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22张欠条的诚信实验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感悟 热度: 12378
杨迪

  这是刘美松做过的最疯狂的事:一个人,不带一分钱,开车上路,用100天时间周游全国。要用钱怎么办?打欠条。

  他最终竟然成功了。

  100天里,他的足迹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共打下欠条222张,金额近48272元。他说:“我愿意用我所谓的冒险之旅,来证明我们的社会诚信仍在。”

  带着欠条出发

  刘美松今年45岁。在深圳,他是个诗人,也是一个印刷商人。

  决定做这个诚信实验完全出于偶然。一次,他从家里去印刷厂,上了高速才发现自己分文未带。经过收费站时,他讲明了情况,并承诺回程的时候把钱补上,没想到,对方很开通地放行了。

  这次“突发事件”给了刘美松灵感:“我忽然想到,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怀疑、互不信任。有了这次成功,是不是可以试试不带一分钱走完全国呢?”

  为了表示诚意,他特意设计了自己的欠条。卡片上,他把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祖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都印在右侧。为了不让借钱给他的人等太久,刘美松的计划是,每天将借给他钱的人的信息发给在深圳的妻子,由妻子在三天后代他偿还。

  带着几百张特制欠条,刘美松出发了。

  佛开高速的共和收费站,是刘美松遇到的第一个收费站。听完刘美松的介绍后,工作人员找来值班班长,班长又给上级领导打电话,最后都是“不能支持”。

  沟通过程中,一直站在旁边围观的一个小伙子最终出来打了圆场:“我替你交吧。”签下编号001的欠条,刘美松看了下时间:沟通过程耗时46分钟。

  各种各样的不信任

  事实上,每次“打欠条”都是个全新的开始。

  从内蒙古去往山西的路上,一个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就和刘美松“较上了劲”,不单扣了他的身份证和驾驶证,还狠狠地“教育”了他:“你这活动有意义吗?不过就是给马路添废气!”

  有的地方,几乎连话都不听他说,就直接把他赶了出来。一位加油站站长直接告诉他:“不是我不愿意相信你,是我上的当太多了。”

  这也是刘美松沿途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因为太多人根本不拿诚信当回事,透支了太多好心人的信任,所以导致这种不论真假,一律都当作假的来对待的现状。”

  沟通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拒绝得过于直接变得非常有趣。

  在齐齐哈尔时,刘美松从下午六点一直跑到晚上九点多,都找不到一家住宿的酒店。

  对话也几乎一样:“不行,这个得找经理。”“请问经理在吗?”“不在。”“可以麻烦你告诉我他的电话吗?”“不知道。”

  刘美松一边回忆,一边大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从他们的眼神能看出来,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谎话,实在太有趣了。”

  只有一家酒店前台在拒绝他时,诚恳地告诉他:对不起,这几天正是拼业绩的时候。“当业绩和人性PK时,占上风的必然是业绩。”刘美松说。

  刘美松说,针对他的“人心赌博”,大多数人其实也是以“赌博”的心态来回应他。比如,在重庆一家加油站,他本来需要补充价值280元的汽油,游说半日,加油站最后同意给他加100元钱的油。“他们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找一个平衡。”

  被接受的感動

  因为被拒绝而带来焦虑之余,也有被陌生人接受的感动。

  翻越唐古拉山时,一个私营加油站的姑娘仔细听了他的计划后,面带犹豫地为刘美松加了87元的汽油。刘美松最初以为这个姑娘是不太相信他,后来才发现,她的犹豫只是因为她身上没带钱。签下欠条后,一个小伙子给她送来了钱,刘美松看到,都是10元、20元的钱,还夹杂着很多1元的零票。

  如今,这一切已过去了3年。刘美松将这次旅行实验的历程出版成书,书名就叫《欠条》。“也许我所做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刘美松说道,“欠条欠的是金钱,但其实更多是人情、信任和友谊。有些事情,以金钱开始,但结果却与金钱无关。”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4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