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美国大选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国梦的“造梦机器”——好莱坞的作用。在美国,一个人爱不爱看电影,往往是判断他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支持者的依据。
据统计,好莱坞的电影人多半是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民主党人士。2011年上半年,民主党人平均观影5.7场,而共和党人还不到4场。原因之一是有52%的共和党人会因为不赞成演员的政治观点而不看他/她的电影,而只有36%的民主党人表示不会这么干。
喜欢看家庭片的,例如《音乐之声》、《美好人生》,多半是共和党人;而喜欢看重口味和新潮口味的,例如《蝙蝠侠》、《社交网络》、《阿凡达》之类,多半是民主党人。62%的民主党人认为好莱坞电影准确地反映了美国的现状,而只有39%的共和党人赞同这一点。开放的民主党人宣称喜欢到电影院看片,而保守的共和党人更喜欢躲在家里看碟。
尽管美国电影人中以民主党拥趸居多,但共和党影星的政治影响力更大,比如前总统里根,加州前州长施瓦辛格以及美国步枪协会前主席查尔顿·赫斯顿。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大片《蝙蝠侠3·黑暗骑士的崛起》把这场“党派电影文化之争”推到了极致。
2012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蝙蝠侠3》的首映现场,24岁的白人男性向电影院内的观众开枪,造成12人死亡,59人受伤。凶手霍尔姆斯当时一身黑衣,身着防弹背心,自称扮演的是专和蝙蝠侠作对的“小丑”角色。
这起枪击案立即为美国两党互相攻击提供了“炮弹”。民主党声称霍尔姆斯是“注册共和党人”,但事后证明这是个乌龙,两个霍尔姆斯只是同名而已。共和党则声称霍尔姆斯是民主党的拥趸,因为他是个狂热的《蝙蝠侠》影迷。
然而,真正把蝙蝠侠枪击案引申到枪支控制这样的大选议题上的,则是几年前高调退出共和党、正筹划以独立身份竞选总统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他表示:“我们有权利听你们(奥巴马与罗姆尼)讲述一下对于枪支问题的立场,特别是将如何处理枪支问题,要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
相比来说,民主共和两党则要低调得多,因为不控枪会理亏,控枪可能会得罪拥有枪支的32%的家庭。
尽管如此,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热衷于拿《蝙蝠俠3》来给竞选对手罗姆尼抹黑。早在电影上映前夕,美国民主党竞选顾问克里斯·黎恩就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同电影中的大反派“贝恩”联系在一起,因为“贝恩”同罗姆尼上世纪90年代自创的“贝恩资本公司”谐音。民主党顾问、前总统克林顿的助手勒翰干脆说:“无论是贝恩公司的领导人(罗姆尼),还是影片中的‘毒药贝恩,都是高智商的反派代表。他们都拥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通过掠夺社会大众在海外赚取了巨额利益,却试图掩盖这一过去。”
《赫芬顿邮报》则把《蝙蝠侠》系列看做是一个影射当代美国社会的寓言。影片中的“哥谭市”就影射了有黑帮传统的奥巴马阵营根据地芝加哥。《蝙蝠侠》中检察官丹特的经典台词“黎明前的夜是最黑暗的”,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美国民众的感受。《蝙蝠侠》系列中的小丑、贝恩等反派试图摧毁哥谭市,被看做是“9.11”的翻版。而片中贝恩煽动市民“占领哥谭”的情节则被共和党保守派撰稿人海瓦德解读为奥巴马支持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野蛮版本”。民主党则反唇相讥说,片中大反派更像是共和党支持的“茶党”无政府主义的翻版。
至于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充满了隐喻色彩。早在1954年,心理学家魏特汉就从《蝙蝠侠》漫画中“看出”蝙蝠侠和他的伙伴罗宾之间的同性恋关系。而今年4月,奥巴马首次公开表态支持同性恋婚姻,则使共和党人从《蝙蝠侠》中抓到奥巴马的影子。奥巴马声称最喜欢影片中的“猫女”角色,则代表了奥巴马的重要票仓,也就是独立女性的形象。
2004年,支持民主党的导演迈克尔·摩尔拍摄的《华氏“9.11”》,给大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本来是一部纯粹娱乐性的好莱坞商业大片《蝙蝠侠3》,却被两党的竞选团队解读出了丰富的政治深意,这恐怕也是美国最杰出的“70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意外收获吧。
摘自《世界知识》2012年第18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