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战胜了与自己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蒙古本土尽收麾下,兄弟二人相见泪眼蒙蒙,忽必烈问:“我的弟弟,我们两个究竟哪一个有理?”阿里不哥回答:“从前是我,现在是你。”这是开疆扩土的哲学,注定要成为大蒙古国的汗,又是转型为新的中原王朝皇帝的忽必烈,带着军臣任由吃苦耐劳的蒙古马扬鬃飞奔,他们使得南宋、蒙古、金、西夏、西辽、大理、吐蕃地区七个分裂的政权区域没有了此疆彼界,五百年并立一统万方,而域外是藩属、兄弟之邦“四大汗国”。
于是,路上,成了中国元代忙碌的世界大事,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组成,极天所覆,马蹄声碎,鞍上的旅人不紧不慢行走于超过一万公里的通途,颜色气味冷暖好恶不会省下一件,万物共生的世界扑面而来。
帝师八思巴
八思巴第一次见到的蒙古王是皇子阔端,而不是他后来的施主忽必烈。
那个时候,藏传佛教僧侣于史被称作西蕃僧,蒙古汗王们与西蕃僧有过直接接触,始于成吉思汗。春天是率领兵马出发的最好季节,1226年也不例外,吃饱了青草的马儿浑身充满了气力,成吉思汗开始了征讨西夏,这是他在早年西征时就想着待回头解决的大事之一,战马飞奔使得大地震颤,弯刀弓箭的交织好像只是陪衬,党项人的国教寺院焉有不受毁坏之理。西蕃僧藏巴敦库巴从对峙的两军空隙穿过,求见与他有过交谊的成吉思汗,身边的译师转达着他的意思,成吉思汗听懂了,捋一捋花白的胡须,颔首致意,他瞄准的本不是崇敬的佛教,而是出尔反尔的西夏国君,河西走廊至西域的狭长通道岂能阻断,便传令免除僧人赋税差役,诵经声于乱阵之间,波澜不兴。
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逝世,之前指定第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其他三个儿子都是立誓同意过的,可是大约两个寒暑过去了,大位还在空虚,所有的宗王从各自的常驻之地派出急使,互相联络着手准备忽里勒台。当严冬过去,初春的脚步近了,所有的宗王和大将按照约定从世界各地汇集到了老营的大斡儿朵,三昼夜的盛大聚会上,他们不停地推举窝阔台表达效忠,窝阔台不停地推辞,直到窝阔台在众兄弟和叔叔们的簇拥下坐在大位,他太需要这样的半推半就,太需要这样坚决的立誓臣服,这是治理这个行程半年一年的庞大国度的需要。窝阔台汗最先做的是建立驿站,最先通达的是与他最为热络的哥哥察合台的汗国,那个时候,窝阔台汗将西夏故地划给次子阔端作为辖地,命他指挥西路,由陕甘南下入川。
1235年,这是漫长时轮毫不起眼的一个记号,这一年却注定被人记住,乌思藏进入到了蒙古军首领阔端细长眼睛望过去的视野,他已经领兵将陇山以西直抵河湟的陇右纳入麾下,并驻扎于凉州,开始筹划进军,只有把乌思藏纳入,才能保障大军南下南宋四川时的侧翼安全,乌思藏指当时的西藏,乌思是指前藏,藏指后藏。1239年至1240年间,阔端派出将领多达那波统兵深入乌思藏,这在历史上除乌思藏军队以外还是第一个外来军队的闯入,他们连续几个月踏冰雪、冒严寒、涉江河、翻高山,一度军队上下头晕腿软,个个呼吸困难,走几步张嘴喘着粗气,就连一贯耐力十足的战马也在急促地喘着气,有的卧倒在地再也起不来,点起来的牛粪只冒烟没有火苗,这一连串磨难有如鬼神挡道,拉萨终于到了,当地寺院驻军看到有如天兵突然降临的蒙古军惊呆了,可是已经晚了,他们只能乖乖地放下好久没有用过的刀枪弓箭。蒙古军纪律严明,他们埋头只做他们该做的,拆除堡寨,设立驿站供应物资。其实他们攻城拔寨很简单,一是击溃遇到的武装抵抗,二是急切地寻找可以代表乌思藏的领袖人物,把他请到凉州商讨归附蒙古的大事,这是皇子阔端的交代。后世的人们总会一咏三叹,这是历史的山涧激起的灿烂急流,绵绵垂落,有如一个巨大声响的感叹。
先兵后礼,阔端做事没有丝毫的犹豫,派遣多达那波带军再入乌思藏,他们经过了同样的路,吃着同样的干肉,好在路上还可以打下野马补充给养,一块块野马肉放进皮中包裹,扎好,扔进滚烫的灰堆,等到拿出来就是闷熟了的绝美食物,之后,随着军队跨过腿脚发软、大口喘气的雪山峡谷就又入了藏,此次军队的使命是送达阔端王的信函和口信,阔端要向佛教最大派别噶举派和萨迦派伸出和平的诚意,噶举派高僧婉言谢绝了邀请,他的信件送达到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63岁算是那时的人之高龄,萨迦班智达安然奉召,带着两个侄儿13岁的八思巴和7岁的恰那多吉出发了,他在藏地一路会晤僧俗首领宣传他为了教义和众生利益前往蒙古的主张,藏地数不清多少代的山头林立不应该没有头绪地继续下去,僧俗何如另想他法?途经拉萨,萨迦班智达让两个侄儿先行,他们还太稚嫩了,但是也得走,在随行僧侣的陪护下跨过险阻,自己则留下来继续与当地僧俗首领商议归附蒙古之事。他们先后一路向北,天空瓦蓝瓦蓝的,只有厚厚的白云飘荡在蒙古人开拓的驿路上方,从高原到了起伏的草原,从大河走过湍急的小溪,从族人好像从来没有走出的乌思藏之地到了蒙古地方,亦是原来的党项人故土,这是变化着的世界,他们需要感知。这一走就是近两年的光景,这是中古的路程,这是中古的规则,约定就是必须遵从的不变法则,路上的辛劳谁也不会去在意,路上遇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奇景无关紧要,只觉得人生除了笃定的目标就应该这样在路上。感知风,风吹了過去,感知人世,转眼会是忘却,那么什么会是永远?
凉州到了,此地距离萨迦班智达所在的萨迦之地太过遥远,不过遥远只是一个人的心理距离,对于蒙古乃至中土汉地只能算是前往西域中亚直至欧罗马的一道咽喉要道而已,他不知道的时光,他不知道的这个河西走廊,有过数不尽的人们曾经一路奔忙,西去东来,丰富了他们时代的物质与精神。此时,智者想到了,他所不了解的世间与心目中笃信的信仰,同样的宽广无边。召请萨迦班智达的阔端王此时不在凉州,他前往北方的蒙古老营参加忽里勒台已经走了许久,推选大蒙古国汗位想必正在热烈无比地进行,其结果其实早已布下,窝阔台汗病逝后皇后脱列哥那摄政四年,在母后的操纵下,贵由得以在他的父亲建造的都城哈拉和林继位。1247年的年初,阔端回到了凉州,一起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才得以实现,好在阔端对佛教并不陌生,他的身边有来自乌思藏、西夏、回纥的佛教僧人,萨迦班智达也见识了蒙古的国政礼俗,尤其是阔端举行的祈祷长生天的仪式,坐在上首的是也里可温(景教)教徒和蒙古的萨满,他的红衣袈裟的一派坐在靠后的位置,还无人注目。侄儿八思巴原本早慧,异于常人,不论是在路上,还是如今在蒙古王的营帐,他向伯父专心学习佛法,观察着蒙古皇家大政,几年下来,长大了成熟了,此时瞪大眼睛看着充满智慧的高僧大德伯父下一步会怎么办?
萨迦班智达从给多病的阔端治好病开始,接着讲经说法,六年过去了,两人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在传递默契,好像可以把对方的心思看穿,萨迦班智达在阔端硬朗的心坎打出了一道柔软的涌泉,于是他成为了第一个打动蒙古宗王向佛之心的佛教领袖,双方作为大蒙古国和乌思藏地方代表,他们正式议定乌思藏归顺蒙古。从凉州城出发的一批批信使出发了,他们沿着蒙古军设立的驿路一路向着乌思藏,这是萨迦班智达在向各派别僧俗首领发出信件,劝诫按照阔端王的令旨清查户口、建立驿站,按时交纳金银珠宝兽皮羊毛等贡品,这是一个形式,也是必须实行的仪式,萨迦班智达好像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之巅看着乌思藏大地,一个个以大寺院为中心的小王国结束了几百年分裂混战互不统属,汇入统一的版图。作为各派别的代表,萨迦班智达留居凉州住在阔端为他建筑的幻化寺、灌顶寺、莲花寺、海藏寺等寺院传播佛教,他看到了双赢,人户土地归附了,许多僧人和佛教教义却跟着大规模走了出来,使得佛教在凉州一带盛行起来。收服乌思藏居开拓之功的阔端,让恰那多吉着蒙古服装学蒙古语,后来又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恰那多吉,这是他在为日后着想。过了两年,萨迦班智达、阔端相继过世,他们身后的世界会继续怎样的精彩哪?
