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发布会暨论坛是在每年的冬至时节举办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们针对这一年中国电视媒体中对当下公共事件的报道和各种类型节目的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
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
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
五个年度掌声:是对本年度最值得肯定的电视实践的肯定。一个电视节目、一条电视新闻、一次媒体行动、一种特别编排都可能在鼓掌之列。
两个年度嘘声:是对本年度电视传播中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所呈现的某个问题发出学界独立的警醒之声。一种行为、一个画面、一句话、一种态度都可能在嘘声之列。
一个年度特别关注:评委会集体讨论投票确定,给予本年度最具电视发展的标志性意义的媒体实践。
从2011年开始,每到年底,我们把掌声和嘘声献给这一年的中国电视,献给这一年中相关的重要瞬间。它传递着我们的责任坚守与独立的价值理想,渗透着我们对传媒与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与热诚情怀。
在掌嘘发布会暨论坛上,我们将针对掌声和嘘声,请获得掌声的主创人员走到前台与评选委员对话交流。专家将针对中国电视值得鼓励和警醒的节目、行动、现象,发出学人的专业评点、文化批评、审美判断与前瞻思考。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它究竟有怎样独特的气质?在奖项如云的今天,它的存在价值又是什么?
简言之,是因补缺而生发,因纯粹而独特,因吝啬而稀缺。因此,掌嘘生而烙下北大的精神气质,行而成为中国的不可替代的唯一。
七年前,对传媒界而言,评奖的项目远没有今天这么多、这么热。有的只是政府主管或职能部门组织的评奖或者各级各类媒体自己主办的评奖,或者二者合一的评奖,在这些评奖中,学者们只是被邀请的参与者之一。显然,学人作为主体出现的相对客观、超脱一些的第三方视角的评奖是缺位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学人们下决心来做这件事,填补这个空白。这就是缘起。
可如今,每到年底各种评奖纷至沓来,主办方身份更加多元,很多电视节目主创者都被多种奖项的邀请书所困扰,分身无术。我们也在想掌嘘是否可以退场不参与这个喧嚣的市场角逐了,但只要稍微冷静地环顾一下,就会清晰地发现,掌嘘以其学人的纯粹而特立独行,是不可替代的。并且,经过七年的积累与打磨,它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和特别的影响力。除了“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的核心诉求所呈现出的特质外,它以事实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这是一个苛刻的、吝啬的奖。因为,每一年中国电视和网络视频节目的生产量成百上千,而我们每年颁发的掌声奖只有五个,这是在任何评奖中都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是目前不断瘦身的政府奖,也需要比较周全地考虑到各个基本层面。五个掌声,是这拨学人对一年电视荧屏的梳理、归纳、提炼与选择,通过有限的节目载体,发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我们是站在一个个历史的节点上表达我们的认知与观点。希望若干年后,这些掌声、嘘声、特别关注能够被记载在学术历史上,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史册中留下印痕,让后人有所了解、有所发现、有所启示。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程序清晰、操作严谨的评选活动。初选名单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课堂,二十多个研究生以做课题的方式,按照要求分区块对全国所有电视台,尤其卫视进行一年创新节目的全面梳理,提出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不仅是学术训练和了解中国电视的过程,也是为掌嘘做基础提名的工作过程。然后经过每个评委的复议、删减、增加,形成复选名单,在所有评委到会讨论、观摩、复议后,通过投票获得最终名单。所以,尊重程序、遵守规则、坚守原则,是掌嘘获得公平、公正的保证。
最后,对于掌嘘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谁在评。人是本质的决定。他们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们(具体名单见附录)。他们中没有行政官员,没有企业家,无论来自学界还是业界,一个共同的符号就是传媒学人—一拨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情怀、有情趣,简单又丰富的传媒学人。从2005年9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成立起,这拨志同道合的学人便走在了一起,愉快地做有意义的事儿。掌嘘是其中的一项。他们在这里直抒己见,坦诚相对,没有成见,无须遮盖,互通有无。大家在一个健康愉快的氛围中踏踏实实地专注地以传媒的名义做对国家、对社会、对未来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儿。
二、关于掌嘘案例的认识
回望七年掌嘘,共评出掌声三十四个,嘘声八个,特别关注七个,总数四十九个。书中选用了掌声十五个,嘘声三个,特别关注三个,总共二十一个,不足总数的二分之一。案例的选择与确定受到版面篇幅的限制,也有部分联系落实不畅的缘故,有一定的无奈,但总体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这些独立的案例,放在中国电视2011—2017年发展的坐标体系中,便有了相互的关联,具有窥一斑见全貌的意义。
从时间顺序的纵坐标看,可以看到这些掌嘘案例串起了七年中每一个节点传媒变革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这七年,对于中国电视传媒而言,确实处于激荡变革的历史时期。互联网时代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无论你想到还是没想到,接受抑或不接受,它都已是无处不在的存在。当传统媒体还纠结于自身的细节问题时,互联网开始直接挑战传统媒体的存亡,不是吗?这七年,电视的热点话题不断转换,延续最持久的就是唱衰、将亡论点。媒体融合也是不绝于耳的热词, 不过似乎至今仍是进行时的观念。但掌嘘是以实体案例说话的。七年的记录,就是七年中每个节点下的年轮印痕,记录着过程中每一个典型的、对未来有影响的记忆。
