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田园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族文学 热度: 15002
龚爱民

  1

  烟花三月的日子,我从张家界这方风景走向另一方风景。我向着西南边,先是坐火车,再换乘汽车,当看见大片天空被春风洗过,大片田园同样被春风濡染得山青水秀的时候,司机告诉我,这儿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广西大新县明仕村。

  广西在祖国的西南,大新在广西的西南,明仕呢,则是大新的西南。再往西往南呢?再往西往南就是越南了,出国了,不能走了。我这才晓得是到了西南的边上。

  我感觉天空在西南低垂的蓝色帷幕就落在明仕的边沿,站在明仕的土地上,我好像是站在了天边。

  2

  我到明仕来,是应民族文学杂志社之邀参加重点作家改稿班的,于是我见到了当地的一些壮族兄弟,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民族的兄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却好像多年前就认识一样。我们两三个一伙,四五人一群地走出去,走进明仕的田园。

  我看见方圆二十几公里的田园上,和盘托出众多喀斯特小山、村庄、道路与河水。明仕田园平平展展,而且水意盈然。山,总是傍着水;水,总是绕着山。山因水而灵,水得山方活。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恰似一幅处处奇峰、山水相映的中国山水图画。

  我想明仕田园真是个明仕田园!

  注意,我已经用了和盘托出这个词。我想这最是恰如其分。我想明仕田园就像一个大瓷盘,不,该叫地盘。大地盘。其他如山水、村庄、道路等,都是大地盘上的风景。这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心里不由冒出一句: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桂林。

  当地的壮族兄弟告诉我,明仕确有小桂林之称。传说很久之前,南海的一条妖龙到桂林游玩,返回时将桂林的一段山水缩小,藏入袋中,欲带回南海。谁知妖龙的举动,被玉帝察觉。妖龙乘云南归时,玉帝令雷神用闪电将妖龙劈死。妖龙死了,口袋里的那段山水却掉下来,刚好落到明仕的地面上。

  我感觉这里已是另一个世界,离现实很远了。

  3

  明仕的山水,只消看一眼,就让人相信,它们是有着人一样的情感和性格的。

  明仕的那些喀斯特山,并不高大。它们恬静、温和、优雅。你看,它们三三两两,孑然端坐,相互凝望,却毫无攀肩接踵、拉帮结派的端倪。它们独善其身、与世无争的样子,让我想到最后一次地壳运动,它们正慢慢露出头脸或半截身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一下子凝然不动了,从此便成了今天的这副形态。像著名的冰山理论说的,它们露出地表的只是八分之一的“超我”,而八分之七的“自我”与“本我”都还藏在地下呢。它们如果超生成人,一定就是陶渊明、孟浩然、竹林七贤那些古代的隐逸之士了。

  明仕的山自然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张家界的山。张家界的山与明仕的山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取向。张家界的山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座座相连,抱团成伙,连营结寨或大兵团集结,它们连绵不绝,呼啸而来,排挞而去。这样轰轰烈烈的结果,便是把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挤没了。人都怕着山,避着山,张家界的山就都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因为山大而高而险而远,所以张家界人从无看山的兴致。所以第一个发现张家界的国画大师吴冠中,向外推介张家界的那篇文章就叫《养在深闺人未识》。他说张家界是一颗“失落的明珠”。后来,当全世界的游人如鱼如水地涌进来的时候,张家界人才慢慢认识到自家那群山的价值。

  于是站在明仕村的土地上,我想,不管是张家界的山,还是明仕村的山,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只是张家界的山,那是神仙居住的山,凡人自是不容易亲近;而明仕的山,才是人间烟火的山,它们与人晨昏相伴,日月与共,同生共荣,睦邻友好,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相互不利的和粗暴无情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明仕的山。因为这里除了山,还有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田园。

  4

  阳光吝啬得三四天不肯露脸。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切地体会明仕烟雨下的魅影。烟雨下来的时候,山与田园就像正在沐浴的美人,尽情地吮吸着上天赏赐的甘霖。冬天过去了,山与田园这时就更渴望春雨的洗涤。

  烟雨过后,山与田园的肌肤就更细腻更明亮,眼目所及之处,全是赏心悦目的嫩绿鹅黄。乳白色的雾岚,轻纱似地漫溢在山头山腰,飘来荡去,相互缠绕。比山更高的就只剩下天空了。似乎因了那轻纱似的雾岚,天空才显得更蓝更高。天空毫无雨意,只有爽眼的清凉的澄澈透明。