作为吐蕃人的后代,乌思藏僧俗首领们记住了他们的强者松赞干布,吐蕃王朝与大唐的时代是他们尊崇的冈仁波齐山,圣洁高耸。他们放马驰骋攻克当年那时的狭长走廊,此地70余年的时光也曾是他们的。当他们千里跋涉,再次踏入书写属于乌思藏自己的辉煌,已经是吐蕃400余年分崩离析之后的萨迦班智达和接下来的萨迦派第五任教主、17岁的八思巴。八思巴,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年轻的他走上了僧俗事务前台,尊称“圣者”的他,走进历史,成了宏大历史的一部分。
蒙哥继任大蒙古国汗位了,他的国师是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后来先后以中原汉地和尚海云、克什米尔人那摩为国师,乌思藏原来归属阔端所有的局面也迅急有了改变,无疑蒙哥汗看重宗教的政治作用远大于信仰本身,他自己的分封之地是止贡派的势力范围,他和噶玛噶举派也有密切联系,其他地方又一一分封给了自己的三个兄弟,还有一块给阔端后王保留下来,众兄弟得到封地,他们和他们的族众属民与封地内的佛教教派联系,迎请上师高僧,委任万户长管理辖地。但是他们太忙了,蒙哥汗亲率大军南征,旭烈兀奉命西征,幼弟阿里不哥留守蒙古老营,他们除了收取贡物,无暇过问辖地事务,更别说踏进一步。顶天立地的四兄弟中只有忽必烈得天时地利之势,蒙哥汗任命他主管漠南汉地军民事务,他已经在河南置经略司,陕西置宣抚司。此时的忽必烈正要远征大理,乌思藏于是进入到了视野,它的神秘,它的色泽,它的险峻,总之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股脑儿扑向了他。1252年6月,忽必烈从甘肃进攻四川,驻兵于六盘山,他的进军策略是绕道原吐蕃之地大迂回大包抄攻取大理,忽必烈派人到凉州召请萨迦班智达来见,他还不知道萨迦班智达已死,阔端子蒙哥都护送八思巴前来谒见,想来这是忽必烈八思巴二人的第一次会面,可是两人各说各话,没有多少融洽可言,忽必烈询问了解乌思藏历史、宗教问题,接着命八思巴派人去乌思藏摊派兵差,征集财物,为他的进军做准备。八思巴知道乌思藏人烟稀少,财力有限,并不能满足供应蒙古大军所需,便向忽必烈直言陈述,忽必烈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他对八思巴的说辞没有产生多少共鸣。转念,忽必烈听了八思巴诚恳一说,倒也觉得谈不妥的事情之外,年轻僧人的神性定力号召力实为一大惊奇发现。
在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攻取大理沿途迂回乌思藏,八思巴尽其所能做了帮助,忽必烈亲自率领中路,南下过大渡河,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制革囊皮筏渡过金沙江入丽江,再南下,2000余里,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真正全天候的艰苦行军,大军直取收降大理国,忽必烈留下随祖父西征大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镇抚,便率师北返,兼而招降喀木地区乌思藏诸部。利用,还是崇信佛教?忽必烈接下来用行动做了郑重的选择。八思巴巧妙的宣传,为日后忽必烈皈依八思巴尊崇佛教留下过极深的印象。祖父成吉思汗说过切勿偏重任何宗教,怕是要在以汉地为主要根据地的忽必烈汗身上发生变化了。
忽必烈班师与八思巴再次会见于六盘山行宫,此时的气氛已经大为不同,史书记载了他们的交谈,忽必烈问:“你们吐蕃地方曾经出过哪些伟人?”八思巴回答:“有法王祖孙三人。”又问:“他们三人为何是伟人?”答:“松赞干布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赤松德赞是文殊菩萨化身,赤热巴津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所以是伟人。”又问:“出过的英雄好汉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答:“叫米拉日巴者,他的前半生摧毁仇敌,后半生修佛法获得成功。”又问:“学识功德什么人杰出?”答:“我的上师法主萨迦巴等人为胜。”又问:“上师法主的学识功德如何?你从他那里学到多少?”答:“上师法主的学识功德犹如大海,我所学到的只不过是一掬之水。”八思巴虽然比忽必烈年轻20岁,广涉典籍,佛法精深,且谦虚礼貌,经过深入交谈,忽必烈很是嘉许,二人心性相通,友情日益加深。忽必烈和察必哈敦请求八思巴传授了萨迦派的喜金刚灌顶,按照佛教理论,灌顶就是他们的内心种下了达到内在证悟的种子。1259年11月忽必烈从军中回到金朝旧都燕京,八思巴于当月亦追随到达。忽必烈与八思巴多次接触后,已经认定八思巴为其治理乌思藏的当然人选。八思巴静水一样不动声色下的焦虑又有谁知,他知道此前西凉王阔端给予萨迦派掌管乌思藏各教派僧人事务的地位已经消失,早先在凉州继承王位的阔端都支持了蒙哥称汗,不过在乌思藏的辖地已经大大收缩。此时,八思巴进献了木碗,决定投奔忽必烈,但是投奔不是没有条件的,他的条件天一样大,他要忽必烈做他的弟子,做法事的时候坐他的下席。两人的第二次重逢,正式确立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八思巴想着有了这一师徒关系,等待时机,在蒙古宗王的扶植下提升自己的萨迦派在乌思藏之地的地位和实力,而且他相信忽必烈有这样的超凡潜质,看看与他一起出征的东道诸王和大将们,看看他身边那些智慧超群的谋士吧!
此时,八思巴看好的这位宗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麻烦来自于高高在上的蒙哥汗,蒙哥对弟弟忽必烈在陕西设置官府和官员的事情产生了猜疑,派出亲信一一审查,寻找罪证,忽必烈交出兵权按照蒙哥的指令在桓州抚州的辖地闲赋,忧惧发愁,他按照汉人谋士拿出的主意,带着全家前往河西面见蒙哥汗表达忠心,还在八思巴陪同下前往五台山朝拜祈福,后来蒙哥汗解除了对弟弟忽必烈的猜疑,两人重归于好。八思巴一心一意追随忽必烈,无疑这是一次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友情,他后来跟随到了开平府,住在忽必烈的营帐,不时举行法事仪轨,祈福消灾,用佛教的理论道出忽必烈内心的宏大心愿。1258年到了,开平府有一件大事要办,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主持释道两教《老子化胡经》真伪的辩论会,在这次宗教大会上,来自大江南北各地的300位佛教僧侣、200位道士在200位儒士和汗廷官员的见证下进行辩论,论战的焦点是“化胡”理论,忽必烈要对这两个宗教团体的主张进行裁决,以解决佛教道教之间的暴力冲突问题。八思巴以佛教重要代表的身份参加,地位仅次于蒙哥汗总领天下释教的那摩国师。道教的辩护者依据两本古书《化胡经》和《八十一化图》中所找到的证据。但是,他们的佛教对手八思巴对这些著作提出疑问,指出汉文典籍《史记》在内的早期中原王朝史料都没有提到过这两部著作,提出这两本书是后来的伪造品。忽必烈赞同这种观点,他向道教徒提供了一次挽回的機会,让他们表演精通的绝技,但是他们又一次失手,道教徒于是被宣判为是这次辩论的失败者。道教自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地召请丘处机始,总领天下各教的炽热之势落花流水,不过忽必烈没有禁止道教,仅仅抑制了他们的过激行为。道教后来承担了重要的皇家祭礼——祭泰山,便是一例。
忽必烈在开平怎么称汗,伴随他而来的八思巴是见证者,有些经过也是听施主忽必烈提及,替他念经祈福得以知晓。蒙哥汗在四川钓鱼城山下不治病亡的惊天消息,是由在蒙哥军中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密使送来的,此时率大军将要跨过淮水的忽必烈,不是着急着班师,而是继续前进强渡长江,此举立即得到了另一路大军的支持,他们是由东道三王率领的军队,随后,得到左翼宗王支持的忽必烈立即从征宋前线北返回到他的藩府开平,1260年4月召开忽里勒台,在东道诸王、部分西道诸王和大将们的推选下,忽必烈就位成为大蒙古国汗,同时依照中原王朝礼制,颁用汉语纪元年号“中统”,开平改称上都。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亦在大蒙古国原有都城哈拉和林亦召开忽里勒台并即位……
国师,这是八思巴获颁的崇高封号。随即八思巴追随忽必烈又到了位于原金国燕京东北部另建的新城大都,大蒙古国的另一座宏伟都城,这是他真正把藏传佛教带进大都的开端。那一次,车驾从崇天门进入宫城,两侧是阙楼,八思巴看着阙楼,心中生出主意,不久他向忽必烈汗建议在西阙楼设立幡杆,以示皇帝以佛法统治天下,后来设立的幡杆为鎏金铜质,铜柱上置金轮,金轮象征着金转轮王,代表着忽必烈汗是金转轮王转世,高耸的幡杆金光闪闪使得崇天门顿时气势非凡,按照这种宣扬,忽必烈汗是菩萨的化身,是佛汗统一的至高无上者,以佛教治天下人心,颇得圣意。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派受封掌管天下释教事务再负责总制院事务的八思巴,和他的弟弟恰那多吉从大都动身返回乌思藏,忽必烈赐八思巴《珍珠诏书》,封恰那多吉为白兰王,赐给金印管理行政事务,要他协助哥哥在乌思藏建立政教合一的行政体制。忽必烈决定建设通往乌思藏的驿站,此前阔端建过,忽必烈征大理期间设立过马场和驿站以负责后勤供应,现在更有建设的必要,行政管理、军队供应以及商旅往来没有通途将一事无成。八思巴则对各教派首领颁布法旨,要求全力配合建设。此后,从青海到萨迦,一共建了27个大驿站,驿站有黑色的牛毛帐篷,有耐力十足的牦牛可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往来畅通。紧接着从内地到乌思藏的三条驿路亦在营建。一年多的行程过去了,八思巴从大都回到了离开21年的家乡萨迦,他遍访名师,研习佛教教理仪轨、传统文化五明学知识,把萨迦寺建设成为城堡式的宏大建筑群,外形为城堡,中心为佛殿,这是萨迦地方政权的标志,大元几次清查登记的十三万户纳入管辖之下,加之朝廷在乌思藏设立的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作为八思巴建立行政体制的重要补充,乌思藏和纳里(阿里)自吐蕃王朝崩溃之后400年之久的分裂终于结束了……
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这是他至为欣喜而又忙碌的三年,忽必烈想念国师已经遣使前来召请,八思巴带领大批随从出发,不幸的是他的29岁的弟弟恰那多吉不幸离世的消息从萨迦传来了,他立即从半路上折返萨迦为弟弟做超度法会,怀着难舍的悲痛之情重又踏上征程,此前萨迦地方政权已经发出了通告,在藏北当雄,各教派的首领已经聚集在一起为他隆重送行。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八思巴又一次抵达大都,此行他将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带到了大都,以后凡两都寺观佛像,大多出自他的手艺,还在大都主持修建了多个皇家寺院,大圣寿安寺的白塔更是成为大都的一大壮观。此次回到大都,八思巴把他奉命创制的蒙古新字进献给了忽必烈,作为分别日久的珍贵礼物,八思巴智慧过人,他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按蒙古语语音拼读的方形竖写文字,考虑了汉语、蒙古语、畏兀儿语的语音特点,基本上达到了忽必烈“译写一切文字”的目的,八思巴懂得汗王也是他的佛家弟子,不论是治理国政,还是嘱托造字,无不含有着他不一样的胸怀天下的宏大抱负。忽必烈极为高兴,于至元六年(1269年)2月,下诏颁行蒙古新字于全国。想当初,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取得胜利后在开平府继任蒙古汗位,他停止了将大片地区封给宗王、功臣的原有俗制,而是宗王出镇,指令驻守一方的宗王对当地军政具有监督的权力。就在这一年,忽必烈封第七子奥鲁赤为平西王,以吐蕃地区为其藩封之地,想来让他作八思巴的重要依靠,乌思藏有事,奥鲁赤及其继承者可以当即受命处理。