若从横坐标思考:在创新的步履中探寻发展的变与不变,你会欣喜地看到,中国电视從未停止过创新探索的步伐。这七年,中国电视,从依赖于引进外国节目,到原创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前后不过两至三年的时间。如今我们的原创节目已经走出国门,变买入为卖出,从乙方成为甲方;从引进节目的规范化探索,到原创节目的规模化现实。这些都可以在掌声中看到。
2011年,走过五十三年的中国电视,迷失在泛娱乐化的十字街头。上星频道的黄金时间被娱乐真人秀所充斥,卫视的核心定位在市场的胁迫下开始摇摆,地方台自制新闻无可奈何地在瘦身中艰难生存,节目的生死存亡被高扬的收视率皮鞭掌控着……于是,这一年的10月下旬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即坊间所说的“限娱令”。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的掌嘘开评了。
首届获得掌声的五个节目中有三个是新闻节目,既在差异中表达了不同指向,又整体体现出这一年新闻传播是有亮点的年份。央视的《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强调了记者走基层、回归职业本能的重要性,也是对当下记者走向精英化、疏远一线的动态发出的警钟。央视的《看见·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展示了节目主创团队以冷静、平静、客观、平衡的态度与方式,让人们在群情激愤的旋涡当中,看见与当事人相关的每个家庭成员的真实表达。节目也告知人们无论做一个记者还是做一个普通人,理性永远是让我们看而得见的前提。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在电视荧屏上首创网络公民评论员这一代表公众言论的角色,开拓了电视新闻评论崭新的形式与内容空间。获得掌声的还有《地球之声 云南卫视大型跨年公益晚会》——一个充满人文精神、以环保为主题、大制作的跨年晚会,与当时攀比明星的跨年演唱体相比,风格积极、健康、尚美,在媚俗成风的娱乐真人秀中独树一帜。这些掌声在选择中带出了鲜明的导向意识。
2012年是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拐点,在看似严苛的限令中,真人秀节目被限制播出,新闻节目被规定了播出量,一线卫视成为众矢之的,面临着全面整改。这一年的掌声给予了两个新闻节目,两个很有热度的现象级节目。我们一直强调不跟风、不追风、不热捧,如果一定要给,那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评价视角的。我们是从版权规范化角度给予《中国好声音》肯定,为那些年出现的引进潮设置了一个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是从其真正打开纪录片大门,消除阶层、文化、地域等障碍,获得最广泛传播的角度加以张扬。《新闻联播》是一个很特别的栏目,和我们还是有点距离。然而,出乎意料,掌嘘第二届,就能够让《新闻联播》榜上有名。记得一次会上,一位学者很严肃地说,中国这几十年变化太大,什么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新闻联播》。但是,恰恰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闻联播》在变,从新闻主播年轻的脸,到新闻内容、编排的调整。比如嫦娥号飞船发射直接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而其在2012年的变化几乎使我们猝不及防、非常意外,如“你幸福吗”“我姓曾”、寻人广告、江南Style等。所以,我们把掌声给予了这个特别的栏目。另一个是《新闻1+1》,这个有观点有态度有情怀的新闻评论节目,是我们第一届就想给予掌声的节目,被白岩松挡住了。2012年其节目中的“十八大专题评论”又被大家一致点赞了。
2013年的中国电视,走过了2012的磨合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感,增加了更多的主动性。从汉字与家文化中开启了真人秀节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来自陕西台和贵州台的大型文化访谈节目《开坛》《论道》,是中国电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也是西部地区电视人的骄傲,值得大家致敬和鼓掌。与此同时,2013年被称为自媒体元年。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带动传媒生态风起云涌,自媒体对信息第一落点的抢占和设置社会公共议程的巨大潜力,对公民声音公开传送的渠道和方式的拓展,给中国电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以现象选择的特别关注方式表明了一种态度。
2014年,彰显时间的力量!无疑,我们的出发点与目的决定了现象级、高热度、无特质的节目一般不在我们的关注视野之中,做不追风、不迎合、不摆动的独立知识分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所以在掌嘘进入第四个年头时,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快速奔跑的大时代中那些沉静的坚守者,他们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慢节奏,坚守初心、匠心酝酿、厚积薄发。这些主创者在躁动时代有方向,有定力,用慢功夫在作品中表达深刻的价值追求,用专业的水准释放出理想的光芒。关注他们,放大他们,就是相信榜样的力量无穷,就是期待明天更美好。他们是:七年磨一剑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这也是“掌声”第一次为电视剧响起;用做学术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的水准做出的纪录片《五大道》;让中国媒体走上世界舞台的央视新闻频道“纪念曼德拉报道”全天整体编排,谁能想到这个新闻报道的资料搜集开始于2009年!
2015—2017年,各种好节目开始让我们看花了眼。在互联网、移动视频、自媒体盛行天下之时,传统媒体看似四面楚歌,然而这是真相吗?未必。电视媒体以它活跃的创新力、雄厚的视频传播技术基础与专业能力,借助融媒体的翅膀,依然坚定地站在视频传播的桥头堡。特别是这两年找准方向、理顺机制、齐心发力后的中央电视台,以国家台的大家风范,大作频出,引领着中国电视在文化传播、科技创造等多种题材和类型的创新之路上大步前行。这些掌声案例书中选用较多,就不在此赘述了。
与掌声同在的是嘘声,每年都是白岩松在现场“领嘘”,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发布会现场的重要峰点。我们用这样的声音,展示一种思考、一种焦虑,希望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所引导。虽然我們对掌声挺吝啬,有一年连仅有的五个都有缺位,但嘘声从不吝啬,从来没有空缺过。书中选择了三个,主要聚焦在了媒介伦理、明星隐私网络传播对舆论空间的绑架、国际新闻评论的泛军事化现象。
(俞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