暴露目标,忍痛捂死亲骨肉悲壮故事后,十分感动,问这个同志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后人?讲解员回答说,张敏同志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张敏是不是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让我们一起踏着张敏战斗的足迹,拂去历史的尘埃,去感受一下那段烽火岁月。
张敏,生于1904年,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1934年11月,红25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反复“围剿”,留守在大别山区的红军处于危险的境地,在此期间,商城县金刚台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金刚台上妇女排。她们很少有粮食、食盐,只能以野菜、野果、草根度命,用针、兽骨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敷贴,千方百计地救护伤病员,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张敏是妇女排中的一员,当时她带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由于断粮营养不良,缺少奶水,孩子饿的哇哇直哭。有一天,正当敌人又一次开始搜山清剿时,孩子又饿的大哭起来,随着敌人的临近,孩子的哭声随时都会暴露十几个战友的藏身之处,此时的张敏来不及多想,毅然地将空瘪的乳头紧紧地堵住孩子的嘴,短短十几分钟,就好像几个世纪那么漫长,敌人走远了,战友安全了,孩子早已没有了呼吸,她含着泪说:“娘对不起你啊!娘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大家含着泪,用手扒了了坑,准备将孩子那小小的遗体掩埋起来,可她怎么也舍不得放下怀里的孩子,就那么紧紧地抱着……
在1934年至1937年金刚台那段时间内,为掩护战友,她牺牲的孩子并不只有这一个。
1968年,张敏因病逝世,享年64岁。
由此可见,张敏并没有在战争中牺牲。
曾少甫(张敏的丈夫):(1896生- 1986卒),河南省固始县段集乡钓鱼台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紅28军任交通员、政治指导员等职。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1月,红25军奉命北上后,组织决定留曾少甫在金刚台坚持斗争,他经常带领便衣队员,袭击“围剿”苏区的国民党政府军。1934年冬,国民党政府军106师趁大雪封山之际,把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100多人围困在金刚台的蝙蝠洞内,洞内粮食吃完,断食3天,曾少甫带2名队员,夜间冒雪下山,越过层层封锁,把粮食运上山。
抗日战争爆发,鄂豫皖边区红军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曾少甫奉命留在商固边境从事地下工作,担任便衣队长,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动员苏区群众参军参战,配合游击队截击日军汽车队。
1947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他立即带着珍藏多年的党费证,与部队党组织接上关系,然后在党组织安排下,他发动群众,开辟新解放区,创建基层人民政权和民兵组织,支援解放军作战,先后担任村长、乡长等职。
1948年,国民党政府军重兵围攻大别山解放区,他主动配合当时在固始南山搞情报工作的原2纵5旅14团参谋长刘仪,在段集、武庙一带从民兵中动员一批骨干,组成固商游击队,打击国民党政府军。建国后,曾少甫担任副区长、粮库主任等职。
1956年离职休养。
1958年,他以老赤卫队员身份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荣获奖状1张和半自动步枪1支。
1986年3月病逝。
(文字整理:熊伟生 图片:余登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