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植根百态生活的雅俗合一,继承传统下的大胆创新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221
曾仪琳

  摘要:《尹才干打油诗集合》以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出发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审美艺术和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强调对于社会真善美的赞美与追求。该诗集不拘于古板,不墨守成规,放开古韵格律随心所欲而写,不拘平仄,适当运用中华新韵,灵活运用大量时代的语言,讲究诗境、词义的内涵,注重气韵、格调的营造,读后觉得耳目一新,不断产生情感共鸣,不断获得审美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尹才干打油诗集合》;真善美;通俗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每个人的出演中,构成了纷繁复杂,丰富多彩,或雅或俗的百态社会。而我也一直相信,独立个体的人对于社会百态的现象,会有着自我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从而采用众多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与表达自己想要为此做些什么的理想與抱负。正如古语有言:“诗以言志,亦可抒情。”而古有唐诗宋词等一系列优秀言志抒情之作,今有尹才干打油诗这类雅俗合一的诗歌创作作品,因为他的打油诗里既有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文学的厚重雅致,也有诗人对于俗世红尘万事万物的质朴通俗,也只有在这样一种被认为“雅俗合一”的打油诗里,才能够体味着大雅大俗诗人尹才干最本真和纯粹的味道。龚奎林教授在序言中对作品的特色、风格、影响、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其实在如今的文艺现状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这类融汇古今的打油诗知之甚少,只知其相较于古诗而言,更为通俗易懂,直爽明了,一气呵成,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并且打油诗一般会对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里假丑恶的感应进行冷嘲热讽,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一般以前者居多,但随着对这本《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团结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的不断深入理解后,我发现此书多以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出发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审美艺术和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强调对于社会真善美的赞美与追求。尹才干的打油诗,既继承了传统打油诗的优点,也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创新,独树一帜,于是有了这样一部新声韵打油诗歌集来让我们领略其中的独到之处。

  这本书精选了打油诗歌193首,分“序曲之诗”、“异端文论”、“七夕十九首”、“感事抒怀”、“时令情愫”、“家园吟咏”、“刺玫瑰花”和“附录”八部分。其中“序曲之诗”和“异端文论”表现出诗人自身创作理念和自我评价以及对于青年学子文学创作现状的看法评论;“七夕十九首”是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世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感受;“感事抒怀”和“时令情愫”则是对生活的感想抒怀以及四季更替规律下的美好与悲伤;“家园吟咏”是诗人对于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描绘,自然景观的赞美;“刺玫瑰花”则是对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真实再现和嘲讽。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时代的活水”。这本书的《出版说明》也说道:诗人注重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审视大千世界,审视社会万象,担负起历史和现实的责任,表达和抒发时代精神,引领和传播社会的声音。这也让诗人在文学创作的海洋里承载着时代的意义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文学创作就是在对已有文学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发展再创新,也就是说,作家或者诗人通过对文学进行自我的分解,重组再构造出新的东西,那他就算是成功了。尹才干,是一位四川武胜的诗人,自然受到四川风俗习惯、文化氛围、文学地理的影响,四川人骨子里的火热豪爽,敢讲敢做,打抱不平,易对社会现实发声的性格,影响着诗歌创作,使得诗人用着打油诗来表现生活。打油诗是一种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俚俗诗体,尹才干的打油诗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与四川具体风俗习惯结合进行创新,不拘于古板,不墨守成规,放开古韵格律随心所欲而写,不拘平仄,适当运用中华新韵,灵活运用大量时代的语言,讲究诗境、词义的内涵,注重气韵、格调的营造,读后觉得耳目一新,不断产生情感共鸣,不断获得审美的艺术力量。

