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民间艺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民间艺术的价值越来越被年轻一代忽视,本文旨在宣扬民间艺术的价值,呼吁我们炎黄子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 ;艺术性;生态结构
中国民间艺术是人们在通俗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十足韵味的艺术形式,虽没有非常拘谨的框架结构,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和突出的艺术类别。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最自然和纯粹的艺术语言。在现在看来,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
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 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发展的 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 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拥有“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中国民间艺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但其价值不只是审美。以稳定持久的习俗形态和雅俗共 赏的表现形式相对固定下来的民间艺术,在切合民众利益诉求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和长期的实践过程。它不仅最大程度地反映了个体的利益,而且将体现 “社会关系”的普遍利益和维护这种利益的社会意向纳入其中,蕴涵着重关系、珍人际、崇和谐的伦理道德观念,透着“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的 社会功利取向。
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 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傳、发展的 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 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中国民间艺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但其价值不只是审美。以稳定持久的习俗形态和雅俗共 赏的表现形式相对固定下来的民间艺术,在切合民众利益诉求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和长期的实践过程。它不仅最大程度地反映了个体的利益,而且将体现 “社会关系”的普遍利益和维护这种利益的社会意向纳入其中,蕴涵着重关系、珍人际、崇和谐的伦理道德观念,透着“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的 社会功利取向。这些伦理价值反映了民间社会实践历史地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智慧,对于造就生活意义,培养健康人格,谐和公共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 要的作用。
民间艺术交融其中的民俗也是一个精巧的生态结构。它起源于劳动和生活,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符合人们生产、交往和娱乐的需要,有着便于解释问题、处理事务 的常理、惯例、规则和程式,拥有包括符号、节日、庆典、仪式、禁忌、戒律在内的整套象征系统。这一切维护着谐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秩序、表达价值诉求的集体方 式以及自我认同和相互认同的文化空间。大量的材料表明,在民俗的生态结构中,一种民间艺术形态以及它所牵涉或引发的系列活动形式,其动机总是关联着比审美 要求远为宽泛和复杂的社会意义。
交融于祭祀、祝祷、纪念、祈禳、敬仰、迎送等民俗活动,并以有着表情、象征、缅怀、祝愿、庆贺或儆戒意义的仪式、道具或礼物形式显发的民间艺术,不仅 直接构成那些紧密关联一定节气、时令、气候、水土和人事的社会习俗的物化形态,而且通过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直接发挥诸多超出美学范畴的积极社会作用。在中 国民间千年流行的“鞭春”,是以鞭打泥塑“春牛”为高潮的一种艺术化的仪式,其中心目标在于“劝农”,即唤起民心合力,激发群众热情,将其导向“春牛”所 象征的春天的农事活动。
民间艺术的丰富社会价值不是以某种学科立场(如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或传播学的)解读出来的,而像舞龙灯所显示的,是民间艺术所 具有并整合一体的实际功能。南北各地的龙灯道具,因地制宜,材质和形制千差万别,舞法、程式和民俗讲究也不尽相同,具有反映地域文化个性的不同特点。这些 特点每每成为人们把握社会归属和文化认同的依凭。实施集体性的舞龙活动,需要大伙共同参与并密切配合,这会强化乡社组织的协调机能和凝聚力,也能增强群众 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性。舞龙的道具充满巧工匠心,极具形色之美,是表现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审美情趣的特别载体,加上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配合其中,以至声色并 发、影响巨大。舞龙的队伍多要依俗行游乡里,并挨家挨户地巡访,唱着吉祥颂词为各家各户送去美好的祝福,情感交流和融自然。而且,各村各乡还会相互邀请对 方去“闹龙”,舞龙灯成了加强村际交往、增进睦邻友好的有力手段。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划分而治的诸多功能,如组织、管理、协调、教化或宣传等等,在舞龙灯 这种习俗化的民间艺术上高度地统一着。多样统一的价值和功能构成,使民间艺术具有非凡的整饬、教化作用,是民间文化敦睦人际、谐和乡里的有效践行方式和运 作机制。
今天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和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价值核心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包括 新农村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积极工作成果。文化保护终究是为了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对包括民俗在内的整个民族文化传统认识程度的加深,随着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的充分展开,鄙视与谬见会被珍重与真知所取代。鉴于眼下依然存在毁坏胜过保护、热情甚于理智的情形,姑且以肤浅之文汲汲于社会觉悟,避免缘木求鱼、买椟还珠。
参考文献:
[1]王光敏 剪纸文化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赤木明登 造物有灵且美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3]柳宗悦 民艺四十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王吉红 中国民间美术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3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