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做好一百顶高帽出门

时间:2023/11/9 作者: 幸福·悦读 热度: 15715
黄金来

  有位老先生考问学成出师的弟子:你初到社会打算以何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弟子成竹在胸地说:我已经做好了一百顶高帽,现在要带上九十九顶出师门。老先生皱起眉头责问:这话什么意思?弟子轻松答道:人人都喜欢听奉承话。遇到需要时,我就送顶高帽给他戴上。先生气得两目圆瞪,怒斥道:我苦口婆心教你多年,要你做人行正走直。不想你却不走正道,太令我痛心失望了!罪过,罪过啊。

  先生痛苦得捶胸顿足、摇头晃脑,弟子却不慌不忙地说:先生教诲确是金玉良言,弟子没齿难忘。只是这年头像先生这样刚正不阿又不受人吹捧的人,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先生听了,心里感到这话非常受用,顿时眉头舒展转怒为喜,连连点头应道:那当然,那当然,这是为师一贯的做人准则……

  弟子把留在师门的那顶高帽,自然而然地给先生戴了起来,只可怜这位修炼了大半辈子的老先生却浑然不觉怡然自得。

  我们当然不能说世上的人百分之百都喜欢人家给自己戴高帽,但绝大多数人都爱听顺耳话恭维话却是事实。纵观古今,黄钟毁弃瓦釡雷鸣的悲剧延续了几千年,上至皇帝下到庶民,大致国家政党,小到地区单位,有哪个不愿意听祝酒赞歌奉献之言而喜欢人家说三道四批评揭短的?世上又有多少个不畏权势直言敢谏的人能得以幸存或不遭厄运?又有谁听说过因唯上是从或恭维过了头而身陷囹圄的人和事?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干鸡蛋碰石头的蠢事?闻过则喜是孟老先生的名言,但孟子之后,国人却把它当作装弄门面惺惺作态的客套话。我们常见的人一脸诚恳地请你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听了“宝贵意见”之后却脸色阴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甚至当场就暴跳如雷反唇驳斥的事并不少见,不少轻信者直言不讳后吃尽了苦头。

  前些年有本《拍马屁的艺术》的书非常畅销,惹得忧国忧民之士拍案而起:拍马屁已属卑鄙下作之举,何来艺术之有?学此歪术,岂不误国误民?有许多报刊也载文批评《马屁艺术》之类的书不应出版,责备这类书教唆人走歪门邪道。批评无疑都是对的。但我想,即使《马屁艺术》之类的书不出版,善拍马屁的高手仍然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社会生活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会以更详实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更见效的事例引导和造就人们如何去拍马屁,如何拍好马屁,如何拍出成效。

  如今在有的地方和单位里,顶头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结果是不服不行。行与不行全凭领导对你的亲疏好恶,而拍马屁正好能博得上司的好感,是无本万利的精神贿赂,这比起请客送礼行贿色诱合适多了省事多了,既不用害怕丢人现眼影响不好,也不必担心肉包子打狗血本无归。而且,“拍马”就算拍到“马蹄上”,大不了就是被斥责一顿,顶多是品质问题,算不上行贿犯罪。而品质问题和斥责一顿对马屁精来说,早就没了羞耻之情或心理障碍了。于是马屁精们乐此不疲。

  再从市场学的观点来看,有需求就会产生供应,我们有不少部门和领导需要能拍马屁又善拍马屁的“人才”,人们自然就会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去钻研这门“实用科学”,就如炒股的迫切需要有切实可行又能学以致用的参考书来指导实践一样,《马屁艺术》及时满足了这类人的实际需要,其畅销甚至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解决“拍马”问题,关键是被“拍”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识人本领,要有不被人“拍”的勇气和不被人“骑”的智慧。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凡善于“拍马”巴结领导者的人,都是挖空心思要领导者入套的人,让你舒舒服服不知不觉就进了他的圈套。当他拉起了套索时,你就成了驯兽者手中的动物了,他要你怎么跳你就怎么跳了。因此,越大的领导越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明白你要是不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欲利之徒就会作鸟兽散,落得个大地茫茫真干净。如果领导干部能够看透这一点,既可以为自己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又能净化产生“马屁精”的社会土壤,使马屁高手空怀“绝技”,欲拍无门。

  摘自《牛城晚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