至元七年(1270年),由于八思巴创制新字,第二次向忽必烈汗授予了密宗灌顶,晋升为帝师,赐玉印。忽必烈按照帝师提出的建议,在大明殿御座上安置起一顶高高的白伞盖,称作镇伏邪魔护安国刹,自此,为天下生灵的迎白伞盖游皇城,作为大都城2月的盛大佛事,皇帝、帝师、僧侣、官员、军士、乐伎数千人隆重热闹登场,也成了男女老幼热望的一项全城性的娱乐活动。至元八年(1271年)11月,在吉祥之马升腾的祥和气象下,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建国号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他的国家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继续,绍百王而纪统,他的国家又是自太祖成吉思汗握乾符而起朔土,大蒙古国历古所无大业的延续,元谓之大,大没有尽头,那是长生天护佑的样子。
至元十一年(1274年),帝师八思巴在皇太子真金的護送下,从临洮出发回萨迦,这是一次盛大的回归,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随风婆娑,好像和行人比赛着飞扬愉悦,在路上走了一年的时候,帝师听到大军南下,临安城即将归降的消息,即给忽必烈汗写了一道《赞颂应赞颂的圣事》的贺表派信使快马送过去,又一年的年初到了,他们终于到了萨迦,八思巴的一生奔波四方,许多时光就是在旅途和他乡度过,他经历了大事,他也一步步躬行于利乐僧俗人世的小事,至元十四年(1277年)八思巴在曲弥召开各教派7万名僧人参加的大法会,真金太子代表忽必烈汗承担了法会支出,还给每名僧人一钱黄金的布施。乌思藏虽然还有这样那样暗藏着的矛盾,但是已经走向人心归一的通途,八思巴自任萨迦法王,任命本钦释迦尚波统领乌思藏13万户,为萨迦派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开端。藏历第五绕迥之金龙年(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忽必烈汗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马可·波罗的金牌
马可·波罗后来想起他的东方经历,都觉得不可思议,别说他的城邦之国,周围的人都在纷纷传说他是一个假话连篇的疯子,他确实是疯过的,在那个谜一样的遥远国度。打开柜子,打开层层的包裹,那面一手之宽、半腕尺长的金牌在夜的辉光下闪出光亮,似冷,似暖,那是东方大国皇帝忽必烈汗的赠予,他得以平安踏过漫漫长路。回来了,回到了荡漾着童年滋味的威尼斯,可他无时不在回味东方的一切,财富,情感,还有路上迷人的景致。
想想都不可思议,事情还得从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从1260年开始的一连串外出做生意说起,他们乘船骑马从家乡往来于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贩卖商货,然后到了黑海怀抱中的克里米亚,那儿归属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他们在亦的勒河畔的萨莱城把珍宝献给别儿哥汗,慷慨的汗王给了两倍多的钱,他们获利丰厚。可是,欣喜只是眨眼的工夫,随之而来的成了恐惧,那是别儿哥汗和伊利汗国旭烈兀汗的军队开始了打仗,返程路途中断,他们只好前行进入察合台汗国,在不花剌城居留了整整三年,正当进退无方,伊利汗国前往大元觐见忽必烈汗的使臣路过于此,见到二人十分好奇,在他们的国度可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拉丁人的,就对他们说:“你们若相信我的话,必将扬名走上高级职位。”两人常年奔波赚些微利,想想还有这等好事?使臣对二人说:“东方的众汗之汗从未见到过拉丁人,一定很想见到,你们若是跟着我前往谒见,富贵就在眼前,而且沿途非常安全。”说罢,使臣从腰间拿出一件圆形东西,闪了一下,有些耀眼。
路上的确安全无比,数不清的荒漠、田地、河流、山脉、草原组成的画面不停交替,他们已经看到了哈拉和林的巨大宫帐,蒙古人称为斡儿朵,周围散落着许多小毡帐,外围有偶像教(佛教)庙宇回教寺院,还有他们熟悉的礼拜堂,二人心生欢喜,难道此地已经是主的地盘?忽必烈汗在漂亮的琉璃顶宫殿接见了他们,见到二人特别高兴,对远方的客人给予了特别的优待,忽必烈汗当年受汗兄蒙哥之命长期经略漠南汉地,率领大军占得大理、中原,想来,此次坐镇蒙古本土,是为了征讨弟弟阿里不哥而来,一国岂容二汗?忽必烈汗兴趣广泛,想要知道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各位皇帝怎样治理国土,怎样处理断案诉讼,怎样进行战争,怎样处理日常公务,又问起各国国王,还有教皇、教会和罗马、拉丁人的风俗习惯,兄弟二人第一次见到如此谦虚好问的君王,用已经熟知的蒙古人的修辞语言,做了详尽回答。
等到兄弟二人用了三年时间返国,已是受忽必烈汗委派携带金牌的使者,开始,他们的同行者是蒙古官员豁哈塔勒,不巧的是出行不久使臣患重病无法前行,兄弟二人把同伴安顿在城中养病,公差是不能耽搁的,他们继续前面的行程,金牌是他们的魔力之物,有站赤的地方,就有必需的物品、换乘的马匹和必不可少的安全。他们走进教廷,携带的大元国书大致是要求教皇遣派100名熟知基督教律和通晓七种才艺的人,忽必烈有一个特别的不情之请,这些人须个个善于辩论,以便来和膜拜偶像教、儒家对决,如果能够证明基督教最为优秀,他準备和臣民成为其中的一员,还让兄弟二人带来耶路撒冷圣墓长明灯灯油,想必他们的也里可温(景教)教士需要。公差算是办到一半,兄弟二人回到了家,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新教皇的选出,这样才可以递交忽必烈汗的国书。尼古拉见到儿子马可已是一位瘦瘦高高的15岁少年,少年听着大人们的天方夜谭,充满了对不一样的东方世界的好奇,他看到叔叔手上有一面藏而不露的金牌,父亲告诉他,那是蒙古人颁给官员往来驿站住宿和使用车马必不可少的牌符,牌符分为铺马圣旨、金字圆牌、银字圆牌等,他们的金牌等级最高。蒙古人间隔一个日程设有一个站赤,有一次,驿站管事是周边的百户长,见了他们的金牌,马上给两位相貌不一样的上等人周到安排,厨子做了干饭,再用白面捏了些匾食,撒上葱花,端来茶水。陌生之地,纷纷路上,还有威力十足的金牌,在马可·波罗的心里已是傻傻的惊羡了。转眼波罗兄弟和忽必烈汗约定返回大元复命的期限,抛开路途已经十分接近,此时,新的教皇选出来了,是格里高利十世,教皇差人招尼古拉、玛窦兄弟前往觐见,接下来二人带上教皇给忽必烈汗的复信和一些圣墓灯油出发了,特别是那个少年马可·波罗是非去不可的,早早跳上了刚多拉尖船。
11月正是不冷不热的好天气,马可·波罗跟着大人启程了,他看着威尼斯在后面一点点变小,又在心底一点点变大。转眼间,他成了大海中的一滴水,大地上的一粒微尘,他们乘船渡过地中海,到达小亚细亚半岛,经由亚美尼亚折向南行,沿着美丽的底格里斯河谷到达巴格达,沿波斯湾南下。担心,好奇,马可·波罗第一次感受到了远行的乐趣,经起儿漫城骑行濒临阿拉伯海湾的霍尔木兹,向着远方,有海陆两路,他们选择了想来更为安全的后者,向北穿过叫作呼罗珊的高原,接下来的一段行程他们完全随着沙漠的波浪向前滚动,没有村舍人烟,看不到飞跑的野兽踪迹,皮罐里的水,还有皮袋子里圣油来回晃动的声响吸引了他们,骑在马上跟着节拍摇着脑袋,用于打发无聊。
翻过高原折而向东,马可·波罗病倒了,这位小青年在路上长高了,可他还要经受不一样的气候环境的考验,还好,停下来治疗恢复了一年,他挺了过来。仰望积雪冰川广布的帕米尔高原,整整12天没有见到人烟草木,下咽的是煮不熟的食物,这个艰难的过程,马可·波罗习以为常,不远处,白色大角羊一只跟着一只跳下崖,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另一方向,大角羊一只接着一只又蹦上了崖壁,原来这不是羊群的集体自戕,而是舞蹈也是训练,这是它们生命的雀跃,不被雪豹和狼群吃掉的一种天性。久病初愈的马可·波罗心头一震,好像脚下也跟着有了力气。
下了山到达喀什噶尔,至此他们才算迈进东方国度的地界,一行人沿着罗布(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边缘骑行,撒马尔罕城归属窝阔台汗国亦即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之孙海都,海都虽然和忽必烈汗较量不止,他的地盘上来往使臣和买卖人还可以平安通过,商贸是蒙古人的生命线,斩断了,对双方都很严重。一行人又一次踏入了一处绿洲,在北庭(后称别失八里)的行尚书省接受查验公凭,这是大汗统驭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建造久远的内外两城,官署差役从身边来来往往骑马踱步,他们最紧要的是休整,找一家客店浴馆洗却征尘,特别是冲掉身上和他们一同前来的恼人的虱子,难得放松一下了。几天后,露珠还在枝头抱团歌唱,天将亮未亮,这是旅人赶脚的好时辰,他们出了外城,外城之北还有低矮的羊马城。记不得在多少天上,骑行在一片沙山沙谷里的罗布城,当然他们走过的这个禽兽绝迹的地方,“雅丹”这一后来的地理和考古学术语还没有出现。过了哈密是肃州,又到了甘州,此地甚好,锁钥东西,南北有山,名曰黑河的水流从城中穿过,一行人把带过来的货物拿到集市卖掉兼而以物易物,他们舍不得路过的如此热闹之地,在这里停顿下来售卖货物度过冬季。
又一个春天到了,又一个城到了,亦集乃城有些破败,进了西门,紧靠西城墙的驿站里却是热闹,玛窦拿出金牌,按规定支领了米面羊肉和草料,土坯垒砌的驿房有火炕锅台,他们常年在路上,时常是不劳厨子动手的,看看驿站是一个长宽约40米的院落,土筑围墙内有正房5间,南面为4间厢房,院子很大,正好可以喂马。马可·波罗从叔叔那里拿过金牌,好像要看出里面的机关,他抿了抿嘴,为什么使臣往来只能经由驿站?为什么持有牌符,驿站才会付给驿马、饮食?他偷偷乐了,哪一天自己也有了,那才叫威风。让马可·波罗颇为安心的是,契丹之地(中国)的人们对他们的黄头发蓝眼睛和他们的奔行,没有一丝好奇,旅人商队想来极为寻常,人们张望一下,牛羊支起耳朵跟着主人扭头,依旧不慌不忙埋头吃草。一路上他们没有看到蒙古人的大军,也许那些马夫牧羊人就是,号令下来,骑上马,带上刀斧绳索就出发?
天德军城很大,这是草原之路的必经之地,操着各种语言的商旅在这里停留,歇息,获利,他们当然也不例外。走过一座偶像教寺院,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对此并不感兴趣,年少的他喜欢人多热闹,登上高高的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白塔,眺望丰州城全貌,行人马车驼队,买卖人的吆喝声声声不绝,当地向导说白塔由契丹人的朝代辽国所建,名万部华严经塔。那是在集宁路,马可·波罗痴痴想过,凉爽怡人的劲风继续下去,能不能会在半个日程吹到忽必烈汗那儿?人生之路,越到紧要处,越要急不得,可是向往却变得如此急迫。他们装满了那几个油光锃亮的皮水罐,一路人马饮用殆尽,察罕脑儿就到了,这是忽必烈汗行宫西凉亭,庞大的湖中起落着天鹅、白鹤、野鸡,鹰房里驯养的猎鹰海东青威猛无比,听说忽必烈汗每年春天会在这里召见臣工、宴请宗王,带领文臣武将在周边的草原享受游猎之乐,用于锻炼将士的作战力。马可·波罗知道自己距离忽必烈汗又近了,不久就能见到,紧张得心开始怦怦跳,他早已听说忽必烈汗的威名比世界上任何君王都要大。漫长的跋涉啊,漫长到有时候进入一种混沌,听不到乘骑嘚嘚的蹄响,甚至自己到底是否骑在马背都要好好想一想,久了,熟悉的变得陌生变得麻木,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感知周遭的变动,才一点点觉出活着的新鲜。好在有了金牌,好在有了一个个站赤,他们放心,尤为奇怪的是他们没有碰到抢劫路人的强盗,也不知是随身带着的圣油在保佑,还是什么?
