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机舱的一瞬间,那个香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充了我的胸腔,我浑身一激灵:是那种久违了的香味,能够唤起我生命深处记忆的味道像子弹一样击中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环顾四周,在光洁坚硬的鼎新机场,还有机场以外,视野无遮无拦的荒滩戈壁,当然寻找不到那种香味的出处,可我还是万分地激动。这香味可是我多年前身处荒凉边地的时候,排解孤独与寂寞的伙伴,它已融入我的血液里,流淌了16年。
到了东风基地,也就是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那个香味急不可待地把我带到驻地外面一棵灰色的矮树跟前,让我瞻仰它朴素的容颜。我先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浓郁的花香,然后,才静静地注视灰色叶片问,小米粒一般簇拥成一堆的金黄色花蕊。
这就是沙枣花,有着南方桂花一样浓郁芳香的边地花朵,精灵一般,将苍茫荒芜的边塞春夏季节装点得芬芳无比。
整个卫星发射基地都笼罩在沙枣花的芳香里,还有那坚韧不屈的胡杨林,纤弱却不惧风沙的红柳枝,使得这次我们多民族作家的参观活动充满了诗情和画意。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本身就具有诗情画意,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它不但圆了几千年前中国古人的飞天梦,更推进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沿。据资料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如今,已经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自1958年创建以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空域;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地发射了21颗科学试验卫星,其中8颗可收回卫星,成功率达100%。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69颗卫星、10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相继将10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就是这里,奇迹般成长出34位将军;就是这里,被沙枣树和胡杨林、红柳丛簇拥着的荒芜之地,是全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
沙枣花香袭人,大漠雄风猎猎,胡杨树林飒飒。矗立在戈壁深处的发射塔,流淌在大漠腹地的黑河水,还有震撼世界的辉煌发射史。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经过几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如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离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路向西,大漠戈壁,荒凉孤寂。但是,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绿色,有绿色的地方,就少不了沙枣树。沙枣花在塞上的初夏季节散发着奇异的馨香,还有生命力极强的胡杨、红柳、骆驼刺,构成了西部干旱地区特有的自然风貌。六月的河西走廊,中午有初夏的炎热,早晚有边塞特有的凉爽,更有一路的沙枣花香,陪伴着我们的旅程。望着车窗外平坦的戈壁滩,那些突起的小沙丘,偶尔一闪而过的村庄、麦子地,还有羊群,这些熟悉的地形地貌,人文环境,还有早早占领了心肺的沙枣花,把我拉回到30年前,17岁的我离开家乡父母,坐了七天火车汽车,沿着古丝绸之路,从秦川大地,穿过河西走廊,出了玉门关,又走了两千多公里,到了新疆最边远的南疆喀什军营。那里,同样是干旱的戈壁滩、荒漠、盐碱地,绿洲上的植物同样是胡杨、红柳,当然,还有沙枣花。
在那里,我像这些干旱植物一样,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如今,在同样的大漠戈壁中穿行了近三个小时,如同穿越了30年,心潮很难平静。
望见连绵起伏的祁连山时,一片神奇的绿洲出现了。“酒泉到了!”吴市长兴奋中充满自豪的大嗓门,把大家从昏睡中拉扯出来,纷纷探头打量这个孕育发展·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处处是关隘要塞:长城烽燧、英雄传奇、壮丽诗篇的丝路明珠——酒泉。
真正的“酒泉”,还在酒泉市城东的一公里处。我们没进酒泉市区,先来到“酒泉”,一睹这个城市的名片。按吴市长的说法,把最好的一面先展示给客人。这也是我们最想的。在“酒泉公园”门前,直接跃入眼睑的,是一座清宣统辛亥三月立的巨型大石碑。这座石碑的材料是酒泉本地产的戈壁黑玉。碑面刻有“西汉酒泉胜迹”六个刚劲大字,从气势上使你肃然起敬。进得门来,除了顺应旅游潮流新建的“历史古迹”,真正值得称道的还是名日“酒泉”的那眼泉水。如今的泉眼被强制成方形,不大,但泉水清澈见底,纯净度令人惊奇。我以为是经常清理的缘故,导游却说每年最多清理一次,这眼泉奇就奇在几乎没有杂质。这在风沙肆虐的河西走廊,的确是个奇迹。史载,此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传,汉将霍去病在河西击败匈奴,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赏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不像现在的某些官员,把功劳全据为己有,过失全赖给别人,他深知胜仗来自于将士们的英勇拚搏,绝非一人之功,为使将士们能够共尝皇帝赏的美酒,下令将御酒倒入此泉之中,让三军将士畅饮。从此,泉水便带有浓郁的酒香,故名“酒泉”。
对这个地名的由来早有所闻,但对“酒泉公园”这个地方抱有好奇心。一问,果然在一百多年前清同治年间,这里曾是古肃州的总督府所在地。担负收复新疆失地大任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最初就是在这里坐镇指挥三军,与沙俄、中亚浩罕国展开长达十几年的争战。15年前,我还在新疆时,曾写过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就是写左宗棠率领三军收复新疆的那段历史。文中多次写到肃州的总督府大本营,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今天,才有幸一睹真容,还是有几分激动的。在泉水边,抚摸着那株据说是左宗棠亲手种植的“左公柳”,内心感慨良多。据传,左宗棠带领官兵,将这种柳树从酒泉一直栽到了新疆的主要干道,对绿化自然环境功不可没。但收复新疆失地,功高盖世的左宗棠曾因之前镇压过捻军起义,仍是历史争议人物,不让正面书写。我因为固执地不按他人的意愿修改,致使那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几经磨难,虽然先后出版过两个版本,但个中滋味还是挺复杂的。
其实,真正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下午参观嘉峪关。这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可一直没机会,在这个初夏的普通日子里,我终于登上了嘉峪关城楼。
