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创意写作中的情节设置与人物描写理论,可以把美国奥斯卡故事大片的创作方法做一个对比参照系。美国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虽然主要是阐释“奥斯卡大片故事的创作原理”,但其论述的影视故事创作的方式及观点,对微型小说创意写作的原理与方法的归纳有启示作用。《故事》的第三章是“故事设计原理”,提出了一个“奥斯卡故事”的“激励事件”的设计、定位、质量、创造等几大创作原则:如果一个影视故事的时长是120分钟的话,那么在头30分钟左右的位置上,“激励事件”就要形成并启动;在第100分钟左右的位置上就要进入“故事高潮”。“激励事件”与“故事高潮”之间要形成逆转并能进行因果解释。在此,我们将用“微型小说的启动细节、发展细节、高潮细节、意外结局、反常因果”等特定概念来归纳“微型小说创意写作的基本理论”。
微型小说的“启动细节”在作品五分之一处出现,“高潮细节”在五分之四处形成。启动细节与高潮细节相互呼应,建立“文学因果”后构成微型小说的核心细节。启动细节与现实生活相比,可以是正常形态,也可以是反常形态;如果启动细节是正常形态的话,那么高潮细节就是反常形态;如果启动细节是反常形态的话,那么高潮细节就是正常形态。当正常形态与反常形态组合起来建立“文学因果”时就构成“艺术的变化”;在微型小说的精短篇幅里,能够形成“艺术的变化”,那就使这个微文本具备了文学的特定性质;如果微型小说的“艺术变化”在精短篇幅里发展为“艺术的突变”,那就形成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展现微型小说的特殊魅力和阅读情趣。
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和“阅读情趣”将使读者形成对微型小说故事内涵与底蕴的顿悟,顿悟产生“微型小说立意”。与微型小说的结构相联,“微型小说立意”的构成形式可能是:从一般的、常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不一般的、特殊的生活哲理;或从不一般的、特殊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到共同的、普遍的生活哲理。从微型小说立意的内容来讲,普遍也好,特殊也好,如果微型小说立意内容能概括社会的本质、概括人性的内涵,那么就会产生高质量的文学创意。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谈到影视人物塑造时,提出了一个“人物维”的概念:维是指“矛盾”,无论是在深层性格之内(负疚沉重的野心),还是在人物塑造和深层性格之间(一个魅力四射的小偷),这些矛盾必须是连贯一致的。把一个人通篇塑造成一个好人,然后在一个场景中让他去踢一只猫,并不能增添这个人物的维。罗伯特·麦基就以哈姆雷特为例,展开了一个与别的学者不一样的、很有深度的分析:“他是有史以来用文字写出的最复杂的人物。哈姆雷特并不只是三维,而是十二维,甚至有数不清的维。他既有信神的表现,又有渎神的实质。对奥菲莉亚来说,他起初充满爱心,温柔体贴,然后是铁石心肠,甚至有虐待之嫌。他既果敢又怯懦。时而冷静谨慎,时而冲动莽撞,根本不知道藏在布帘后面的人是谁就可以挥剑将他刺死。哈姆雷特无情而又有情,孤傲而又自怜,机智而又悲哀,倦怠而又活泼,清醒而又迷茫,明白而又疯狂。他是一个纯真的世俗者,一个世俗的纯真人,一个活生生的矛盾体,包容了我们所能想象的几乎任何人性特质。”(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441页)罗伯特·麦基所说的人物维,可以理解为戏剧、影视人物由各个性格侧面组成的性格系统。从他以哈姆雷特为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分析看,一个人的性格系统是由一个人的多个性格侧面构成的,而每一个性格侧面又将由一组矛盾的性格元素来构成。一组矛盾的性格元素组成一个“维”,而一个真实的、有性格的人物就是由很多条“性格维”来组成人物的富有生命力的性格系统。
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理论可以从这个角度来阐释—一个微型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想鲜明、突出,可以用生动的、典型的写人细节来突出写一个人物的一维(一个主要的性格侧面体现的人物独特的言行),这“一维”可以写出人物一个侧面的矛盾的性格元素(如孙方友的《女匪》、刘斌立的《收藏家》等)。在系列的微型小说创作中,可以在不同的独立文本里,集中写人物的某一个“维”,当多篇系列作品组合起来,就能写活微型小说人物的多条维—即人物富有生命力的性格系統。因此,微型小说人物的一维性格元素与多维性格元素,甚至是矛盾的性格元素就可以在创作实践中艺术、有机地组合与展现。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的“三维理论”就是这样开始形成的。
当微型小说的核心情节(启动细节+高潮情节)是写人的,那么启动细节就应该像《海军往事》那样的动作性、独特性以及情感性有机结合的高质量的人物描写细节。这样的人物描写细节同样具有正常的、反常的,普遍的、传奇的性质之分。当写人的启动细节与高潮细节建立了因果,完成了微型小说的人物描写时,微型小说人物的行为方式、行为代价、行为动机会得到艺术的揭示,微型小说人物由此得以成活。这个标志是微型小说人物的“三维”(现实维、历史维、人性维)促成生动鲜活、个性突出、概括性强的微型小说人物的诞生,微型小说人物的真实性、概括性、审美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微型小说作者可以充分地、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独特言行(“现实维”),可以半点破“历史维”和“人性维”,机智地通过艺术描写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物的“历史维”和“人性维”。生动地“白描一维”,机智地“半破二维”和“留白三维”,这就是微型小说独特的塑造人物理论的基本方法。
刘斌立的《邂逅》在一个故事的“冲突场面”里,描写了两位警察与众不同的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方式。没有紧张惊险的追捕与反追捕,只有警察抓捕过程中的“邂逅与友好”—张潘在进监狱前想最后一次看望女儿,并将给女儿的礼物交给老师;年长的警察按正常的抓捕程序拿出手铐要“动手”了;当女儿看到这个场景并惊叫着喊“爸爸”时,“年长的警察”突然更换了“抓捕行动”。3个独特的、动作性很强的细节像变脸似的“联袂出演”:警察瞬间放开了张潘的身体,轻声询问他女儿的小名;一边大声对他女儿说,他们要和爸爸出差了,在家听妈妈的话,一边搭着张潘的肩摇晃着。3个与“警察执法”的常态场面不同的人物言行,在一瞬间将“警察的人性执法”的善良和美德做了鲜活而生动的刻画。抓住与生活中的常态事件不同的写人细节,最能创造出“反常细节”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启发读者探讨某种类型人物的真与善的性格亮点和人性美点。这样的与某类人物常态相反的写人细节,一经生动有机地组合进人物描写中,那么,这种警察类人物中难得的人性善,这种抓捕场面中的动人的人性美,就能真实地、艺术地在作品中站立起来,通过这种“既真实又反常”的人物行为方式的细节描写,便把一种预先构思的创意,艺术地展现出来。警察用柔性、人性执法,会感动犯罪嫌疑人,法治社会的和谐状态会闪耀出它理想的生活之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