清风徐徐的夏季到了,这一年是他们的西历1275年,当金莲花的黄色海洋扑面而来的一刹那,三年半的辛劳已经令人不屑一顧,他们来到了草原上的巨大都城——上都,站在了东起海滨西至欧罗巴,北起北冰洋地带,南至印度、缅国和暹罗的庞大国度的中心。实则,他们刚刚进入大元地界,忽必烈汗就已得到腰缠铃铛的急递铺铺兵接力传送来的禀报,专门派出官员在40个日程之外迎接了信守承诺如约而来的远方客人。其中还多了一位好奇的年轻人。
忽必烈汗的大理石宫殿涂了金、绘有鸟兽花木,他在这里郑重地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客人,马可·波罗悄悄打量着高高端坐的忽必烈汗,只见他不高不矮,中等身材,面上红白分明,眼黑鼻正,旁边端坐的是他的头戴罟罟冠端庄雍容的四位哈敦。后来马可·波罗知道,上都是这个东方大国的夏都,连接的是他们的大后方,也是族人游牧的广阔草原,大元的另一个都城是在上都以南距离17个日程的大都,金国时的中都之地,向南辐射的是汉地,那是他们的国家治理中心,关照农桑、文化繁盛、从事贸易的中心区域。马可·波罗等人在随后的日子里,幸运地随忽必烈汗走辇路前往大都,马可·波罗远远地看着忽必烈汗乘坐的巨辇,山一样移动,阳光照射在上面又从缝隙间穿过来晃着他的眼睛,四头大象驮着莲花座大木楼,楼内是布金锦,楼外覆盖着狮子皮,木楼上树立着苏力德,这威仪使他惊呆。往后的日子,对于居住了十多年的大都,他习惯了“汗八里”这一能把舌尖轻轻挑起来的美妙称谓,蒙古语词汇的“大汗之城”。他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华丽气派的建筑和城市,看什么都是那么新鲜,加之聪明好学,他很快熟悉了这个国度的风俗和语言。
见了马可·波罗,忽必烈汗眼前就一亮,小小年纪跨过重重艰难到了他的国度,他要给这个年轻人机会,去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想,而且国家不拘一格用人,他对人才是开放的,他尊崇儒家,在上都、大都和孔子故里建庙,还委派道士祭拜汉人的圣山泰山,到了他的曾孙、平息海都之乱的海山即位,更是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最高封号,这是东方大地上古来所没有的。马可·波罗远远地观望着不同国度民族宗教的能人追随着忽必烈汗,他的宫帐人来人往,有时掌灯长谈,除了伯颜、孛鲁、安童、不忽木这样的蒙古官员,还有汉人海云法师、刘秉忠、姚枢、赵壁、张德辉、郭守敬、王鄂、王盘,藏人八思巴,畏兀儿人廉希宪、燕真、安藏,契丹人耶律铸,西夏人高智耀,女真人赵炳、赵良弼、粘合南合,回族人马合木·牙剌瓦赤、阿合马……他们有的参与决策,有的擅长经济事务、兵站、航运,有的负责行政庶务,有的在文化、宗教方面出谋划策,还有从事科学、工学设计的顶级专家。而忽必烈汗本人被人们尊封“薛禅皇帝”,蒙古词汇中有着仁明英睿、富于智慧、富于思想的所有美意。忽必烈汗还那么喜欢听他们一路上的见闻,马可·波罗对这位有着宏大视野的马背帝王有了一种说不清的好奇和敬畏。
时间久了,马可·波罗面见忽必烈汗也就少了许多的拘谨,时常被召到能容下6000人的大幕帐参加宴饮,接受指令,那乳白酸甜的忽迷思(马奶酒),有几千匹专供皇家的毫无杂色的白马做着保障,饮用多少有多少。大约在1277年,马可·波罗首次接受忽必烈汗的指令离开大都到外地巡察了,为的是了解行省、路、州(府)、县四级行政机构运行的情况,他去的地方,从大都有6个月的日程,这是中古蒙古的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他们做每一件事情都经过精心计划,漫长是日出日落的过程,不是人心,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用于等待,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就是世界,一个人有多大本事也改变不了星月,更何况长生天在上。等到马可·波罗回来谒见忽必烈汗,详细报告奉使期间的经过,尤其是沿途和各地的见闻,他知道,忽必烈汗喜欢听到这些,马可·波罗揣摩大汗嗜好,绘声绘色详细报告,忽必烈汗了解了国情民意,听到了他想听到的事情,听到生动处呵呵大笑起来,对马可·波罗愈加器重。
如今,金牌已经从玛窦手上到了马可·波罗的腰间,这是奉皇帝派遣的特别待遇,看看吧,在驿站人多的时段,他的金牌比诸王、公主、驸马用的银牌还有优先之权,马可·波罗已经奔波在了这个国度的南方之地和邻近的占巴、爪哇、朋丹、缅国,北方的站赤随之唤作驿站,如今的他,走的地方多了,做的生意却是愈來愈少,俸禄足够他的花销。路上,也许就是为了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反过来对更多的人有用,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联想,提供了意义。马可·波罗的洲际行走,以一种持久的吸引力,让人们记住了留存了传达了。他曾经踏过中亚、西亚成吉思汗后裔诸宗王之地的四大汗国而来,东方大国是他们的共主,他们的中间是通途,陆上大通道开启了东西方的贸易。此番,又自大都起程,经过河间府,到长芦、滋阳,淮安、扬州、苏州、行在、衢州、楚州,建宁府、福州、泉州……多少路府城市,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黎民生计,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乃至各地官吏治理一方,那些生动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其实后来记在纸面上的,还不及他头脑中的一半。他描述最多的还是迷人的东方大国天下太平,没有战乱纷争,他们用桑树皮制造纸币通行全国,从山中采一种黑石当柴木燃烧,还有说不尽的富足安逸,这是他的心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马可·波罗早有耳闻,之前他并不足信,可是一经踏入风光旖旎的江南福地,他就知道了这句东方谚语的妙处来,哪一个会是天上的城市,哪一个又会是地上的城市?他有自己绝妙的译法。最先到达的那个大城,工商发达,出产的丝绸精美绝伦,城很大,周围计有六十英里,而且人烟稠密,他突发奇想,如果这座城和蛮子国(南宗)境内的那么多的人都成为战士,真可以占有世界上剩下的土地了,再一想,幸而不是,他们只是商人和手工艺人,还有不少的文人和医师。城中有六千座桥梁,附近山中出产大黄和姜,他过去讨价还价,一枚威尼斯钱可以买六十镑。这座城叫作苏州,统辖有十六个大城,看着一种让人惊叹的繁华,他郑重地称之为“地城”。
而“天城”的名号,他是一定要送给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行在的,早年在南宋,杭州上位成了都城被称作行在,即皇帝行幸所在的地方,当时的皇帝致降书给蒙古将领伯颜,并转呈大汗,大汗知道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命令妥为保护,马可·波罗看过那道降书,好像出来时忽必烈汗的夸赞还在耳边萦绕,他离开“地城”到吴州、吴兴、强安城,之后骑行到了行在城,后来又几次到行在,他只有惊叹,行在城带给他的快乐,走过世界各地没有一个地方可及,人在其中,自信就是置身于天堂或“天城”。此城周围大小百英里,城的位置,一面有一甘水湖,水特别澄清,另一面有一条特别大的河流,河水流入城中河渠,河渠流经坊间,排除污秽,注入湖中,然后流向大海,然后空气变得洁净。人们传说城内有大小桥梁一万二千座,船只航行其下,而车马经行桥上,热闹异常。城中有十二种职业,各业有一万二千户,每户至少十人,供主人指使,数不清的商人,没有人能够说清他们拥有多少财富。海洋距离行在有二十五英里,运载种种商货的船舶,往来印度及其他外国。前朝皇帝的宫殿尚在,世界最大,周围计有十英里,环以高墙,里面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能给人带来享受的园林,有世界上的各种果木,有喷泉湖泊,湖中是各种各样的鱼类。园林中央是二十座壮丽的宫殿,其中一间最为宏大,全都装饰以金子,天花板和四壁金光闪闪,灿烂耀眼。城中大市有十所,周围建有高耸的房屋,屋子下层为商店,售卖家禽野兽,各种蔬菜水果,还有香料、首饰、珠宝,每星期有三天是集市的日子,买卖人车船运货,往来不绝,四五万人带着消费的百货,从事公平正直的贸易,沿街还有无数小市,马可·波罗又一次试了一下手气,他用一枚威尼斯城银钱,买了一对鹅、两对鸭,拿回到邻近集市渠岸上用石头建造的大厦里,烹饪煮食,此处是各国商人携带商货留住的地方,方便他们就近贸易,当地人对待外商款之于家,辅助劝导,处处尽其所能了。马可·波罗徜徉在行在城,看着居民个个举止安静,各家间没有争论失和,街巷邻居形同一家。城中的大湖,湖上有许多画舫划艇,驾船之人手持篙子,插入湖底,用力撑船,想往何处,随心所欲,从两旁窗户向外眺望,所有湖边的离宫别墅,院庙寺宇,园林山色,衣饰灿丽香气逼人的美妇,尽在眼前。行在城有一百六十万户人家,人数虽有如是之众,城中仅有聂民脱里派礼拜堂一所,这是他稍显遗憾之处。而行在及其辖境,年入赋税,除盐课年入六百四十万金色干之外,还有一千六百八十万金色干(金色干,马可·波罗所称的货币单位)。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心中收藏的美好,马可·波罗如何能够忘怀。
故乡是什么?就是那个早年狠着心离开,多少年过后又极力想着回去的地方,凡夫俗子马可·波罗也不能例外。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居留大元已经17年,他和父亲叔叔想到过归国,可苦于颇受器重,没有很好的理由说动忽必烈汗。机会还是来了,忽必烈汗的侄孙,波斯之地的伊利汗国阿鲁浑汗派遣三位使臣到达大元汗廷,告知他的王妃卜鲁罕去世,根据她的遗愿,请求从母国迎娶一位与王妃同部落的女子,一位叫阔阔真的17岁贵族公主被忽必烈汗钦点了,公主和大批扈从准备停当,而三名使臣长留大都期间被赐予了朱氲氲等三名前朝宫女为妾,外加一名侍从,享受官马使用的待遇。浩浩荡荡的陪嫁使团带着公主和皇帝赐予的宫女、大量的嫁妆,由伊利汗国使臣的来时之路出发了,他们驾车骑行有八个月,不巧的是前方遇到了两个蒙古汗国间爆发战事,不得已,他们从西域以西折返大都等待。此时,马可·波罗带着几艘船舶从东印度回来,向大汗禀报了他所访问的各国风俗习惯和自己航海的情况。出来已经三年多的使臣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觐见大汗,要求由三名威尼斯人带领由海路回国,忽必烈汗本不愿意马可·波罗离他而去,可一时又没有其他办法让公主一行返国,只好勉强答应。就在1291年的春天,他们由泉州借东北季风向南出发了……
