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掌声之后的断想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4201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赢得2016年度掌声。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发布的评价是:以工匠之心记录工匠精神,为纪录片开辟了传播新空间。

  一部作品赢得掌声,离不开它的背景。

  2016 年是中国纪录片大年,涌现了一批高品质纪录片。类型更丰富、视角更多元、内涵更深刻,整体品质提升、精益求精的大制作的纪录片不断涌现。观众比以往更能感受到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体现出来的独到的优势和魅力。

  纪录片曾经给人“阳春白雪”“高冷”的印象,然而近年来纪录片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传播现象,黄金档纪录片创造了国产纪录片的收视新高,纪录片拓展了新的院线领域。有的作品在新媒体上赞声一片,全媒体浏览超千万人次。专家说:“以网民的点击行为来看,纪录片迎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纪录片未来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

  生机茂盛,长势良好,“纪录片的夏天到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上,掌声响起,为故宫修文物的工匠响起,为这个纪录片的创作者响起。

  掌声应和着大势。

  掌声是一种评价。如果掌声响过之后,就无声无息了,那评价的效果就值得研究;而掌声之后,温度还在,点赞还在,那也算经受了检验;掌声经久不息,说明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掌声响过之后,我采访了王津。这位古钟表修复师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主角之一,若不是纪录片的传播,他在偌大故宫的一个角落里,我们也许无缘见到他。纪录片播放之后,他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热门人物,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表形象。而从他的角度反观纪录片,也会有新的认识。

  在央视《谢谢了我的家》的现场,他上场时观众反应热烈,人们用这样的说法来形容他:“男神”“温润如玉”“有少年感的眼神”……可以看出纪录片覆盖了众多人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90后、00后年轻人,看王津的眼神有喜欢、有崇拜。纪录片使他成了网红,观众像看到了熟人。

  工匠赢得尊重,工匠精神受到推崇,这种尊重和推崇的热度长时间持续着,形成价值观层面的认可和共鸣。纪录片以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与观众精神的契合。

  掌声应和着价值观的传播。

  日常的记录是值得尊重的。故宫的神秘与工匠的日常都在镜头前被记录,故宫深深决无小事,工匠日常似无大事,然而,这种特定场景特定关系被纪录,却显示了纪录片的独特魅力。

  在纪录片创作者的记录里,能感受到平静的气氛、平视的态度、平实的表达。修复师们平和淡然、宠辱不惊的气质被自然地表现出来。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观众能感受到工匠们内心对文化的信仰、对传统的敬畏,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在细节之中。

  这样的记录,带来独特的审美的价值,在热闹喧嚣的环境中,更显可贵。

  掌声应和着美。

  工作着是美丽的,不同的美丽需要适合的方式来表现。

  故宫的工匠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静静地修复文物,似在与历史对话,与岁月交谈。王津四十年如一日,似钟表一样准确稳定,日常里見非常。他的投入与专注,最显工匠的职业魅力。

  在采访王津和其他工匠的时候,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访谈形式和纪录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工匠在他的工作场景中最有自如感,而在演播室场景中,个性魅力的呈现往往受限,所以纪录片是更适合表现工匠的方式。

  保持镜头前的常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津告诉我,纪录片摄制组常常在他身边,而拍摄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常态,于是,观众看到他从容自若的状态,那就是最真实的常态。

  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操作层面的方法、传播理念的践行、专业水准的体现、工匠精神的追求。

  掌声应和着专业追求。

  纪录片出现好势头,这意味着一种成熟。掌声表达着方向引导。

  世间万象,为纪录片提供了不竭的资源,这个时代的电视人需要敏锐地发现,沉静、从容、客观地纪录,留下隽永作品给后人。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