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两年的表弟辞掉了银行的工作,在家庭聚会上被长辈轮番数落,灰头土脸的他找我求救:“我跟他们说不通,但你肯定能理解我,我今年24岁了,总不能一辈子都这么朝九晚五拿着死工资,那能有什么出息啊!”
他说得情真意切又信心满满,我一个恍惚,居然觉得他有几分像励志文里的男主角,而这恍惚很快被姨父的冷笑打断:“你看不起人家拿死工资的,可人家至少还能养活自己。你一分钱没有,欠下一屁股债,你倒是有出息了。”
我之前零星听到的细节,终于拼凑成了全貌。
表弟辞职之后,跟朋友开了一家咖啡馆,由于经营不善,生意惨淡。
姨妈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一张通知单,才知道儿子早已辞了职,并欠下十万元贷款。
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市场调研,没有启动资金,脑门一热,说干就干。
我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对于他,创业从不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大工程,而是随意便可为之的儿戏。
“你就这样,还准备白手起家變成巴菲特?”我也没能脱俗地像长辈们一样反问。
表弟用那种“怎么连你也这样”的失望眼神看着我,嘴上却不服输:“你们都不懂,创业看的是时机。等我过了这个坎,以后肯定会好的。”
2
一次出差,我在酒店吃早餐时跟一对母女同桌。女孩初中模样,拿着一本历史课本目不转睛地反复背诵,她的记忆力显然并不好,一个知识点念了五六遍,一合上书,却立刻印象全无。
她母亲几次催促她吃饭,她却置若罔闻,等到母亲又一次小声提醒“再不喝牛奶就凉了”时,她忽然发了火,指着正来回奔走的服务员,大声说:“我不想吃饭,我就想学习,你别打扰我,我不想以后跟她一样,做这种又累又没前途的工作。”
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可我坐在离她半米远的距离却看得真切,她的眼神与其说是不屑与轻视,倒不如说是忧虑和恐惧。
她大概无法忍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吧。年薪七位数又走路带风,大概才是她觉得值得去活的人生。
有个读者给我私信说,自己兢兢业业工作,三年才升了一级,每次一刷到满朋友圈的总监和CEO,就觉得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loser(失败者)。
我安慰她,行业不一样,公司不一样,名片上的标签不代表能力的高下,与你成功还是失败更是不能直接挂钩。
“不是这样的。”她摆出许多成功者的例子给我,“某某某20岁生日给她妈妈打了二百万哦;某某某只做了两年新媒体,一条广告费都上百万了哦;跟他们一比,我不是很失败吗?”她锲而不舍地追问。
我说:“不算是失败吧,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啊。”
我拿着手机呆坐了近十分钟,想不通为何有人宁愿将自己当成一个loser,也不愿意接受普普通通的生活。
3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并不缺少奇迹和逆袭。那种光鲜亮丽向每个人魅惑地招手,让人向往速成,向往月薪五万、香车宝马的精英生活,对一切普通与平凡嗤之以鼻,仿佛那便等同于混吃等死的生活。
可遗憾的事实却是,大多数人渴望成功的光鲜,却无法承担辉煌背后的辛苦。
于是一边向往,一边驻足,一边颓废,一边不甘,将自己折腾得像个不安分的跳梁小丑,还美其名曰:“我不要平庸。”
年初的时候,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
“过去一年,每周都能坚持看一本书。”
“养了一只小狗,相处得还不错。”
“加薪1000块,被老板在会上提名表扬了。”
“跟父母成功地长谈了一次,中途没有哭也没有发火。”
没有年入千万,没有豪宅香车,没有认识哪个大V,也没有跟哪个很厉害的人攀上关系,那平凡无奇的、带着烟火气息的小确幸,才是普通人的日夜与生活。
最失败的,不是生而普通,而是既做不到卓越,又过不好平凡的生活。
摘自《时代青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