想来,马可·波罗与忽必烈汗的分别,充满着此生何时再能够相见的不舍,又或许平常如昨,毕竟那个时代远行和离别是人生的常事,尤其是忽必烈汗的儿孙各守一方为王,远在天边,哪有多少能够再见一面?年逾古稀的忽必烈汗此时却有些伤感,他叮嘱着马可·波罗一行办完公差,回家团聚一段时间,一定要再回来,那面马可·波罗佩带了17年的金牌将一直为他准备。马可·波罗在后来的岁月,回味着自己神奇难忘的经历,所见所闻恍然如昨,他不时向人们炫耀:那个东方大国的汗王纳言谏听目光高远,他们有着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集市、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站交通,甚至他知道更为偏远的吐蕃之地在用盐作着货币单位。他见识了庞大的船队海运往返南北,解决了大都皇家和百姓口粮所需;帆樯如林的南北大运河漕运通畅无阻,从山东凿通到通州又到大都忽必烈汗赐名通惠河;沿海各个港口商船川流不息,设关最久的泉州停泊着比欧洲人所知道的还要大的船只,装满了稻米、香料、丝绸、生姜、糖、樟脑、棉花、盐、藏红花、檀香木和瓷器。那些大船用枞木制造,有船房五六十所,商人们住在里面,每条船上至少有200多名水手,装载胡椒五六千担,商船一艘接着一艘,由海上向南,再向西奔向遥远的地方。沿着商队消失的海面,护送公主的十三艘四桅帆船也一一通过,海上,那是一条由东方大国启航的迷人的财富之路,马可·波罗亲身感受了伴随而来的刺激与凶险,他们的不少船只沉没,不少船员葬身大海,让他痛心不已。三年半的时间足够漫长,他们经过了占婆、佛誓、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奎隆,绕过德干高原海岸线经坎贝湾海岸在霍尔木兹登陆,经起儿漫和耶斯特,到达波斯之地的伊利汗国,三年半的生死相伴,临别前,娇美心好的阔阔真公主泪眼婆娑,她赐以金牌四面,两面是鹰牌,一面是虎牌,一面是净面牌,上面有文字:“此三使者沿途所过之地,应致敬礼,如我亲临,必须供应马匹,及一切费用,与夫护卫人役。”于是他们又一次走到了20多年前从陆路迈向东方的路途……在他们的眼里,世界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联合体,不同肤色的人们,实则有着同样的勤劳与善良,这是一个奇妙的事情。
马可·波罗觉得自己突然间就老了,回忆,成了曾经灿烂生命的一种延长,他的眼前总是闪现出一些奇妙的景象,一个人的思维是跳跃的,那是一个个片段,他说到了这里,一会儿又想到了那儿,直到星满天际,踱回家躺下安然入睡。他不去理会人们如何哄堂大笑,好像荒誕的故事一场又接着一场,明天还会上演。不错,他是成功的商人,擅长绘声绘色的远行者,他不是作家诗人学者,更不是教廷国王派出去的使臣,他说了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奇闻逸事,男男女女瞪大眼睛流着口水,爱听。这可不像欧洲世界此前派出去出使蒙古的使臣们,慢条斯理,报怨找茬,他们的出使报告被教皇、国王锁进档案柜,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永远也不会摆到小市民的桌上供他们消遣解闷儿。
很早的时候,当听到蒙古军队停止唾手可得的胜利,东返本土按照祖制推举新汗之时,欧洲于是得救了,这在教皇英诺森四世看来是宗教的胜利,1245年,教皇在里昂召开宗教大会,决定遣派教士出使蒙古,劝告蒙古人做他们的信徒。大蒙古国贵由汗威严地接见了跨过寰宇而来的教士柏朗嘉宾,并派镇海等人接待,后来柏朗嘉宾带着大汗复信归国,那是用黑墨水写在一件绵纸上的信件,上面盖着朱红蒙古文方印,信上说:“你信函的内容说我们应受洗,成为基督徒。对此我们简单答复说,我们不明白我们为何要这样做。……你们西方人认为仅你们是基督教徒并且蔑视他人。但你们怎么知道天神意图将其恩典赐予何人?但我们在天神护佑下摧毁了从东到西的整个土地。如这不是天神的力量,人们又焉能为此?”另一个教士是鲁布鲁克,1253年以法兰西国王使者身份出使蒙古,当时的大汗已是蒙哥,忽必烈汗的长兄,鲁布鲁克见到了蒙古对佛教、回教和基督教的同等礼遇,他见到了他的巴黎同乡匠人威廉在万安宫制作的能够喷出马奶、酒、饮料和米酒的巨大银树,只见顶端喷洒的管子之间制作了一个手拿喇叭的天使,树的下部藏着一个仆人,有一根管子通到天使,每逢饮宴,藏身的人一听到命令拼命往通向天使的管子吹气,天使大声吹响喇叭,于是窑里的人把不同饮品倒入各自的通道,从管道流向银树,银树下特制的银盆接受每根管子流出的饮品,管事一一取出送到宾客面前。为什么出使的会是教士,这源于西方对蒙古的未知,那个时候唯有随时敢于舍弃性命的教士才有勇气接受这一指令,前方是凶险之地,还好,他们一个个平安到达了哈拉和林,他们见到了他们远未了解的平和世界,路上是通途,但是话说回来,他们不是为了友好的草原丝绸之路,而是刺探情报,要蒙古人改信他们的宗教。他们远没有马可·波罗有趣,更没有马可·波罗那样对懵懂闭塞的欧洲有用。
据说马可·波罗回国后,在一次的城邦之国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他向同狱的人讲述东方奇风异物消磨时光,比萨狱友鲁思蒂谦听得饶有兴趣,他是一位作家,觉得狱友的见闻很有意思,如不写成书,实在可惜。马可·波罗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鲁思蒂谦满头大汗,他的羽毛笔醮上墨汁在飞速地书写,可沾一次只能书写100个左右的文字,如何赶上那位犯人的眉飞色舞,好在经过一次次的补充完善,用法兰西文记录下来的《东方见闻录》即后来的《马可·波罗游记》就这样诞生了。听说,马可·波罗的书帮助他出了狱,其丰富内容绚烂文采,不亚于引发一场地震,自此发动了还活在地方天圆、封闭落后的欧罗巴人对外面世界的全部欲望,倒逼着高高在上的贵族们该观望远方了。马可·波罗盛赞那个东方国度广大富有,大汗胸怀开阔,他拥护儒家、虔诚向佛、保护回教、许诺臣民皈依基督、一律免除教士各种差役赋税,他们的驿路通达,陆上海外贸易兴盛,人民的道德纯洁无瑕。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传说,在厅堂街巷广为流行,当然对他离奇古怪的言语,好像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上等的人们只知道,上一次差一点打到家门口的蒙古来袭,只是一次野蛮的冒失的意外,神学领有绝对权威的欧罗巴就是世界,除此哪有什么财富与文明?
威尼斯的波罗家族是一个例外,他们珍视忽必烈汗赐予的金牌,玛窦报怨侄子马可不归还忽必烈汗赐给他的金牌,还把此事写进了遗嘱。马可·波罗却并不这样想,他想着要给他的蒙古仆人彼得还以自由之身,给他一间小房子和若干钱财,还要把金牌,连同大黄、用金线绣成巨兽图案的丝织品、服装、羊毛织物等等来自东方之物,传给自己的长女。他原本就是地位低下的商人,人们视商人和海盗为一类,他无话可说,金牌却是他的命根子,是东方大国的蒙古皇帝给他的通行证,连接着广阔大地上开辟通途的忽必烈汗对他的信任与友情,以及他对东方文明富足国度的思念。那面金牌上刻写的文字,时间久了,马可·波罗愈来愈觉出了蒙古的别样率真:“靠长生天的力气,皇帝的名号是神圣的,谁若不从,斩首问罪。”
……
一个半世纪的争执喧嚣过去了,漫长的黑暗最需要振聋发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看起来荒诞而又充满诱惑的东方见闻,引发了欧洲人对文明富饶的东方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做生意,交换物品,最终打通的是人文主义的视野,于是文艺复兴不可避免地在意大利首先兴起了。此后,意大利一位对黄金香料贪得无厌的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人,他信仰上帝,相信地球是圆的,决心向西远航东方,弥补先辈教皇在派遣传教士方面的疏忽,他开始了行动,带上了西班牙国王写给居住在契丹城的大汗之国君主的信函,以及国王王后授予他的远征军司令的空头头衔,他要把马可·波罗的东方传奇变成一个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现实,通过枪炮,取得黄金、珍珠,还有香料,那是胡椒、肉桂、丁香、豆蔻、檀香散发的美味。他随身行李里有一本翻旧了的马可·波罗游记。
西方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开始了,那实在是味蕾和贪欲一再诱惑的缘故。
赵孟頫北上南归
临安还是那个临安,蒙古军汉军20万在统帅伯颜的率领下不战收降了宋都,宋使携带着传国玉玺及降表归降,元改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转眼间金銮殿、高高在上的权力消失了,禁忌阻隔消失了,往来于南亚和中亚的阿拉伯客商络绎不绝汇集于现今蒙古人治下的临安,人们奇怪地看到了远胜于前朝的繁荣,这是何故?伊利汗国旭烈兀汗遣使大元汗廷,被忽必烈汗留为近侍,拜中书左丞相,继而挂帅的八邻部人伯颜不忘赋诗以作纪念:“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这是他忠实执行了忽心烈汗“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的战略意图,忽心烈汗对他晓谕:“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我曹彬也。”南宗没有经过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被他的人民从内部攻破了。
被忽必烈汗派出巡察各地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了,在他眼里,蛮子国都行在城(临安)可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此时,峨冠长衫的江南名士赵孟頫也来了,他与马可·波罗相隔不远擦肩而过,赵孟頫这是应忽必烈汗之召,刚刚从老家吴兴到了临安,大元建元纪岁十多年了,此次要前往大都,他的身上有股傲气,入仕朝廷为百姓做些事情,何来贬损之有?至元二十三年,这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取汉式纪年的1286年。
身为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的父祖皆仕于南宋,何其光耀,年少的时候他亦入补官爵,小小年纪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为司户参军。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宋之安逸滋养了他的诗画习性,古法自然,礼仪忠良,在他眼里故国已灭,江山却是依然,何朝何代何人能够改变?赵孟頫亲眼看到了三百多年都城的和平过渡,除了皇亲国戚大车小车被虏北归,让人看了凄凄然,然而被蒙古人接受了的江南全境,大多仍交由官复原职的南宋旧臣管理,南宋的原有政策还有效,免去一百多项苛捐杂税更是使得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母亲丘氏深明大义,对他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过常人?”蛰居在家的赵孟頫因而愈加努力,拜师研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卓著。果不其然,吏部尚书夹谷之奇举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那一次,他辞不赴任。想必他对骑马民族执掌的大元尚在等待观望?况且,夫人管道升正待生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一样不能少,毕竟为人父也是一个不小的职责啊!