  在“序曲之诗”里,诗人利用打油诗对自我进行审视从而达到认识本我的目的,对自我进行简单描绘与介绍,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此部分一共两首打油诗,分别是《自画像》和《将进酒》,在《自画像》里诗人就用“云去雾散路漫漫,碧海青天任耕耘。/图像诗里开新风,南来北往多唱吟”来讲诉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以及创作图像诗歌的心得。而此《将进酒》则不同于李白之《将进酒》,诗人模仿李白同名诗的韵调格式以及借用其中的部分语言,重新构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此打油诗抒发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创作失意状态下的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的人生态度;并且在结尾处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异常嗜酒,爱酒如命,并且利用喝酒后的豪情壮志,才情喷薄来一气呵成作品的带有真性情的诗人形象。“一斗酒,诗百篇。/明月几时有?红尘谁参透?一醉千年数风流!”,世间纷杂,于美酒中沉醉,半醉半醒时挥毫泼墨,看尽千年风流,此等豪情足以与李白媲美。同时,在“异端文论”里,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且结合当今青年一代的创作情况,对文学加以评论与指导,进行着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文人对于后辈的谆谆教导与殷切希望。在《规矩杂诗》和《出距难杂诗》中,诗人要求文学创作走出“规矩”,并且创造出自己的“新矩”,不要一昧被传统所束缚,对文学创作多家思考创新,因为“入矩容易出矩难,矩外天高地也宽”。诗人经常在各个高校宣讲,也阅读过各个高校学子的作文,有感而发写出了《阅复旦学子诗文后语》等一系列诗,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当今学子文学创作的现状。诗人对此满心忧虑,认为我们当代学子对于文学创作应该不拘泥与陈规陈矩,陈词滥调,多加学习,勤于写作,多加创新,不断进步。能够像在《文坛行——寄语青年作家、诗人》中所写的一般:“快马轻舟千万里,回眸余音已绕梁”。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七夕十九首”这一系列的诗作,作者借七夕传统节日里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开头,写了一系列现代时期人们对于爱情的不同看法与理解。七夕与爱情的关联,从古至今,由今念古,都在讲述一个“情”字,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我们也可以从这十九首诗中看到爱情本身的百态,也可以看到世间众生对于爱情这一难以言喻和捕捉的抽象事物的爱恨交织。诗人用《七夕缘》来写爱情皆起于缘,《七夕情》和《七夕恋》写恋爱男女热恋时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美好与真挚,《七夕念》和《七夕望》则写聚少离多的无尽思念,《七夕愁》、《七夕怨》以及《七夕怜》道出了爱情无常,世间众多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与感伤。随后借助诗歌又写出了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麻在爱情之中皆可品,用俏皮清新的语言来告诫我们,爱情这一奇妙的事物,有机缘者应当抓住爱情,用爱情来给我们的人生大餐佐味;如若机缘未到,我们也可静心等待,迎风独立期待美好,因为即便爱情再有滋有味,也会有着“旧约藏箱底,新词映笑脸。/七夕应无关,人间怨聚散”的伤离别,痛情断,但世间万物皆是如此,缘起缘灭,自在自我。

  诗人尹才干被誉为“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也就是说他诗歌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图像诗歌的创作,而图像诗歌的本质则是“于有形之中展现无形的美”。诗人自己也说:“所谓图像诗歌,是指利用词语,诗行的排列来创造与诗歌内容大致相当的某种图案或是形象的诗歌”。在本书中选取了两篇,分别是《武胜定远塔》和《宝箴塞读书亭》,初读只觉这两首诗给人一种生动形象性和具体性,前者呈现宝塔形状,后者凉亭形状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在人们体验诗中情感时也享受视觉的美感,以视觉带动想象体味更深一层的韵味。两首诗皆用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简短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宝塔诗中“八方高朋携梦至,一江春水抱城流。/岁岁风调宏图绘,年年雨顺五谷丰”表现出武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安居乐业不断发展的美好祈求,作者植根于人民群众,写人民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读书亭诗则是用“山峰河流皆为路,人间万象尽是书”寄语,勉励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于书中看尽世间百态,获得人生价值。

  扎根于社会生活实践,根植于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才能够让人民喜闻乐见,诗人尹才干,正是从生活百态出发,倾注自身情感,融合优秀传统,敢于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地形成了如此雅俗合一,丰富有趣的打油诗。打油诗,或许因为它的“俗”被认作“旁门”,而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思想艺术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如此一来,借着打油诗,让中国文学更具生机活力,让我们也在其中享受快乐,品味意蕴。

  指导老师:龚奎林,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