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夜,听李健唱《故乡山川》,听到潮气漫上双眼。
水一样的声音,哀而不伤,忧郁是清澈的,圆润的。比清愁重一些,比悲伤轻一点,如落花拂过水面,燕子在梁间呢喃。亦如,迁客骚人的行吟,天涯羁旅,芳踪难觅。听他的歌,不能在雨夜。曾经,一个人坐在车厢里,听到微醺,那雨一点点打湿了车窗,夜色寂寞到颓唐。
在路上,慢慢学着层层包裹,不动声色。看看身边的人们,脚步匆匆,神情疲惫,你有什么理由,任意晾晒自己的忧伤?何况,还有文字和音乐,能够让你挣脱生活的围剿和淹没。
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路上,我还能走多远?
每个人都孤独地行走著,带着越来越漠然的表情,越来越坚硬。而如果还有什么能让你流泪,那是不是一种幸福?在提醒你:心依然干净、柔软。
那天的阳光明亮得像一根根银针,一种巨大而疼痛的温暖穿透了我。我终于无法掩饰自己的悲怆,泣不成声,久违的泪水肆意纵横在脸上。自此,放逐异乡。
走在异乡的街头,看到梧桐叶飘落,嶙峋的枝干指向天空,会莫名地湿了眼眶;裹在人潮汹涌里,会忽然恍惚,不知道该去何方。我很想投入去爱一场,用掉全部的力气和热情,消灭潮湿的自己,笑靥如花,沐雪而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原来,我并不曾真正懂得,那些少时就熟稔的诗词里怀乡的惆怅。曾在课堂上条分缕析的诠释,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一样的肤浅。离乡,方知思乡。望月不是思乡的专利,于寂夜,在歌声中融化,也是。
故乡湿润的空气里飘荡着腊梅的清香,碧水鼓荡起芦苇层层的绿意,山上的竹林榛榛莽莽,炊烟缭绕着,江水日夜流淌,流淌进不眠的梦境。哦,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记忆中的故乡。老屋,昏黄的灯下。父亲放下手中的书,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母亲坐在一边纳着鞋底。那样温情的画面,和脚步一起渐行渐远,却历历在目。才明白,无论走得多远,走得多久,我们都是故乡的孩子。那永不可寻的亲切和童真,彻骨难忘。原来思乡,就是回归母亲怀里的温馨,怀念遮风挡雨的舐犊之情。故乡的孩子,思念母亲的体温。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第6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