在新疆的16年间,我曾多次乘坐火车穿梭于河西走廊,回老家陕西探望父母。每次都必须经过这个地方,耳听着列车广播里有关嘉峪关的介绍,但只能透过车窗玻璃,远远地眺望一闪而过的嘉峪关城楼,心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一睹大漠雄关的真容呢。这对当时的我只能是一个奢望。漫漫探亲路,单趟就是七天的车程,使我一直没有勇气在酒泉下车,去看一眼嘉峪关。
如今,我来了。在阳光昏黄的这个初夏午后,在沙枣花香的陪伴下,我终于登临嘉峪关城墙,目睹了巍巍关楼的雄姿,看到了传说中那块多出的城砖。可是,自从我踏进嘉峪关的第一隘口,穿过沙枣树夹道时,右眼睛不知进了一粒什么沙尘,揉了好久,用干净的衣角粘也没用。只好半眯着一只眼,单眼游览嘉峪关了。
据史料载,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构成重叠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登上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气较好,塞上风光,奇特大漠戈壁,可尽收眼底。只是,我的右眼一直处于半眯状态,无法全景式欣赏了,当然,我对边塞的这种景致早见多不怪,不用眼看也能了然于胸。
下了城楼,穿过高大的雄关,到了“关外”,看到不远处的兰新铁路,还有正在修建的通往新疆的高铁桥梁,我竟然异常激动。原想近50岁的人了,经历了这么多,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动情了,谁知,真正来到“关外”,听到火车的鸣笛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快步冲上城楼前面的坡道,站在高处,半眯着眼望着通往新疆的铁路线,久久地发呆。
我已满头花发时,才得以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下,留下与大漠雄关的合影。不知不觉间,泪水蓄满了我的眼眶。我默默地跟在大家后面,安静地离开了嘉峪关。因为没有用心在意,走出嘉峪关景区,我的右眼里已没有了那粒沙尘,是被那泡泪水冲刷出来了?还是那粒沙尘在此等候我多年,就为眯住一只眼,让我单眼专注地凝视雄关的高大伟岸?
只是,在晚上的诗歌朗诵会上,当朗诵者激情豪迈地朗诵到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泪水再次光临,模糊了我的视线。记忆中,多少年已经没被泪水青睐过了。如今,我是怎么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定地认为,在新疆的16年,我从来没觉得有多苦,有多艰难。16年间生活过的那几个地方:喀什、英吉沙、乌鲁木齐……即使那七天的探家路程,也不觉得有多长,多累。反之,我认为那16年是人生最重要的经历,更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在酒泉只住了一夜,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望着窗外明亮的塞外圆月,在一个陌生的边塞古城,朗月之夜,想起30年前我从一个农村青年,到更远的边疆军营的第一个夜晚,或者更多的星稀月明的夜晚,我身背钢枪徘徊在监狱的高墙之上,那时候会有些什么想法?单纯抑或复杂,惆怅抑或激昂?甚至想到,那时候的塞外圆月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第二天沿着疏勒河故道,途经玉门关、瓜州,直至敦煌,到达此次的目的地阿克塞。我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车上,穿越在广袤的新疆大漠戈壁,沿途的荒无人烟、见多不怪的秃山沙丘,还有偶然遇到的绿洲,千篇一律的耐旱植物红柳丛、白杨林,当然,还有芳香如故的沙枣花,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地正常,那样地自然。
阿克塞是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酒泉的最西端,分别与青海、新疆交界,位于阿尔金山脉下方。这可能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了,常住人口不到一万两千人,总面积却有三万两千平方公里。资源十分丰富,有年产量达20万吨的石棉,占全国石棉产量的60%,是全国三大石棉主产区之一。人口少,环境好,收入又偏高,阿克塞县竟然先后两次登上全国的经济百强县,这在西部,尤其是边塞,绝对是少有的。
在阿克塞的两天时间里,顺利完成了此次行程的重要活动:文学改稿会。在美丽富饶的边城阿克塞,由于海拔高气候偏凉,正是沙枣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县城笼罩在浓郁的沙枣花香里。因为文学,这么多的创作者聚集于此,以文学的名义欢聚一堂,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同时,在阿克塞除去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了解,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人少、车少的安逸环境,这在当下的中国,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幸福啊。
幸福总是短暂的。似乎刚来,就要走了。
从阿克塞转道敦煌,是酒泉行的最后一站了。敦煌因为莫高窟,向往已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还得感谢文学,更得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民族文学》杂志与酒泉市政府。一路上,吴市长不止一次地说过,全世界可以不知道酒泉,甚至不知道有甘肃这个地方,但都知道中国西部有个敦煌。敦煌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千佛洞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因那些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据资料介绍,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如今这么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
我们参观的十个洞窟各有千秋,都画有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对于我这样慕名而来的普通人,根本不懂得这些壁画的艺术价值和佛教真谛,只能是凑个热闹,了却一桩心愿而已。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瞻仰,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莫高窟辗转月牙泉,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我似乎悟出了一点:在敦煌,高雅的艺术珍品壁画与自然形成的月牙泉,是否相得益彰,才闻名于世的?
带着这个疑问,从敦煌机场登上了返回的飞机。在机舱门关上的那一刻,还能闻到沙枣花的香气。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难得的芳香之旅。
责任编辑 徐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