长路漫漫,已是34岁的赵孟頫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好在群山连绵、江河纵横间有了连接天南海北的驿站,每60至90华里处便有一站用于打尖歇息换乘的驿站,从杭州路到大都中间有45站,可以说,出行已是通途,这是陆路。还有水路,由通州至积水潭为南北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由山东段开掘已有经年,通达大都当属陆路最为便利。上任路上的行进速度朝廷有专门的规定,他不敢耽搁,想来水乡多耕牛,马日行七十里的铁规,以他的骑乘技术也就免过吧,车日行四十里倒也适合于他,走走看看,车轮吱吱呀呀间景物一一闪过,每天经停两个驿站,他每每晤见过往官员求教谈事,一路感慨,一路收获,还没到达大都,他觉得自己已经熟悉了替代了他的大宋朝邦的这个新兴政权。到了大都城,他立即就被完全有别于前朝的气度所吸引,驿馆的伙计告诉他这宫城有周回九里三十步,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五十步,庞大而又有序,那种无处不在的包容已经令他迷惑,游牧和农耕不仅从典章运作,还有高官民人的衣食住行中无不碰撞交融,而且东方大地和西方世界紧紧连接了起来,东西方人士各为其用,这是他以往并不知晓的。
驿馆歇息一夜,天蒙蒙亮,他就急着走到街巷,感受浓浓的大都气息,黎明时分他遇到了大都举办的“贵由赤”长跑比赛,听说这是大都和上都经常举办的赛事,在河西务,一群身手矫健的人被一根绳子拦着,一声令下绳子撤下的同时,众人像离弦之箭飞奔了出去,听说来回得有二百里,直到折回到大汗面前称万岁礼拜结束,那些风光的勇者,头名赏银一锭,第二名赏缎子四表里,第三名赏二表里,其余各一表里。在赵孟頫眼里,这项赛事如此新奇,锻炼的是人们的体魄,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在里面。回到驿馆,他除了歇息,大多时候则用于读书作画排遣等待之苦,除此也去贵戚官宦常去的海子边的歌台酒楼,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人市,还有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铁器市、鹅鸭市、靴市,也择其重去过一些。也不知过了多少天,再出,行到半日,他遇见一队队达官贵人穿着华丽的衣裳奔向皇宫,有人告诉他,皇宫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诈马宴,也叫质孙,意为颜色,皇帝举行宴会,出席的官员要穿皇帝颁赐的贵重服装,每天一种颜色,一天一换,连续三天,按贵贱亲疏次序各就其位,每次到天黑秉烛才告结束。名诗人萨都剌宫廷宴会的诗作他还能吟诵那么几首,赵孟頫联想翩翩,后来当他得以荣幸地参与后才明白,征伐,搜猎,还有这样大排场的宴飨,这是国朝大事,很多重要的政务都在这样看似游玩酒席上决定了。
晨钟暮鼓,声闻四达,赵孟頫习惯了这样从未有过的生活秩序,不久,在一次钟鼓楼远远传过来的晨钟声后,他被引见前往宫城了,这段长街有些长,左顾右盼,长长的中轴线两边有住宅、府库、衙署、坛庙、苑囿,还有水系,大人孩童各色人等进进出出热闹无比,进入皇城更是威仪十分,这里可是皇亲贵戚侍卫仆从居住的地方,又走,入宫城,在高大壮实的怯薛(护卫军)引领下才终于得以觐见在大毡帐的忽必烈汗。忽必烈汗问:“你是赵太祖的孙呢,还是太宗孙?赵孟頫答:“臣是太祖十一世孙。”又问:“太祖的行事功绩,你知道吗?”赵孟頫拱手谢过,坦言不知,忽必烈汗笑着对他说:“太祖事迹,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我都知道。”赵孟頫惊住了。
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前朝遗臣,得二十余人,赵孟頫可是名列第一位的,忽必烈汗见他有着文人的儒雅,又有做一番功业的豪迈,非常高兴,认定是一位饱学之士,当即让他位坐右丞相叶李之上。赵孟頫也确实是一位耿直率真的官员,一次,朝廷召集百官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他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江南,不了解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赵孟頫就是文人的耿直性格,不管多位高权重者在旁,接过话茬予以驳斥:“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顿时有语惊四座之感。
第二年,赵孟頫任兵部郎中,郎中俸禄是34贯6钱6厘,米3石,不多不少,兵部却是总管全国驿站的重要机构,大元除了拥有陆地,还有海洋,随之而来的陆上交通,以及沟通南北的运河漕运和海上运输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书省接到江南来的呈文,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于是便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求中书省通过增加钞币来解决。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忽必烈汗知道赵孟頫家境素来清贫,临行赐他钞五十锭。站户的负担十分沉重,他们要负责供应来往使臣的饮食和向驿站提供铺马等交通工具,还要负责马匹的饲养,充任马夫等,加之王公贵族、官员不按牌符,随意使用驿站饮食驿马,造成驿站负担过重,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元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乌斯藏,南接安南、缅国。全国共设有驿站(站赤)约一千五百处。驿站有陆站和水站之分。陆站用马、牛、驴、车;水站用船,在辽东还设有狗站。漠北和漠南设有蒙古站赤,中原和江南地区的驿站称汉站。东西方使臣、商旅的往来非常方便,当时元人形容:“适千里都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其背后实则是严密的驿站系统在做保障。
后来,忽必烈汗有意让赵孟頫参与中书省政事,赵孟頫坚持不肯。他知道久在汗王身边必受人嫉妒的道理,于是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此后赵孟頫的为官之路是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又后来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就是世祖忽必烈汗的重孙遣使所召,任翰林侍读学士。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他与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是非曲直谁人可知,只有他那身文人傲骨让人记住了。大都郊外有皇家狩猎游玩场所,畏兀儿名臣廉希宪有一处府院万柳堂在大都城西南,构堂池池中有莲,周边有百株柳树迎风低垂,廉希宪时常邀文友休憩雅集,一天他在此置酒,只见歌儿刘氏左手折荷花,右手端杯,歌《小圣乐》助兴,看罢听罢,在座的赵孟頫随即口占一诗:“成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想来赵的生活还是舒心惬意的。闲暇,赵孟頫沉醉于书画天地,一次,他见到一千年多年前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一封书札《快雪时晴帖》,拿起放下,愈加喜爱,见那不大的四行行书如此写道:“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字写于绍兴,与他的吴兴遥遥相望,时雪时晴,他亦梦见,赵孟頫情不自禁走到案前,挥笔写下“快雪时晴”4个大字,差人请弟子黄公望快快过来取,黄公望见过先生大字为之一震,专门绘雪景山水一幅,描绘自己内心想往的奇观。赵孟頫在大都见到了内府收藏的难得的历代书画珍品,细心揣摩,书法上以晋人书风为尚,并上溯两汉、先秦,广涉研习,时人评价他的书法说:“我朝书法当以松雪斋书为第一。今观所书陶靖节诗,笔力痛快,无一点尘俗气,继羲献之后者其在斯人欤?”成宗召迎海云大师再传弟子西云安禅师住持大庆寿寺。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赐西云安“临济正宗”玉印,命赵孟頫撰写《临济正宗碑》。敕建大都路总治碑,碑阳由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王构撰、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刘赓书、平章政事王泰亨篆额,而碑阴由散曲家张养浩撰文、赵孟頫书并撰额,何其荣耀。一日,他接夫人管道升家书,她自太湖行舟回来,怀想外面仕途上的夫君,作《渔父图》云:“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看罢夫人寄来的小词,那心境,赵孟頫又何尝不是,此时的他是文人松雪道人,用《渔父词》和之:“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他也想念渔家逍遥自在的乐趣,许多话语付之笔端,除此又能如何?
