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留给西昌的一道亮丽风景。
穿越时空,明代洪武年间修建的大通楼,引领着我们的心迹洄游,见证智者闪亮的明眸,阅尽沧桑,成就古建昌凝练的精彩华章。
沿着西昌市顺城街(也叫仿古一条街)东行,一座拥有焦点感觉的孔雀绿琉璃瓦覆盖的阁楼,映入我们的眼帘。拾级而上,走进彩绘大通苑门就登上了大通楼。
岁月留痕,涵魂其声。
大通楼不只因为雄伟壮观,传承着西昌古朴的过去,更因它由内自外散发的文化品味,吸引着众多的宾朋和游客。
大通楼始建于公元1387年,是西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自建成600多年来,和西昌的老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经历无数次战争、洪水、地震等灾害,毁了建,建了又毁,屡毁屡建,历经磨难。
清道光30年(1850年)的大地震,西昌城受到严重破坏。有诗云“迟明一望满城平,欲辨街衢谁能晓。”大通楼几乎垮塌殆尽。
民国24年(1935年)5月,駐昌的国民党川康边防司令为了阻止红军北上入城,公然下令火烧西街、顺城街一带,熊熊烈火烧了三天三夜,明大通楼化为一片灰烬,数百年的名胜古迹便毁于一旦。
欣逢盛世,政通人和。1998年,中共西昌市委、市人民政府顺应民意,毅然决定重建大通楼。在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复原明代的砖石城墙,还原瓮城。经过整修的大通楼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瓮城依旧,城堞美欢,简单蕴含秀美,婉约而不张扬,昼呈巍峨,夜显辉煌。成为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古人云: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现今的大通楼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彩绘斗拱,雕梁画栋,楼柱、楼眉上的楹联诗词,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与门高11米,厚23米的大通门(俗称南门洞)相依相伴,闪耀出历史的光华,显现着古城的神韵。
重修的大通楼气韵天成,是打开西昌历史的一把钥匙。城墙石基砖垣,墙壁上生长的黄桷大榕,根似龙爪,深扎砖基缝中,枝叶华茂,浓荫庇护,城台上青砖砌垛有匝,灰石铺面如砥。仿明的整个城楼气宇轩昂,凌空屹立。回廊石栏雕花镌草,娟秀明丽。石狮纹理清晰,和颜悦色十分生动。朱柱鼎力,楹联抱负,橙墙粉饰。绘山川锦绣,书名家诗赋,文气极浓。
西昌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抚栏临风,四野入目。“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它蓝天白云。”一副楹联迎面而立。作者张正宁,一名考古工作者,写意地把我们带入久远的时光,咀嚼曾经的往事。以书圣王羲之字体镌刻的“大通楼”匾额遒劲刚健,高悬于南北楼眉,把西昌美景尽收眼底。此楼共有二层,底楼左中右三厅常有书画影展、歌舞娱乐,亦可沏茶品茗,将自己浸泡在历史的画卷中。二楼上有一中厅,专供儒雅献艺、学子攻技。左右两侧为瞭望平台,极目远眺,赏景怡然。
大通楼正中有一间文物图片展览厅,壁上挂满西昌出土文物的图片,如神秘的大石墓、经久的大洋堆、礼州的陶器、北山的陶俑等。有时这里也展览反映西昌风土人情、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借这个文物平台,使更多的朋友了解西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风民俗。让我们确切地触摸到西昌悠久沧桑的本来面目。难怪有人说,到了西昌,不登斯楼不知其美,不登斯楼不得其趣……
白天,来这里吹拉弹唱、练歌习舞、琴棋书画、交朋结友的人很多,大家在这里休闲沟通,交流信息,享受日光的爱抚;夜幕降临,大通楼耀眼通明,古色古香的城楼上歌声、笑声伴着翩翩起舞的人群,尽情在月光里挥洒。是普通的市民在这里诠释着西昌令人神往的最美夜景,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醉在谜一般、梦一般、诗一般的大通楼上……
文管所的马玉萍所长告诉我们:近年来,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诸多外国专家和朋友,专门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通楼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翔实的资料,以解读西昌。他们把文化旅游与露天花园相结合,将大通楼上的文化遗产展示与瓮城里的商品市场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外学者和游客来这里认识西昌,品味西昌。
看灯影里熠熠生辉的古城楼,望满天的星星,再瞧瞧周围越漫越远的万家灯火,拂着习习的晚风,我们似乎听到了南方丝绸之路上悦耳的马铃声。侧依在大通楼的红墙上,浩瀚史书里记录西昌的只言片语,诉说着古建昌许多难解之谜,让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坐在古老的城墙上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聊天,伴着皎洁的建昌月谈古论今,给心放一个假,更是别有一番雅趣。当然,到大通楼聆听文博专家讲史,喜闻作家诵读也是大通楼的独特景象……侧依大通楼邀邛池夜月笑谈郡州府司卫县;梦回丝绸路听泸岭松涛细说汉唐宋元明清。
最近,文物管理部门又将大通楼古城墙及建筑进行了局部修饰,对图案斑驳的木柱进行彩绘。风景园林部门则将依偎在城墙上数百年的黄桷树等进行修枝造型,使古城与绿树相衬,还在城墙边遍栽姹紫嫣红的西昌市市花三角梅及鞭炮花等。我想待到枝蔓茂盛,花簇古墙,随心见景时,悠悠的大通楼和那一道道火红的自然景观会让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朋友,去看一看西昌的“活化石”大通楼。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回味,期待又一次崭新的升华,你一定将有和无都落入杯中,啜饮历史的沉香。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