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高中的读者聊天,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其实,如果你想有能在朋友圈拼凑成九张照片被众人点赞的故事,或者有能在喝酒、撸串时兴高采烈和旁人分享的故事,并不难。
搞张护照,攒点儿钱,倒腾出一点儿时间来,你就可以去奥地利酒吧给一见钟情的姑娘唱情歌,去巴黎地铁见义勇为追小偷,去西藏和朝圣者三步一叩首朝拜信仰,去拉美贫民窟和孩子们踢脏兮兮的皮球,去疾病肆虐的非洲做志愿者直击苦难。
从世界各地转一圈回来,这些就成了你酒入豪肠的故事。
当然,还有成本更低的“找故事”方式。待在钢筋水泥建的城市里,今天凌晨四点起床上街,和清洁工人一起迎接穿透沉睡的第一缕阳光;明天和酒鬼走在四下无人的黑夜里肆意放荡;后天和一群无家可归的乞丐聊聊家常……
但是少年,你搞错了因果关系。故事不是你拿着探测器一本正经主动寻找的,而是你走在路上,不经意落在脸上的风霜。
不然,你就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为了显得深邃而硬挤出一张沧桑的脸,只会让你五官僵硬。
很多人也把游历当成故事。可是无论你环绕几大洋行过多少海里,在地球另一端逛过多少博物館和历史遗址,探访过多少名人故居,也只能说明你的双脚踏上过那片土地、你的眼睛掠过那些风景,可它们依然不为所动地伫立在那里,不因你的观摩而有一丝改变。
后来,在知乎上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写手。我喜欢读她们的故事,就像在夏日的夜晚啜饮一瓶梅子酒。她们并非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她们的幼年故事也是每个普通人的缩影,包含着自卑和羞怯、暗恋和叛逆,和每个背着双肩包、怀着心事的小姑娘并无差别。
我却把她们当作“有故事的人”,因为她们能辨别出生活的拐点。在不断长大也不断与岁月握手言和的过程中,她们能看透生命的质变,把那些小心思和成长的坑坑洼洼提炼成更深沉的东西,成为生命的养料。
青春时期的我也很羡慕那种“大人的生活”,他们拥有高级的享乐,也有高级的苦恼,而不是如我一般,为喜欢的男孩子朝我眨一下眼而快乐,为期中考试的退步而忧伤,这太微不足道了。直到后来,当我为了谋生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室外穿着裙子主持活动时,当我面对妈妈出车祸的消息感到茫然失措时,当每个故事起先披着“事故”的外衣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突然很想回到十几岁的青春期。
少年,何必着急呢,没有谁一生会被养在恒温玻璃罐里,你总要经历人情世故,用柔软的皮肤接触粗粝的生活。你总会经历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疏远、前途未卜的忧愁。那些你起初在小说中无法深刻与之共鸣的词语——衰老、死亡、悲怆、绝望、无助,迟早有一天它们会静悄悄地走向你,混进你滚烫的眼泪,藏在你晃动的背影里,在黄昏和你打上照面。
少年,当一切到来时,我只希望你能守住本心,别轻易被绊倒,别轻易在寒冬中被冻伤。希望你经历变故后,依然能在冬天捧着漂亮的雪花笑得像个孩子。
别轻信什么“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少年,到你真有故事的那天,杯酒下肚,推杯换盏,灯下落子,而你喉咙松动,喑哑半晌,望着头顶凄迷摇晃的月光,只想沉默。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