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常会想念那些抗日名将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经典美文 热度: 15598
杨文

  有多少死,重于泰山;就有多少生,轻于鸿毛。

  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攔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名叫赵延喜的人谈了话,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延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赵延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了出来。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延喜见面的。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

  可偏偏这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周保中

  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第二路军展开大围剿。

  周保中指挥第四军第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领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40°C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200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200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我在他的一则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哪怕是日寇围困得铁桶一般,他也没有中断写日记的习惯,仍然坚持记下当日的战况、军情甚至自己对许多事情的思考。这样一个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之度外,却在记日记这件事上头,认真、执拗得令人惊讶。

  赵尚志

  1938年1月1日凌晨,在我东北抗联西征嫩江遭受重大损失、五万名日伪军加紧布置对联军的最后一次“讨伐”的前夜,东北抗联总司令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赵尚志越过冰封的黑龙江,前往前苏联方面“求援”,随即被扣押,从此失去自由。一年六个月之后,他终于被释放,率领一支小部队返回东北,而此时东北的斗争环境和我军内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赵尚志因“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怎么办呢?赵尚志可以有许多选择。他可以选择申诉,也可以破罐子破摔,既然你们东北抗联不要我,我干脆就这样待下去好了。当然还有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你们可以不要我,但是我却不能不抗日!

  性如烈火的赵尚志选择了后者。他在攻击日伪鹤立县梧桐河警察署时误入日伪特务的包围圈,壮烈牺牲。

  赵尚志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随着他的归来,东北人民会一呼百应,再次掀起一波新的抗日大浪潮的愿望,却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

  赵尚志死后被运到日伪鹤立县梧桐河警察署,日本人欣喜若狂,叫来了当时已经投降日寇的原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辨认尸体。李华堂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曾是赵尚志抗日路线的追随者和赵尚志本人的崇拜者。在一间冰冷的房子里,李华堂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死者就是他矢志追随多年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尽管有不少日本人跟着,他还是哭了,大声喊道: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也这么着了吗?他大哭号啕,被日本人强拉出去。

  时常想起这一次的会见。李华堂当时要对赵尚志表示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他有没有想到过,赵尚志才是真正的英雄,虽死犹生,而他自己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吗?

  一天走在长安街上,忽然想到: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是不是都躺着一个我们时常想念却又时常想要告别的烈士。如果他们的鲜血没有渗入地下并且也不会凝固,这块土地上是不是早就血流成河,我们的每一步是不是都会在这条血河里激起汹涌的浪花。

  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