赵孟頫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吴兴之地,他的一大家子等着他,他贤淑厉害的夫人等着他。在赵孟頫的世界里自由地想象着行进着,800多年后的今人还可以在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一见。名士故园,有一词亭,那铭刻着的,唤作《我侬词》,于此,游人记忆尤为深刻。词曰:“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我侬词》留存了赵孟頫如今称之为“小资”的可爱。原来当时社会名士纳妾成风,诗书画印无所不能的全才赵孟頫,走南闯北,官运亨通,想必见过不少的秀色,此时也不甘寂寞,便作了首小词向夫人示意:“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赵孟頫说的很明白,你没听说过王献之有桃叶、桃根两个小妾,苏轼也有朝云、暮云两个小妾。因此,我就是娶个小妾也并不过分;何况你已经40多岁,只管占住正房原配的位子就行了。而夫人管道升也不是吃素的,有一家三口合作的《墨竹图》存世。当即写就《我侬词》,既回答为官的丈夫,又用来表达心曲。赵孟頫得此清丽雅致之词,结果可想而知,史称二人百年后合葬相伴泉下。面对这个长三角中心区域的和风细雨,水绿梅红,安逸与富庶等等一个个阴柔情境,文人的有心无意,好像真在那儿亲近。
等到大元第四任皇帝、普颜笃汗即后来获庙号仁宗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又召赵孟頫进京,他的官衔至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对应现在的职务已是部级。虽然他担任的是闲散职务,政治上亦没有起多大作为,但爱育黎拔力八达待他优厚,只呼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将赵孟頫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轼,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仁宗说:“赵子昂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还赐赵孟頫钞五百锭,后来见赵孟頫数月不到宫中,他向左右侍从询问,都说赵孟頫年老怕冷,仁宗就赐他厚实的貂鼠皮裘取暖。家书传来夫人病发,赵孟頫得旨还家,最终因病再未能回朝,后来的英宗硕德八剌,还遣使问候赐礼。这是普通人家的烟火气息,长女由晳从婆家过来了,安顿完母亲后事陪伴父亲,她致家书一封,问候婆婆安康家里家外安好,父亲老赵想吃柿子,她让丈夫捡又大又软的速速寄来,她想了想信末再添几笔,要贤夫官人好好爱护随信寄去的10张父亲写的扇面,再把家中未钤印的兰竹四轴和扇面一同寄过来钤印。如今,不再是官的父亲,名气火上烘烤一样更为炽热。
赵孟頫南来北往,骑行或者坐在轿车行进在漫漫驿路,他是否感受到了沿途中的静静穿越,那种地域上的分别,温度上的冷暖,植被上的枯黄与翠绿,语境的温润与碎利,或者人们的性格以及生活的状态,北方草原与江南水乡,乃至前朝与当下,是否存在一种分界?其实,區别到底是有的,赵孟頫一定想过许多,以他为代表南方画家和以高克恭为代表的北方画家汇集在大都,创作、切磋、品评、氤氲接受,逐步确立了独有的大元画风,细细品读他的绘画,亦能感悟一些,那是包容的大时代的印记,没有了画院,于是没有了形式主义的习气。蒙古人好马,他亦喜欢画马。有一次得假,蛰伏于家的赵孟頫,想起北地,骑乘的,拉车的,草原上嬉闹咬脖甩尾撅蹄的,到处是马,尤其滚尘马,只见那马打着响鼻,走到宽阔处嗅嗅地面上的气味,前腿径直跪下,之后整个身子躺倒,四腿朝天一蹬一挺,来回翻滚一气呵成,方可罢休,然后先站前腿再站后腿,四肢一伸站起来,颤动身体抖落尘土,扬起头欢畅地跑进群。灵感乍现,赵孟頫快步走到案前几笔勾勒,看着马腿僵直无力,全无脑海中的神致,一不做二不休,他回到内室床上学马来回翻滚,让管夫人窥见大笑不止,赵孟頫绘出了《滚尘马》,那马是那样的舒坦放松,那是和他一样在兴高采烈。
漫长时光一一淘洗,送给了赵孟頫领袖群伦的桂冠,这是生命的价值、文人的价值、历史的价值。谁说不是哪?一如那首《我侬词》,仿佛水与泥的打碎糅合。
惠宗妥欢帖睦尔
其实这只是静卧着的一块普通小石,我拿在手上,却固执地当作大都的,妥欢帖睦尔的。我在依稀可知的大元消亡了几百年的某一天,得以坐着穿行于地下的铁车从地洞一样的站点出来,从幽深处走到了万物生发的地上,地上叫土城,废墟建成的公园,曾经的大都一角。此刻,哪有什么大都?只有鸣笛的车流,如我等行色匆匆的陌路行人。那个时候,匆匆撤离的妥欢帖睦尔,一定没有好好回头看他的已是一派狼藉的都城,匆忙间绊了脚的小石,后来的后来还成为一种小小的收藏。
妥欢帖睦尔并不想这样奔逃,这只是历朝历代亡国之君的命运,他又如何?他也是想着大展宏图,好好治理这个庞大国家的,在位37年转眼过去了,他见证过一丝肇兴,此时的他,盯着一幅《佛郎国献马图》出神,想起30多年前是有过这么一件事,他派出正在大元的欧洲人安德鲁·威廉和阿速人脱孩为使致书罗马教皇,要求为他告天祝寿,并帮助购买良马、珍宝。6年之后,远方的教皇派来佛罗伦萨教士马黎诺里,路过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并循商道来到上都,向他进呈教皇信件和一匹佛郎国(今法国)异马,后来在大都住了三四年之后南行由泉州乘船返国。他很是喜欢那匹毛色漆黑、后面二蹄纯白的高头大马。
路上,好像一直是妥欢帖睦尔的命里注定,从生于察合台汗国阿尔泰山一带,小小年纪跟着大人经过驿路泛游大元就开始了。那是妥欢帖睦尔最为无助的样子,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十多岁的他被几个毡帽压得很低的人接走离开大都,这是历史上关于阴谋论必不可少的场景,我的想象也不能免于俗套,也不知颠簸了多久,沿途有人接应,不过他的角色是不能说话的,接着又坐船飘摇到了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小岛被天空和天空一样的大海环抱,盯久了,他分不清尖叫的海鸟钻来钻去的是蓝天还是大海,不过至少这样的生活是安逸的不再担惊受怕,一年的光景,他差点忘记了儿时记忆中的一声声尖叫一汪汪血泊。后来他才知道,他被流放的地方是征东行省高丽的大青岛,高丽臣属于大元,国王是行省的丞相。第二年待到季节的变换,有传言辽阳行省与高丽要奉妥欢帖睦尔造反,文宗皇帝派遣官员从高丽接回了妥欢帖睦尔,接着流放到了更远的广西静江(今桂林)。妥欢帖睦尔还是离不开水,水面上平稳滑行的竹筏,能够看到河底的绿水蓝流,说话悠扬短促的和善土著,他感受了底层民间传递过来的绵绵人情。尤其在他寓居的大圆寺,秋江长老悉心教导,他接受了大人世界的待人接物、为官之术和汉文典籍的熏陶,顽皮嬉戏,无语,正襟危坐,这可是日后要他时时变换的角色。如果不是那位让他听闻其名就惧怕三分,拥有着12个顶天官衔的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派人迎请,并亲自在半路迎候,他真想长留于此,在良民山野的怀抱嬉戏,远离早已变了味的凶险朝政,他虽然想象不出来,不过他相信,祖先得到天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样子的。
可是,即将的离开,妥欢帖睦尔躲不过去,权臣燕铁木儿立了他的只有7岁的弟弟懿璘质班,可弟弟只做了43天皇帝就死了,小小年岁被上谥号宁宗,何其可怜,此行他这是要去当下一任的皇帝,虽然中书右丞相极不情愿,可是要过亲哥哥性命的札牙笃汗临终前忏悔了,作为佛子担心自己要在十八层地底永不得转生,留下遗言要让位给哥哥的儿子。这位早年来自于金帐汗国的同谋燕铁木儿只能服从,他想着法子拖延,先立了人家的幼子即位,可惜早殇,长子接来了,皇位又无故空缺已有半年之久,直至这位权臣如史书上说的那样荒淫过度身死,奸臣总是不得好死,这是古人通行的解气法,且不去管它真伪。庙号文宗的札牙笃汗皇后和大臣商议,妥欢帖睦尔于至顺四年(1333年)6月,金莲花遍地盛开的美好季节里即皇位于上都,蒙古称号乌哈笃汗,并封夫人、燕帖木儿之女(一说妹)答纳失里为皇后,这完全合情合理,他不想把权力争斗和身边已经有了爱意的女人联系起来,可他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另一位权臣伯颜上位,就轻易要了他的皇后的命。至于他的身后,诸如庙号惠宗,后朝为其戴上一顶不怎么样的尊号顺帝,已经不关他任何事情。
七个寒暑过去了,这是傀儡皇帝妥欢帖睦尔完全活在太师、中书右丞相伯颜淫威之下的苦闷七年,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在一个个玩乐荒废的时日寻找着机会,还好,他慧眼发现了旷世之才脱脱,而且这个人完全为伯颜所忽略。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的侄儿脱脱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正在外地出猎的伯颜大权,先贬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再流放南恩州阳春县(今属广东),千夫所指的伯颜病死于被贬之地的驿站,业以危急的大元朝政太需要脱脱这样的忠臣良将了,直到此时,妥欢帖睦尔才有了难得的笑意,得以亲政。
9月的上都,寒意已经逼近,草木最先知道了讯息,用摇身一变的枯黄来躲避,从上都南返大都的吉日到了,盛大的马奶子宴结束,除了留守机构,由扈从军队、随从组成的浩浩荡荡的皇帝仪仗,规模之大,会让现代人目瞪口呆,前后计有10万人以上,这是缓慢的整体移动。纳钵,皇帝行帐,契丹人的称呼还在沿用,供纳钵和随从人员所用的牛羊畜群在大队人马离开之前就已出发,在半路一一准备停当,大批的怯薛担任扈从,还要在驻关隘山时充当围宿军,防备可能出现的不测。两都并立是大元的祖制,建設大都,符合忽必烈建立正统王朝的愿望,上都亦作为联系蒙古本部的中心,这些对于这个统治着庞大地域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分季节在两都办公,可以说即符合利益又照顾到蒙古人的心性和生活习惯。大都到上都的四条线路于是成了国家最重要的驿路,其一驿道,全长800余里,共设11个驿站,是官员和商旅来往两都的主要路线。其二黑谷东道,全长750余里,是皇帝前往上都巡幸的专道,也称辇路,不设驿站,置18个捺钵,供皇帝和扈从休息,大元每一任皇帝好像特别享受于路上的移行,路上是他们执政岁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一年中断。其三古北口东道,全程870余里,这条专供监察官员和军队使用。其四则是西道,全程1095里,中间和辇路交会,东出西进,西道是皇帝自上都返回大都的道路,路上有24个捺钵,供皇帝停歇。辇路西道,皇帝走的道路看起来安全无比,尤其西道,每一次行走,却成了妥欢帖睦尔无法排解的心结。
极早之前的至治三年(1323年)即猪年,一心整治弊政的格坚汗硕德八剌自上都返回大都的途中,在南坡被权臣铁失兵变杀死,得庙号英宗,皇帝玉玺被送到镇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是为泰定帝,汗位随即由忽必烈次孙答剌麻八剌(武宗、仁宗父)系,转为长孙晋王甘麻剌(也孙铁木儿父)系。过了五年泰定帝病逝于上都,他的幼子阿剌吉八即汗位,称天顺帝。而留守大都的原武宗亲信燕铁木儿率怯薛军兵变控制大都,武宗旧臣、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率军从内地把武宗次子图帖睦尔护送到大都,图帖睦尔在两位权臣的拥立下为汗,是为文宗,大元出现两汗并立的局面,内战中支持上都的一方失败,幼帝不知所终,汗位重归忽必烈次孙一系。不过,就在这一系中也发生了极大的变故,文宗宣布待在漠北的武宗长子、异母兄和世?返回上都后让位。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朝政,后来的情景更是让皇帝妥欢帖睦尔想起来都是噩梦连连,想一想父汗都是惊恐万分。