  我一个人朝一座山顶爬去。在那儿,我与云烟牵手,与鸟雀对话。我静坐或漫步。我放眼四望,用一颗潮乎乎的心感受和抚摸明仕田园。这时明仕田园以更壮阔的视域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感觉明仕田园看起来像一大块明镜似的。整个因春雨的滋润而呈现出白亮的色调。我看见春风玉带似的从田园上吹过。春风所到之处,那白亮的色调开始变得白里透绿,绿中泛白了。白,白得纯净。绿,绿得葱嫩。像涂了鸡蛋清似的。再看田园上那些粗粗细细的田埂,似是精心镶上去的丝线,将整个田园划分成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精小色块。

  我记起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中的诗句“冬雪飘飖锦袍煖,春风荡漾霓裳翻”。我想明仕的冬天应该是不会下雪的,但眼前春风荡漾的田园不正是霓裳锦缎的写真!那田园上被田埂划分出的许许多多的小色块,正是它们,拼合了这张铺展在大地之上的田园锦绣。

  待在房间里的时候,我看过大新县的一本摄影画册,上面也展示出明仕田园春夏秋冬四时景色,让我觉得明仕的秋天最美。可惜现在不是秋天。我觉得画册上明仕的秋天,就像一幅巨大的锦绣。整个透着金黄的锦绣。秋稻熟了,成了大地的主色调。但不是清一色的金黄。我是说,主色调之上,有金色的,有黄色的,有金中透黄的,有黄中泛金的,还有黄中透绿的,绿中带黄的……那正像一小块一小块的锦缎拼合着明仕的田园锦绣。

  看着眼前春天里的这幅“锦绣”,想象着秋天里的那幅“锦绣”,我想秋天时来明仕会更好。我想如果这田园上的锦绣能裁下来多好。如果能裁下来,首先我要送哈闻老师一块,再送陈冲老师一块,送石彦伟老师一块,送郭金达老师一块……总之,《民族文学》的每位老师都得送一块。石一宁主编是广西壮乡人,他可能不稀罕这来自壮乡的礼品,但送他的一块不能少了。我想这不是他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给他同等待遇的问题。我还要裁下许多块,送给春天里一同来到明仕的各民族的兄弟姐妹。

  我想起一首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我这不正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缎锦么?我哼唱着这首歌,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童话故事。我感觉我和明仕田园都成了这个故事里的风景。

  5

  在明仕的日子里,我确定我是找到了世外桃源。于是我老是想起陶渊明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我一直在寻找让那个武陵渔人误入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胜境的“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结果我没有找到桃花林,却找到了与桃花林一样引人入胜的木棉树林。

  明仕生长着凤尾竹、芭蕉等许多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但春天里最有视角冲击力的便是木棉树了。春风春雨将万物濡润得一派生机盎然,也濡润得木棉千树万树花儿开。山根边、村庄旁、河岸边,那木棉簇拥成林的地方,已然绚烂成一片片红霞。

  木棉树是一种非常美丽非常有蕴涵的树。木棉树有许多别称,红棉,攀枝花,斑芝棉,斑芝树,攀枝……等等,都是很美的名字。木棉花是那种透彻而纯正的橙红色。单朵端详,我觉得像是画师盖在宣纸上图章,更像是白布上洇开的血花。找到这样的比喻,这才明白壮乡人为什么把木棉树叫作英雄树。原来木棉树正是他们的图腾树。传说壮族始祖神布洛陀有个战士就叫木棉,他在与敌人战斗时,手持火把,英勇顽强,后来他牺牲了,却不愿倒下,变成了满身红花的木棉树。这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高大落叶乔木,曾经我只在小说中认识,现在亲眼见到,感到无比亲切。

  我在山根边一大片木棉树林里盘桓了很久。我反反复复抚摸着木棉树干上密密麻麻的瘤刺,仿佛抚摸着战士的木棉满身的伤痕。我看见木棉朝我笑了一下。我听见木棉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时的呐喊声、怒吼声。

  一缕春风撒着欢跑过来,与木棉树缠绵拥抱,然后亲吻我的左脸,又亲吻我的右脸……

  6

  走在明仕田园上,我发觉我在极力忘掉来路。忘记了来路,我就不用回去了。我想到那个误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回去后就再也找不到原来到过的地方了。

  我想相对于明仕人,我毋容置疑就是个武陵人。《桃花源记》写的“晋太元中”那个打渔的“武陵人”,其实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人,那个时候,我们张家界正好隶属于“武陵郡”常德。如今,张家界早就不归常德管辖,但张家界却新设了个武陵源,我的出生地又正好在武陵源。

  在明仕的日子里,我多想变成个打渔人,就留在那儿了。

  我朝附近一个村子走去。我看到从越南流过来的明仕河缓缓流淌。我一路上看到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水牛在河岸边悠闲地食草,渔夫划着竹筏在网鱼,女人们将衣物洗净,然后晾晒在光洁的石头上。河边田园靠山一边,坐落着一排青瓦白墙的房子,房子不高,大都是小二层的混木结构,精致而方正,仿佛在同河两岸的喀斯特小山相互呼应。我想我不会记错,《桃花源记》就这么写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正是眼前这幅景象么?

