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嫁”两次
安徽丹崖
有位记者去采访一名国际巨星,记者问:“在你所出演的诸多影片当中,你认为自己诠释得最好的一个角色是什么?”巨星几乎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是爸爸,在我的家庭中,扮演我女儿的爸爸。”
记者又问:“那你认为,在你所出演的诸多影片当中,演的最差劲的一个角色又是什么呢?”巨星略微沉思了一下,缓缓地说:“还是爸爸,在我的家庭中,扮演我女儿的爸爸……”
巨星的回答很经典,也很精彩,两种设问,同一个答案,让我们瞬间看出了巨星是一个谦恭而颇具温情的男人。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她就是陈冲。在《色戒》首映以后,作为剧组成员的她接受了一个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十分细心,在陈冲的右手腕上发现了一条很长的伤疤,记者不解地问其何故,陈冲开朗地笑着回答:“炒菜时溅上油烫的。”
我不禁被这样一条伤疤所感动。透过这条伤疤,让人看到了陈冲这位大红大紫女影星,星光闪耀之下无限温暖的一面。这是一条幸福的伤痕,因为它摈弃了时间一切的奢华与浮躁,还原了生活以本真与实在。
女作家王安忆谈及自己婚后生活时,如是说:“每当我回到家里,看到了房间里男人抽过的烟蒂、用过的剃须刀,厨房里的锅碗瓢勺,晾衣架上孩子的衣服,甚至是尿布,即使很狼藉,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安然与高兴。”
可见,我们每个人,成功的一生是应当嫁过两次的:一次是嫁给自己的事业;而另一次则是嫁给一种生活。仅仅嫁给事业的人,要么是伟人,但多半是工作狂;仅仅嫁给生活的人,要么是高人隐士,但多半是平庸之辈!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赛跑的人,尽管两边的肩膀上都有扁担,这种压力之间的平衡是幸福的;一边的肩膀高过了另一边肩膀,这种失衡是无奈的。愿你、我、他(她)都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的“O”刻度!
摘自《文苑》
激活你的“补偿机能”
齐夫
大千世界,很多动物都有“补偿机能”。蛇的视力很差,嗅觉却极灵敏,因而照样独步天下;蝙蝠基本是瞎子,却靠着特有的“雷达”捕食生活,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物种;刺猬几乎没有任何进攻能力,却生出一身刺来保护自己,也活得挺滋润;蜘蛛虽行动迟缓,却能织网捕虫,小日子过得也不赖。
人也有很强的“补偿机能”,特别是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譬如盲人的听觉特别好,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耳朵失聪的人眼睛特别亮,有的聋哑人甚至能看懂别人的简单说话……
人又是社会的人,所以除了身体有“补偿机能”外,还有更重要的心智上的“补偿机能”。如果说身体上的“补偿机能”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不可控的;那心智上的“补偿机能”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可控的。说说几个我熟悉的人的例子。
一个女人很丑,从小到大,众人的宠爱,老师的欢心,小伙子的青睐,都与她无缘。她曾经很自卑,这就逼着她发奋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投入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天道酬勤,结果她在学业和事业上都远远领先于那些美女娇娃,理所当然地成为家乡和母校的骄傲,成为人们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巨大的成功,就是她自己对自己丑陋容貌的最好补偿。
某科研所一群同事里,唯有他一人没有博士学位,这是很令人自卑的事,总觉得低人一头。于是,他就拼命地学习、研究,年复一年地拿出比那些博士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研究成果,以补偿自己不是博士的缺陷。数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博士学位的他,不仅成了这一群博士的领导,也成了这一行业的权威。出类拔萃的工作成就,便是他对自己没有博士学位的最佳补偿。
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穷孩子,上大学要靠贷款,穿得最破,吃得最差,还要靠捡破烂卖钱来养活自己,因此老被同学们嘲笑。他就发奋读书,功课门门第一。到了工作岗位上,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后来成了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数十亿。当年嘲笑他的同学,还有几个在他手下打工。轰轰烈烈、如日中天的事业,就是他对自己当年贫穷落魄的补偿。
古今中外,这种扬长避短、自我补偿的事,举不胜举。司马迁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他经过毕生努力,补偿给自己的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李白没能做官,引为憾事,他补偿给自己的是“斗酒诗百篇”的文胆诗才,“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沈从文中年后无法“从文”,郁不得志,他补偿给自己的是中国历代服饰的权威专著和泰斗头衔;周信芳年轻时“倒仓”失声,众人断言他无法再唱,他却另辟蹊径,创出了苍凉沉郁、独具一格的周派唱腔。
心智“补偿功能”就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蕴藏在我们的大脑中,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激活它、打开它,把它由隐性变为显性,让它从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固有沈从文、司马迁、周信芳这样主动自我补偿,因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功者,也有更多受到打击后一蹶不振,彻底沉沦的失败者。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有些人的“补尝功能”被有效激活,由隐性变为显性,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人的“补偿功能”却一直在睡大觉,根本没有激活,仍然处于隐性状态。那么,激活或打开我们的“补偿功能”,有没有什么类似芝麻开门的诀窍呢?如果有,依我所见,那就是六个字:发愤、勤奋、坚持。
摘自《石狮日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