文宗图帖睦尔数次遣使迎和世?,周王和世?相信了弟弟,他没有告知弟弟图帖睦尔,便经过扈行的察合台宗王及在场的其他漠北诸王、大臣合议,就在哈拉和林之北即皇帝位是为明宗,文宗知道哥哥已经即位,谁能想到,他此前的固让之心其实已经全无,不过因为已经昭示天下由哥哥称汗,他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下,派燕铁木儿将皇帝玉玺送交南归途中的明宗。平静之下埋藏的阴谋悄无声息,文宗从大都出发缓慢地出迎南归的明宗,二人一个南来一个北还在旺兀察都相会,蒙古灭金的震撼战事野狐岭之战就发生在此地以南不远处,当年太祖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大胜金国45万大军威名传扬,现在的宫阙由他们的父亲武宗海山所建。那个时候,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的怀宁王海山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登基于上都,汗号曲律汗,册封帮助他夺取帝位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名号),海山如带兵打仗一样实施了许多改革,强化海运、增课赋税,还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在上都刚刚登基,他就下令在旺兀察都修建中都(今河北张北县北),从动议到建成只用短短一年,将中都升为都城,草原与农业地区又一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只是后来在位不足四年年仅31岁的武宗海山驾崩于大都,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便戛然而止,很快,这位仁宗宣布罢建中都,行政建制也由都城降为路府,宏伟华丽的宫殿却并没有被冷落,很长一段时间里,旺兀察都宫阙作为皇帝巡行东出西还的必经之地,驻足停留,休息狩猎,会见宗王臣工。此时,汪忽察都地高风紧,兄弟相会的宴会上一派欢天喜地,过了四天,突然间明宗被传暴崩,燕铁木儿带着文宗以及勾引过明宗的皇帝大印,疾行两天到达上都,文宗再次即皇帝位。
路上,妥欢帖睦尔试图用庞大喧嚣的队伍,数不清的迎来送往消解曾经有过的血腥,还好,他更多地记住了高天、险峰、坦途、草地、劲风的美好。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年轻皇帝,加之贤相脱脱的勤勉能干,为挽回统治危机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恢复了科举制度,颁行《农桑辑要》,整饬吏治,征召隐逸,蠲免赋税,开放马禁,削减盐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编修三史,视辽、宋、金三国皆为正统,结束了长期争论,组织汉、畏兀儿,党项、蒙古史官一起修成。撰编《宪台通纪》《至正条格》法典,恢复太庙四时祭,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
妥欢帖睦尔在位期间使用过四个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无不志向高远,通达顺畅,代表了他的远大抱负,这是国家机器平稳向前的痕迹。从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到定居,其实两者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已,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别,错的是舒适是一种不能久享的病,慢慢成了一部分人奢侈、软弱无能、相互残杀的温床,生生泯灭了统治者的勇猛剽悍的品性与团结一致的战斗意志。为什么会是这样?也许,他们采用金宋制度、参以蒙古旧俗的统治术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千差万别的庞大国家机器。也许,他们手中中世纪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抵御随即到来的罕见天灾,难道上天要亡大元?该来的都来了,黄河决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妥欢帖睦尔命官府加以赈济,并颁诏罪己,可是他的命令需要急递铺的飞马来传递,不管高贵还是低贱,那时的人们不认识的病菌早已通过空气要了数不清的无助者性命,数也数不清的为官不作为、强夺豪取的人祸更是灾害,他们本是大元的根基,如今成了蛀虫掏空摇摇欲坠。妥欢帖睦尔在拼尽全力,他所能做的是重新起用曾经十七次上表请辞的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可是挽回的只是颓势朝政的一丝回光返照。后来,就是如此聪明的脱脱还是被佞臣康里人哈麻成功诬陷了,在外领兵的脱脱交出了兵权,囊括蒙古、汉军、西域、吐蕃、高丽等地的百万大军一时四散,讨伐红巾军张士诚的大周政权成了泡影。脱脱先后被安置于淮安路、亦集乃路、云南镇西路,在流放云南途中被哈麻假托皇帝诏命杀害。高高在上的可怜的妥欢帖睦尔还在苦苦掌控危局,面对黄河决口,妥欢帖睦尔下诏治河,起用贾鲁以工部尚书任总治河防使,指挥15万民夫和2万戍军展开浩大工程,半年多时间使得黄河恢复故道,用尽洪荒之力的巨大工程交织着开河变钞的尖锐矛盾,对于韩山童、刘福通等白莲教势力却正好利用,他们制造独眼石人、发动农民造反,可民夫并不买账,他们知道治理河患为了谁。妥欢帖睦尔属于少年老成,实则大元更为早慧,诞生之时立下的乾元大志,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低下的时代,注定没有办法一一实现,甚至挖下埋葬自己的深坑。前方,人民的造反运动,地火一样喷涌而来……
漏三下,这是妥欢帖睦尔在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九日(1368年9月11日)从大都仓皇北遁的日子,星星还挂在巨大的黑幕,由于太过慌乱,随行的只有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和朝廷大臣百余人,吉日起驾、大口导送等等固定的送迎仪式都免了,而且皇帝把平时出行的大象都丢在了大都,听说后来被明廷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徐达缴获运到南京献给明帝朱元璋,可惜这头不知趣的大象不肯向新主人低头,新的统治者气极杀之,后来又慨叹起是个了不起的义象。仓皇奔逃的老弱病残中枢们,出了城北的健德门算是真正离开了大都,没人有工夫去张望一下高大的城门,当年取意于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寓意此时真好像是一剂特别的注脚,他们当天就赶到了居庸关,这段路以往可是要走四五天的,此时关城空无一人,哪有什么迎候供张,完全是被大军扫荡一空的景象。好在皇帝顾不得这些,后有追兵,只等到了上都安顿下来再说其他,宫车乘马走了17天来到了上都,素有“兆奈曼苏默”之称,蒙古语108座寺庙,如此之多的寺庙僧人虔诚诵经不知为何却也收效甚微。皇帝,这位忠实尊贵的信徒该失去的还是失去了,皇室光彩夺目的宫阙早在10年前就被红巾军放火烧了,除了少量民房,又无粮草,好在有辽阳行中书行省左翼丞相也速不花送来金钱和5000石粮食接应,行帐得以立足于上都。此前的一年,妥欢帖睦尔已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总领天下兵马,妥欢帖睦尔与群臣商议,此时在山西、陕西、甘肃、辽阳、云南等行省还有可调遣的蒙汉将军和军队,发动几次战役夺回大都反攻中原指日可待。可是不長时间,距离大都15日之遥的上都也已经不能守了,如果此前还在沉迷于错觉,这时的妥欢帖睦尔好像猛然惊醒,他悔不该好久忘记翻看藏之金匮的“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他的蒙古根本所在,而他传令编撰的前朝三史,哪一个又不是他的殷鉴?
妥欢帖睦尔在军队护卫下再一次向着东北方向的应昌奔去,在上都还是避兵到了应昌,大臣们为安全计,多次劝皇帝退往更北的哈拉和林,召开右翼、左翼诸子宗王的忽里勒台,商讨反攻大都的策略,惠宗心动过,可他不能答应,他担心那些窝阔台汗、察合台系宗王、蒙哥汗、阿里不哥系西部诸王的谋害,虽然同出太祖成吉思汗一脉,不少更是同出世祖一系,血脉相通,打断骨头连着筋,可是今非昔比,黄金家族的子嗣们,满怀血性,一个个想的是怎样夺回理应归属自己的汗位,他此时焉有以身饲虎的道理?据传,这位乌哈笃汗赋长长一诗,长到如长哭一般,哀挽两都沦陷之思,这还是那位威严的帝王吗,无非后世文人墨客假托心境而已罢?其诗曰:
以诸色珍宝建造的纯朴优美的大都,
先可汗们夏营之所我的上都沙拉塔
拉,
凉爽宜人的开平上都,
温暖美丽的我的大都,
丁卯年失陷的我可爱的大都,
清晨登高眺望,烟霞缥缈。
乌哈噶图可汗我御前曾有拉哈,伊巴
呼二人,
〈虽曾〉识破,但却放弃了可爱的大都,
生性愚昧的那颜们各都回顾了自己的
国家。
我哭也枉然,我好比遗落在营盘的红
牛犊。
以各种技巧建立的八面白塔,
宣扬大国威仪以九宝装饰的我的大都城,
宣扬四十万蒙古声威的四方四隅的大
都城,
恰在弘扬佛法之际、因昏愦而失去可
爱的大都,在我的名声之下。
为四面八方的蒙古之众显耀、矜夸的
我可爱的大都,
冬季御寒的我的巴尔哈孙,
夏季避暑的我的开平上都,
我的美丽的沙拉塔拉,
未纳拉哈、伊巴呼二人之言,乃我应受
的报应。
把神明所建的竹宫,
把忽必烈薛禅可汗避暑的开平上都,
统统失陷于汉家之众;
贪婪的恶名,加诸乌哈笃可汗了。
把众民所建的玉宝大都,
把临幸过冬的可爱的大都,
一齐失陷于汉家之众;
凶暴的恶名,加诸乌哈笃可汗了。
把巧营妙建的宝玉大都,
把巡幸过夏的开平上都,
贻误而失陷于汉家之众;
流亡之恶名,加诸乌哈笃可汗了。
把可汗国主经营的大国威仪,
把灵妙薛禅可汗所造的可爱的大都,
把普天之下供奉的锅撑宝藏之城,
尽皆攻陷于汉家之众;
把可爱的大都,
把可汗上天之子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
把一切佛的化身薛禅可汗的殿堂,
由一切菩萨的化身乌哈笃可汗以可汗
上天之命而失掉了,
把可爱的大都。
把可汗国主的玉宝之印褪在袖里出走
了,
从全部敌人当中冲杀出去了。
布花帖木儿丞相突破重围,
愿汗主的黄金家族当受汗位,千秋万
代。
因不慎而沦陷了可爱的大都,
当离开宫殿时遗落了经法宝卷,
愿光明众菩萨垂鉴于后世,
回转过来着落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
族。
說来,乌哈笃汗此时还没有颓废到如此地步,吁天悔恨,远方的行省还有强大的军力可以调遣,他对夺回大都还有十足的幻想,明帝朱元璋遣使驰书招降,擅长汉文词章的乌哈笃汗遂作答诗一首,不卑不亢,作为送达的国书: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路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应昌路又名鲁王城,是与黄金家族世婚的弘吉剌部驻夏之地,其遗址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伟大的时光悄无声息间湮灭着一切,包括辉煌,包括砖石,包括人的躯体,包括久远的故事。应昌城倒了,只留下长墙建筑物高出地面的依稀轮廓。对于后世而言,有机会看一看残垣断壁,翻翻史书,情感的经络一经把脉,一些字眼就会蹦跳而出,消失的记忆也会喷涌复原。早在太祖朝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也儿的石河流域准备攻打花剌子模国时遣使到山东莱州昊天观召丘处机,长春真人此前拒绝过宋金皇帝诏请,这次欣然接受,恰好途经于此,前往漠北,然后一直追寻成吉思汗于极西之地的兴都库什山谈论卫生之道。
百年前的壮阔岁月,好像已经太过遥远,只存在于此时困于弘吉剌一隅的乌哈笃汗的想象,他的完者忽都皇后即出此部。他的谕旨,一波一波地飞向远方行省的各路宗王大将,他命令他们火速组织大军,夺回祖先创立的大都,收复失去的南部江山。
然后,乌哈笃汗徘徊于宽大的鱼儿泺岸边,盯着一浪推过一浪的水波出神,水是咸的,鱼是活的,这已经超越了小时候他在漓江岸边获得的认知。又一个春天就要到了,在随从的陪伴下他踩着脚下泛起的小草走向他的浩特。向着东北方向远望,草原上那座突兀出来的山,多么像他做木工的砧子,他怀念那种无忧无虑叮当叮当敲打刨凿的时光,简单快乐,那山又似一艘向前倾过去的大船,将要驶入面前的宽广湖面,大船无声亦无息,那湖面纵然巨大无比,可与大海是永远隔绝的。咸的水,也许是万千年前大海消退的遗留,大船到不了大海,也许,他也返还不了他的大都。
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贩夫走卒,多少旅人来了,又走了。那迷人的家园,天方地圆,人的多样,心之可贵,天幕下流淌着漫长的岁月,回程永矣。
今日之长路,来自一个又一个灿烂的往昔,不断前行,那里是未来的中国与世界。
责任编辑 郭金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