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里的大妈们都活得有滋有味,使这座楼增加了不少生气。
许大妈是许老头的老伴,比许老头小十几岁,身体挺好。她有一根花椒木的拐杖,本色,很结实,但是很轻巧,一头有两个叉,像两个小犄角。她并不用它拄着走路,而是用来扛菜。她每天到铁匠营农贸市场去买菜,装在一个蓝布兜里,把布兜的袢套套在拐杖的小犄角上,扛着。她买的菜不多,多半是一把韭菜或一把茴香。她走到刘家窑桥下,坐在一块石头上,把菜倒出来,择菜。择韭菜、择茴香。择完了,抖落抖落,把菜装进布兜,她又用花椒木拐杖扛起来,往回走。她很和善,见人也打招呼,笑笑,但是不说话。她用拐杖扛菜,不是为了省劲,好像是为了好玩。到了家,过不大会儿,就听见她乒乒乓乓地剁菜,剁韭菜,剁茴香。他们家爱吃馅儿。
奚大妈是河南人,和传达室小邱是同乡,对小邱很关心,很照顾。她最上心的一件事,是给小邱张罗个媳妇。小邱已经三十五岁,还没有结婚。她给小邱张罗过三个对象,都是河南人,是通过河南老乡关系间接认识的。第一个是和奚大妈一个村的。事情已经谈妥,这女的已经来小邱家好几次了,某一天却跟在附近小旅馆里住着的几个跑买卖的山西人跑了。第二个在一个饭馆里当服务员。也谈得差不多了,女的说要回家问问哥哥的意见。小邱给她买了很多东西:衣服、料子、鞋、头巾……借了一辆平板三轮车,装了半车,蹬车送她去火车站。不料走了再无音信。第三个也是在饭馆里当服务员的,长得很好看,高颧骨,大眼睛,身材也很苗条。就要办事了,才知道这女的是个“石女”。奚大妈叹了一口气:“唉!这事儿闹的!”
江大妈人非常好,非常贤惠、勤快,还爱干净,她家里一尘不染。她整天擦、洗、掸、扫。她的衣着也非常干净,非常利索,裤线总是笔直的。她爱穿坎肩,铁灰色毛涤纶的,深咖啡色薄呢的,都熨熨帖帖。她很注意穿鞋,鞋的样子都很好。她的脚很秀气。她已经过六十了,近看脸上也有皱纹了,但远远一看,说是四十几岁也说得过去。她还能骑自行车,出去买东西。看她跨上自行车,一踩脚蹬,哪像是已经有了四岁大的孙子的人呐!她平常也不大出門,老是收拾屋子。她不是不爱理人,有时也和人聊天,说说这楼里的事,但语气很宽厚,不爱嚼舌头。
顾大妈是个胖子。她并不胖得腮帮的肉都往下掉,只是腰围很粗。她并不步履蹒跚,只是走得很稳重,因为搬动她的身体并不很轻松。她面白微黄,眉毛很淡,头发稀疏,但总是梳得很整齐服帖。她原来在一个单位当出纳,是干部。退休了,在本楼当家属委员会委员,也算是干部。家属委员会委员的任务是要换购粮本、副食本,到各家敛了来,办完了,又给各家送回去。她的干部意识根深蒂固,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家庭妇女。别的大妈也觉得她有架子,很少跟她过话。她爱和本楼退休了的或尚未退休的女干部说话,说她自己的事:说她的儿女在单位很受器重;说她原来的领导很关心她,逢春节都要来看看她……
在这条街上任何一个店铺里,只要有人一学丁大妈雄赳赳气昂昂走路的神气,大家就知道这学的是谁,于是都哈哈大笑,一笑笑半天。丁大妈的走路方式,实在少见:头昂着,胸挺得老高,大踏步前进,两只胳膊前后甩动,走得很快。她头发乌黑,梳得整齐,面色紫褐,发出铜光,脸上的纹路清楚,如同刻出。除了步态,她还有一特别处:她穿的上衣,都是大襟的,料子是讲究的。夏天,派力司;春秋天,平绒;冬天,下雪,穿羽绒服。羽绒服没有大襟的。她为什么爱穿大襟上衣?这是习惯。她原是上海崇明岛的农民,吃过苦,现在苦尽甘来。她把儿子拉扯大了,儿子、儿媳妇都在美国,按期给她寄钱。她现在一个人过,吃穿不愁。
她很少自己做饭,都是到粮店买馒头、烙饼、面条……她有个外甥女,是个时装模特儿,常来看她,很漂亮。这外甥女,楼里很多人都认识。她和外甥女上电梯,有人招呼她外甥女:“你来了。”——“我每星期都来。”丁大妈说:“来看我!” 非常得意。丁大妈活得这样得意,因此她雄赳赳气昂昂。
罗大妈是个高个儿,水蛇腰。她走路也很快,但和丁大妈不一样:丁大妈大踏步,罗大妈步子小;丁大妈前后甩胳膊,罗大妈胳膊在小腹前左右摇。她每天“晨练”,走很长一段路,扭着腰,摇着胳膊。罗大妈没牙,但是乍看看不出来,她的嘴很小,嘴唇很薄。她这个岁数——也就是五十岁出头吧,不应该把牙都掉光了,想是牙有病,拔掉的。没牙,可是话很多,是个连片子嘴。
乔大妈一头银灰色的鬈发,天生的卷,气色很好。她活得兴致勃勃。她起得很早,每天到天坛公园“晨练”,打一套太极拳,练一遍鹤翔功,遛一个大弯,然后顺便到法华寺菜市场买一提兜菜回来。她爱做饭,做北京“吃儿”。蒸素馅包子,炒疙瘩,摇棒子面嘎嘎……她对自己做的饭非常得意。“我蒸的包子,好吃极了”,“我炒的疙瘩,好吃极了”,“ 我摇的嘎嘎,好吃极了!” 她间长不短去给她的孙子做一顿中午饭。她儿子儿媳妇不跟她一起住,单过。儿子儿媳是双职工,中午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她爱养花,阳台上都是花。她买回来一大把芍药骨朵,深紫色的,说“能开一个月”!
大妈们常在传达室外面院子里聚在一起闲聊。院子里放着七八张小凳子、小椅子,她们就错错落落地分坐着,聊的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谁家买了一套组合柜,谁家拉回来一组沙发,哪儿买的、多少钱买的,她们都打听得很清楚。谁家的孩子上学前班,老不去,“淘着哪!”谁家两口子吵架,又好啦,挎着胳膊上游乐园啦!乔其纱现在不时兴啦,现在兴“沙洗”……大妈们有一个好处,倒不搬弄是非。楼里有谁家结婚,大妈们早就在院里等着了。她们看扎着红彩绸的小汽车开进来,看放鞭炮,看新娘子从汽车里走出来,看年轻人往新娘子头发上撒金银色纸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