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末,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玛琅镇,父亲在雅加达开着一家蜡染店,生意虽然不是很红火,但是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父亲为了让他继承这份能维持生计的家业,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向他传授经营诀窍,可他对此毫无兴趣。
10岁的时候,在学校和几名同学表演话剧,他扮演一个银行家的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也让他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自此,一个信念在他心底萌发,他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中学毕业后没多久,他就成了家。先是在岳父家开的百货店里干活,后来找到一份船务代理的工作,可干了几年仍业绩平平,索性辞去了这份工作,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闯荡去了。人们都说,他有钱了,出去发大财去了。
一天晚上,正在休息的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站在自己面前。“对不起,先生,这么晚了还打扰您,我是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皮拉马·沙里,现在我们遇到了难题,资金无法周转,这样下去,要不了一个星期就会倒闭的,我代表银行向您提出请求,您能给我们进行20万美元的投资吗?”对方的话语很真诚,可听后他心里还是猛地一惊“20万!”沙里接着说:“我知道,对您来说,20万不算什么,让我们渡过这一关,您的情义我们不会忘记的。”沙里的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当时他已经料到该银行的生机很渺茫,而且知道自己手里没多少钱,可嘴里还是嗫嚅地说道:“我、我、我考虑一下吧!给我一天的时间。”
沙里走后,他还一片狐疑,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别人眼里的“富翁”。其实,当时出来闯荡的他仅有2000美元,可是不知被谁的一句谣言传来传去竟然变成了20万,甚至更多。他当时没有拒绝沙里,原因是心里隐约感觉到,这是接近自己梦想的一次机会。自己没钱又答应了别人,该怎么来筹措这20万美元的资金呢?他想到了在雅加达自行车制造与修理业中占据垄断地位的福建老乡们,在老乡的帮助下,终于集齐了20万美元。结果不仅可以优先认购这家银行20%的股权,还在这家银行任了职。至此,他终于踏入了朝思暮想的金融殿堂。
虽然抱着一腔热情,但毕竟是半路出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甚至连资产负债表的左栏与右栏的区别是什么都分不清。于是从行家到一般职员,他不懂就问,不到半年就进入了银行董事会。为了使银行起死回生,他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做小买卖的经验断定,必须打入到其它银行还没有想到的市场中去。他看中了雅加达庞大的自行车业这块别人没有开垦的地方。以投资人的身份来到自行车业中争取客户。经过三年的奋斗,基麦克默朗银行终于扭亏为盈,并获得巨额利润。随后,他又先后将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银行和繁荣银行救活,并以这两家银行为基础,与亲友合资购并了工商银行、泗水银行,组合成泛印度尼西亚银行。经过四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了印尼最大的民营银行,资金达376亿印尼盾。自此,银行圈里所有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同部分股东不和,他辞去了印度尼西亚银行执行总裁的职务,随即就被邀请到了中央亚细亚银行任董事及总经理。不到10年的时间,他让该银行形成为全国最大的私人银行网,在全印尼设有32处分行,遍布印尼各大城市,并在海外设有多家分支机构。
他就是印尼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像魔术师一样,将一家家濒临倒闭的银行理顺、搞活,被人们称为“医治银行的专家”。80年代后期,李文正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创立了力宝集团公司,开展一连串的收购活动,扩展金融业务,开拓地产经营,发展实业。力宝集团的资产总值一度达到30亿美元,他也被人们誉为“印尼钱王”。
一句谣言让李文正托到了梦想的顶端,他成了众人眼里奇迹的创造者。可他却一直认为,谣言,看似是伤害人的荆棘,其实它也可以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铺满财富的机会。因为,一个人只要拥有梦想,勇于追求,实现梦想的机会就很多,即使是一句谣言也可成就你的未来。
摘自《劳动保障世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