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民族建筑艺术的人,若是路过甘肃临夏市,或专程来此参观旅游,大多要去八坊的清真北寺,欣赏一番龙凤影壁的。
临夏的砖雕艺术精美绝伦,远近闻名,已经享誉全国。市内的东公馆、红园、大公馆、红园广场,各个清真寺拱北,不少阿拉伯风格建筑,都饰有各类砖雕。而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八坊清真北寺的龙凤影壁。
十四年前,刚闯入这个小城时,为熟悉周围环境,融入基层民众生活,避免不知市情的尴尬,就独自骑着单车,整天跑来转去,看这看那,想获得地理常识。不知不觉窜入八坊,看到清真北寺影壁,精美異常,留下了深刻影响。
腊月雪后的某个中午,冷风呼呼刮着,天色阴沉沉的,我来到市区华寺街,要去八坊十三巷,再去欣赏北寺影壁。进了八坊古街区,巷道纵横交错,拐来绕去,不觉迷失了方向,不知要往哪走。
问问身穿黄衣的一名清洁工,说要寻找的目标,不知该怎么走。清洁工很热情,爽快地说了地点,指了正确的方向,还叮嘱别再走错了。我说过谢谢后,就沿指着的方向,匆匆奔去。
不上三两分钟,拐进窄窄的一条小巷,就看到了清真北寺,门口的龙凤影壁。之前来时,底座周围镶有铁护栏,外面大多生锈了,是多年雪浸雨淋,风吹日晒造成的。上端乱扯的电线,也已拆去,护栏换成了砖雕的,颜色深灰,很是美观。
影壁以南墙角,立着“临夏北寺照壁”的黑色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1日公布的。北巷为八坊十三巷之一,这影壁是八坊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品,更为临夏砖雕的杰作。
影壁由三帧砖雕图案构成,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用大块青砖砌成。砖缝致密紧凑,墙体历久弥坚,保存极其完好。中间的双龙图案,上大下小,被称为“墨龙三显”,右为“丹凤朝阳”,左为“彩凤昭月”。
仔细看去,中间的双龙图案,大龙在上,小龙在下,或隐或现,于云天水波中腾跃翻滚,吞云吐雾。左侧题有“莲池道人意”字样,“千寅”和“周士鄘印”两方刻印。查阅资料,不知这“莲池道人”是谁,“千寅”和“周士鄘印”有何意思,都不清楚。
由此可否推测,这北寺影壁,许是一个名叫莲池道人的砖雕大师雕刻而成的,是这样吗?而这“千寅”和“周士鄘印”的文字,可否是合伙者名字,或雕刻的具体时间,都说不准确。
“丹凤朝阳”图案中,有只昂首振翅的丹凤,站在梧桐树下的一块巨石上,仰望透出云翳的太阳,似在诚挚问好,或热情迎接。图案的下端,是表示山河社稷的图案,有水波山石之类,上下映衬,浑然一体。
左边是一幅“彩凤昭月”的砖雕图案,跟右边的“丹凤朝阳”相互对称,大小基本相同。图案的梧桐和青松之间,有只美丽的彩凤立于石上,翘望松叶遮挡的一弯新月,似在静静休憩。彩凤脚下,山石突兀,波涛汹涌。
影壁的上部,为仿木式结构,有房顶和檐头,扣着灰瓦,房脊中心立着宝瓶,两头砌有珍奇动物砖雕,含有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之意。龙凤呈祥的砖雕图案,是整个影壁的核心和精华。底座高一米左右,饰有砖雕花纹,颇为结实牢固。
南面底座下方,表皮有点松动,开始逐渐朽坏,有掉渣现象。这是年代久远,风雨冲刷所致,或渗进了水,长期浸泡,才这样了?转到背后看看,发现挨着一户人家,门头没有牌号,也无人居住,更没有水塘。
我边走边看,转来绕去,想在某个边缘部位或角落,看到影壁的修建日期,属于哪个年代。我左看右瞧,甚是仔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影壁是清真北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面的学董和阿訇,可能知道基本情况,不妨去问问。
看手机屏幕,还不到晡礼之时,清真寺里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人影,也听不到诵经声。走到院子南边,看到一间房下,立着一块大石碑,有一人多高,刻着不少文字。周围镶着木制护栏,小铁门关着,不让人进去。我眼睛近视,稍远就看不清楚,就谨慎地取下门扣铁钉,走了进去。
石碑后面,写着“清源真本”四个大字,1995年农历十月十日立的。正面顶上,写着阿语书法,以下是竖行的汉字说明,在介绍清真寺及影壁的历史渊源。据碑文称,北寺影壁,为清朝乾隆辛酉年间(1741年)所建,有270多年历史,是当地最古老的大型影壁。