  这时,我突然听见打渔人与岸边女人们相互对答的歌声。我看见他们一边对唱,一边向我扬起笑脸,并挥手向我致意。他们唱的是壮歌,歌词我自是听不懂,但从他们那张张笑脸和挥手上,我又似乎听出了他们对唱的中心意思,女人们让打渔人问问我这个武陵人,是不是要到他们的村子去?若是要去,他们就回家,好为我“设酒杀鸡作食”。

  歌声一落,果然,那个打渔人一边将竹筏靠岸,一边向我招呼。

  我随那打渔人走进村子。好多人都过来和我招呼说话。村子里的门窗都没有约束,孩子和狗和鸡娃在房子之间进进出出,我跨进任何一道院子都有人给我端来茶水,拿来点心。我朝村子西头走出,经过一片菜地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在挑粪上菜,便停下来问他多大年纪了,他说他七十九岁。我说这么大年纪,在我们那边早躺在藤椅上让儿孙们捶背了,可你还在干活。老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了看我,说你看我老妈多大年纪了?她都在干活,我能不干活?这时园子一角茂密的菜林中,颤巍巍站起一个老太太,她的腰背弯成与大地平行的角度,她咧开满是菊花纹的没了牙齿的嘴唇朝我笑。不待我发问,她伸出两手的十指,比划着说,我九十八岁了。老太太看着我讶然惊愕的样子,用一种同情而逗趣的口气说,小伙子从哪来?像你这样年纪轻轻就挺着肚子的胖子,我们这儿可是没有,老的少的都没有。我想,老太太快百岁的人了,耳聪目明得到了怎样的程度,她几句话就机智地释放了我所有疑问。她其实在向我阐释长寿与劳动的关系。在这对比我年长许多的母子面前,我真是自惭形秽了。接着儿子告诉我,在村子里,比他母亲年纪大的百岁老人,一共有二十多位。我这才想起之前有壮族兄弟向我介绍过,广西巴马县是公认的长寿之乡,而明仕村其实也算得上长寿村呢。

  这天晚上,我被邀请参加村子里一种叫春牛舞的聚会。春牛舞是当地人为了迎接春耕的到来和祈祷一年风调雨顺而跳的舞蹈。打渔人代表全村人邀请我,他说我是他们的贵客,有我加入春牛舞,他们将有更好的收成,这一年会过得更幸福。

  在村子中央的场坪上,他们烧起篝火,火上搭个木架,一根长竹棍穿着一头清理得白净的乳猪放在火上翻烤。男女老少手拉手,将舞牛人和篝火围在中间。舞牛人戴着用竹片及绵纸糊成的牛头,身披一袭黑布,模仿着牛耕田犁地的样子,将春天里的喜悦和干劲用舞蹈表现出来。我的两只手被两位村姑紧拉着带入舞蹈的队列。大家跟着舞牛人边舞边唱,粗犷而热烈,欢快又奔放,歌为火而亢奋,火为歌而增辉。

  后来,那只烤得滋滋冒油的乳猪被分割成许多碎块,两个年轻的女人用大盘子端着,送到众人面前。大家边跳边吃,边吃边唱,这种农耕文明衍生的舞蹈带给我的喜悦和欢乐,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天晚上,我更深切地体味到明仕村人小国寡民的诗情画意。他们生活在传统的时空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一支支饱蘸着劳动和汗水的画笔,描绘着那美丽的田园图画。明仕不止是自然的田园,还是人的田园;不止是物质的田园,还是精神的田园。在明仕,在大新,在广西,以至在更广阔的对这儿熟知的人们约定俗成的话语里,明仕是与田园连着的,正所谓明仕田园。田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还是形容词。而我,更愿意将明仕理解为田园的代名词。田园就是明仕,明仕就是田园。风雨和阳光在这里流光溢彩,涂染着明仕人的四季风光和永远的田园。

  这天晚上,我真变成了武陵渔人,迷失在田园中,而且忘了归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