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火塘往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经典美文 热度: 17916
袁道一

  1

  梅山的夜很深,偶尔的犬吠声从远方缓缓而至,如涟漪散在村子的腹地。小孩不知冷,哪怕冰天雪地,霜打蔫了地里头的白菜,依旧在外疯玩得满头沁汗,天没黑透都不回家。

  当火塘把炊烟送上半空,让晚餐的香味随风漫步,我才一身灰不溜秋地溜回家,在灶屋门口被香喷喷的菜香呛了一嘴。小黄趴在火塘旁边的柴窝里,痴痴地盯着铁锅里翻炒的白辣椒炒肉。辣椒炒肉是我的最爱,我欢喜得一跳三尺高,母亲端着辣椒炒肉去堂屋,我伸手从碗里偷了一块肉,丢进嘴里,嚼得有滋有味。

  转过背来,我坐在火塘前的长凳上,用火钳夹起一小块木柴,架在灶膛中央。“做人要实心,烧火要空心”,这句话是母亲经常念在我耳边的俗语。把燃烧的木柴架好,不一股脑地叠在一起,是让风进来,木柴燃燒得更透,火力更足。柴火的舌头使劲地舔在锅底,锅里的白菜被火烫得嗤嗤作响。白菜熟了,端上桌去,一荤一素,已然是农家里上好的佳肴。

  就着昏黄的灯光,我吃得肚儿圆滚滚。半夜里,在浩瀚的梦境里,总是从高处往下掉,掉啊掉啊,心都涌到了嗓子眼,总算落了地,安然无恙,这时身躯猛地一震,彻底醒来。

  我不觉惊恐,反觉愉悦。因为,祖母常说梦见坠落,是抽条长个子呢。

  2

  父母非常节俭,平素里舍不得花钱去买新鲜肉,一些干货也久久地留着待客,在火塘上面的横木杆上接受烟火的围裹。已经一个整月没吃肉了,我每天吃饭打不起精神来,只想能有点油水来润润。又是青菜,我恼怒地踢了一脚,小黄很无辜地往柴窝里边缩了缩,离我远远的。

  这时,火塘里传来扑哧扑哧的火笑,笑得大的时候,火焰漫过铁锅的提手。我的心即刻阴转晴,窃喜不已,火笑非常灵验,屡试不爽,好像一个守诺的信使,跋山涉水也要把音信送达。在梅山,火以笑的方式预示家里即将来客。

  明天会是谁来我家做客呢?外婆、舅舅住得近,平时家门口也时常穿梭,天天见,反而为客的礼数就免了,遇到什么吃点什么,彼此也不会计较。来客肯定是远一点的,我的两个姨妈都嫁在邻村,五里路远,往来均为客。我十分笃定地相信明天是姨家来人,心底里欣喜地开始期待。

  面对眼前的青菜,我也不计较,巴头巴脑地吃得欢快,让母亲大感意外。第二天在殷切的期待中出现,早上的露水晒干了,中午的太阳火辣辣了,下午的凉风开始从不知名的角落里出来了,可我家的客人还是没来。我的希望已经膨胀成最大的气球,在时间的流逝里,一点点地落向失望的荆棘丛。难道火笑也不准了?客人为何迟迟不来?夕阳衔在山垭口,把最后的余晖撒在大地上。

  我无精打采地把目光从村口收回来,低着头准备进灶屋,接受今夜的青菜饭。脚才迈过门槛,一声叫唤入耳,我不用思索就知道是小姨来了。

  小姨看到我,满脸的笑,手里抓着几颗从裤袋里掏出来的花生糖。

  3

  抱团取暖,在火塘边上淋漓尽致。从我记事起,每年寒冷的夜晚,祖母和我一家老小,有时候满叔和婶娘也会围坐,长长的粗糙的长木凳上正中间坐的一定是祖母,祖母正对火塘,负责烧火。祖母手法娴熟,有时候一根小柴禾不用看,信手丢进灶膛里,不偏不倚,眼法好生了得。我总是坐在木凳最末端靠墙壁的尾巴上,这是最暖和的地方。小黄也会挑地方,神情安然,身躯时而慵懒地伸张。

  火塘边的夜话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每夜说来说去都不重样,带着早晨露水滋润的新鲜味儿。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从天上到地下,从生到死,从神话到现实,从过去到现在,一张口就是民间的历史,一议论就是大地的争鸣。我听到很多的英雄事迹,诸如杨家将、薛仁贵征东、呼家将、岳家军等,我也听到了诸多的家长里短人事恩怨,我还听到了诸多乡村质朴无华的做人准则和教诲。

  每一次的夜谈,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我生怕错过每一处的精彩,即便是夜已深,我也努力睁开倦眼,尖起自己的小耳朵。我喜欢火塘边夜话的那种舒缓和自在,喜欢火塘前一家人能从农事里暂时解脱出来谈谈自己的或他人的人生和境遇。偶尔,大人们也会商讨一些重大事项,比如有一年父亲和二叔持久讨论合伙买一辆拖拉机运货还是开碾米房,最后拍板买碾米机,办起了全村唯一的碾米房。

  好些年里,我家都是隔天就热热闹闹的,村里人都会挑着谷子来碾米。我家因此收入增多,在80年代里早早成为所谓的万元户。

  4

  烧火难免遇到湿柴,特别是多几根,浓烟四冒,眼泪都“烟”出来了,心里烦躁,一顿乱搞,结果烟更浓,火更小。

  这个时候,祖母看到我,就仔细地把柴禾拨拉开来,留出空隙,还神秘兮兮地教我念一个秘诀:烟子烟,莫烟我,我给你架天梯,送你上天去。我跟着祖母念了一遍,居然觉得烟不冲我而来了。我惊诧不已,不得其解。

  特别有趣的是过年的三十夜晚,所谓三十夜晚的火,十五元宵的灯,火一定要烧得红旺旺的,象征着红火热闹。祖母在三十夜晚还要做一件格外的事情:炒虫子。

  在家里架起了火锅,将来年需要种植的作物种子,一样选一点儿,放到锅子里一起炒。祖母掌锅,边翻炒边问:“架锅做什么?”我赶紧抢答:“炒虫子。”“什么虫?”“包谷虫。”祖母再问,我再回答钻心虫、蛾子等,直到把所有的虫害一一问答完结。这在祖母的念想里,一炒一炒就把虫子都炒死光了,来年农作物就会硕果累累,农家就能喜迎丰收。

  而今,连我那上山就能捡到柴禾的村子里,竟然都有人烧起了液化气,山上草木盛,以前的山路都已经销声匿迹再也难寻。火塘边夜谈的盛况不再,老老少少出走村庄,天南地北双飞客。以前,老人们说很远很远的地方就会说到云南四川去了,如今连国外的都不在少数了,我小学同学李六妹五年级没读完,如今在老挝开便利店,生意还挺不错。

  数年前,每次坐火塘正对面的祖母长眠于故土之中,父亲随我迁居长沙,母亲留在邵阳。我家的火塘孤独寂寞冷,一晃已经多年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