碑文载,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古历五月二十八日,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国民军17师长、河州镇使赵席聘,悍然下令,炮轰八坊清真寺拱北,火烧回民聚居区,历时8天8夜。昔日商贾云集,富甲陇上,声名远播的八坊,顷刻间化为灰烬。而这北寺影壁,却毫发未损,安然无恙,不知采取了什么保护措施,留存至今,真是个难解之谜。
甘肃中南部的河州,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西部的旱码头,唐蕃古道商贸集散地,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许多战乱灾祸,河州大多未能幸免,也同样遭受。这民国时的火烧八坊,是最为惨痛的一次。
看了多遍碑文,知道了许多内容,增长了不少见识,就走出门去。此时晡礼时间将到,近处的人们,戴着各种棉帽,穿着厚棉衣,先后走来,要集体礼拜。不觉之间,一位面目和善的老人,五十多岁,戴着老花镜,头顶厚白帽,来看影壁。问了才知道,姓马,家在郊外山区,寺里当厨师,有很多年了。
马师傅见我,显得很热情,问从哪里来,家在什么地方。我如实回答后,他挺高兴的,说这说那,很是健谈。他说,不久前来过三位韩国游客,都为女性,估计是某高校学生,被一位中国女导游带着,来看影壁。导游指着影壁,用韩语快速交流着,叽里咕噜的,听不懂意思。游客静静听着,不时露出惊讶的神色。
听到这里,我觉出这北寺影壁,不仅在省内外有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吸引众多游客,都来观赏。我问马师傅,这影壁经历了无数劫难,却没有受到丝毫损伤,保存十分完好,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马师傅听后,就知道的情况,慢慢说了起来。
1966年“文革”时,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内容的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进行,殃及全国城乡。红卫兵捣毁神佛塑像、牌坊石碑、名胜古迹,焚烧经书字画、珍贵文物,冲击寺庙书院、老店故居。临夏的许多清真北寺和拱北,这帧龙凤影壁,都被视为旧文化的残余,成了破除对象。
派去的泥水匠,带着铁锹、凿子、榔头、钢钎等工具,来到影壁跟前,要尽快拆除。他看到影壁非常精美,深深受到艺术感染,不忍心下手,蹲下来摇头叹气。泥水匠思前想后,琢磨再三,又去找公社领导,请示汇报。
回來后,泥水匠安排帮手,从远处运来泥土,掺进细碎的柴草,浇上河水和成稀泥,裹住影壁图案,压平抹光,成了一堵灰色墙面。等变干后,又涂上一层白石灰,改装成“忠字台”。
过后,公社派出的画师,按照上级规定,在“忠字台”画上毛主席画像,其他宣传画,写上流行标语。这样,曾要拆除的北寺影壁,得到巧妙变通,一下成了当时流行的“忠字台”,躲过了这场劫难。
马师傅这样说时,又来了不少穆斯林老人,多是五六十岁的,要去清真寺礼拜。热心些的,也说同样的话。如此看来,这个用草泥裹墙、遮掩砖雕图案、设法保护的动人故事,附近的人们都知道。
正谈论时,其中一个说,这影壁的龙凤眼里,镶着珍贵的宝珠,以前能预报天气变化,知道何时刮风下雨。我眼睛近视,走近了细看,果然发现龙凤眼里,都镶有宝珠,凤的是红色,龙的是黑色。
我问道,最初如何预测天气变化,有哪些特点,想知道个究竟。马师傅谦虚地说,我也是听老人们说的,觉得非常神奇,就记住了。老人们说,若果看到龙凤眼珠发亮,有潮湿之气,就预示着下雨。时隔不久,就隐隐听到雷声,阴云罩满天空,果然下起雨来。在淅沥的雨中,云海浪涛间,双龙上下翻滚,腾云驾雾,活灵活现。到了夜晚,眼里射出光芒,照亮周围的道路、树木、行人、房屋,跟白天一样。
后来某个深夜,河州传教的西洋教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或有哪些动机,突然悄悄离去。龙凤眼里的宝珠,临近河中洗衣洗菜的一块玄石(据传是天上的陨石),同时不翼而飞,永远消失了。
再到后来,社会稳定,风调雨顺,人们日子好过起来。北巷的某位绅士,花钱买来珍贵的宝珠,镶进龙凤眼里,盼着还像从前一样,预报天气变化,发出明亮的光芒,带来吉祥平安。但新镶的宝珠,再也不发光了,也不灵验了。
听到这里,心中怅怅的,有了无尽的遗憾,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寺里的铃声响起,晡礼开始了。门口的人们,停止了谈论,快速朝里涌去。我告别了马师傅,热心的人们,最后看了一眼影壁,也得离去。
夜梦中,发现北寺影壁的龙凤,依然睁着亮眼,显出灵光,充满祥瑞,看护人间的沧海桑田,今生来世。
责任编辑 陈 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