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理,回族,山东省商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黄河咒》,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散文集《九河梦寻》、《灶地背影》、诗集《拥抱太阳》、《王树理诗词存稿》。
法图麦老人拄着拐杖走出寺门,心满意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三九天的风又冷又硬,可老人不觉得冷。她觉得心里清亮,走起路来也是轻快的。
快过年了,在城里当官的儿子来电话说,要接她到城里过年。老人知道,城里没有清真寺,每天的五时乃玛孜①只能在家里做,也不能当面听阿訇讲古兰经和卧尔兹。所以,她举意,凡每次进城之前,都要进寺门礼一次拜,听阿訇讲一段圣训或者卧尔兹或者古兰经的故事,像小学生复习功课似的,把教门里孝、忠、善、义、慈的人道五典论说一番。然后,出散一些乜贴②,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她觉得,这是一个回回人遵从伊玛尼③应该做的,不这样做,就算不上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心里就不踏实。
对于儿子的孝心,法图麦老人心领神会。过去,儿子是市纪检委的书记。平日里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来看她。只能是每年进了腊月门,把娘接进城里住些日子。在儿子看来,娘一辈子不容易,光靠弟弟照顾不行。自己接娘到城里来,一来作为长子,实现了和弟弟一家轮换着尽尽孝的心愿;二来也和娘拉些家常,说说那些只有和娘才能说的心里话,听听娘的教诲——在儿子心目中,娘虽然目不识丁,可老人家守信仰,识大体,明大义,常常说一些别人不想说或者想说也说不出来的话。而这些话对于别人可能只是姑妄听之,而对于他这个做儿子的,却不但掂得出分量,也听得入脑入心。
儿子清楚地记得,自己七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娘为给全家人筹措一顿过中秋节的饱饭,手里拿着一只瓢,踮着小脚围着全村借玉米面。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就在下地砍草的时候,在生产队的玉米地里掰了几个棒子槌,藏在草筐里背回家。哪想到,这事竟让娘大为恼火,娘不光让他把那几个玉米穗子送回生产队,还伤心地流了眼泪。娘说,咱穷一点没啥,受穷是真主把坚韧注入人心的一种考验,是真主慈悯给人的一个长本事的过程,只有经受住这样考验的人,才能领会主的恩典,才能腿脚硬棒,才能挺着腰板做人,才能打起过穷日子的精神头儿,才能使出改变现状的举动,才能两世吉庆。可是,如果拿了不该拿的,吃了不该吃的,说大了叫偷,往小处说也是不走正道。经典上把“劝人行好,止人干歹”当成伊玛尼的一件大事。你偷队上的玉米,这是悖晦哩。
这件事都快四十年了,可是儿子觉得,娘的那些话,是一副管用的良药,是一盏引路的明灯,伴随着自己走了这大半辈子。正是娘的这种耳提面命的教育,才使自己眼不斜、心不歪,身正影直地走到今天。
就在去年三月,儿子的职位做了调整,从纪检委书记提升为M市市长。按说,儿子在纪检部门工作了那么多年,处理和查办了那么多案子,当起市长来,别的不敢说,在做人方面理应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不会出什么问题。可是,法图麦老人却总是不放心。她说,我这辈子养活了四个孩子,三个都在农村,土坷垃里找食吃。不知咋的,我对三个做农民的孩子,反倒觉得放心。对这个吃国家俸禄的东西呀,还就是提溜着一颗放不下的心呢。
数伏那天,对门的老妯娌长海嫂子,一个人坐在门洞子里喝茶,看到法图麦老人,下意识地喊了一句:“市长他娘,过来喝茶呀。”
法图麦老人倒是过来了坐下了,没想到的是,一开口就冲着老嫂子埋怨上了:“他大娘,你说这话我不愿意听,孩子从小是你看着长大的,咱们是几十年的妯娌姐妹了,怎么又出来市长他娘了?市长也就是国家设的这么一个牌位,让他干,是让他给大伙儿跑腿、服务,不让他干了,还会有人来干。她就是你的娃哩,这孩子吃了几碗干饭,你当大娘的都清楚着呢。”
长海嫂说:“你放心吧,大侄子他一步一步走过来,人家是看着他能干,他行,才叫他干的呢。要不能混这么大的差事吗?”
“托靠主,那也就是个彩头罢了,能干的人不比他多的是?再说,早晨饭好顶不了昏上饭饱,过去干得好不一定今后也干得好,谁敢说今后咋样?我就盼着他早早地给政府拉下这一套来,告老还乡,当个庄户人家多好。”
“有你这个当娘的,他今后也差不了。”
“哎,俗话说,自保自身,不包儿孙。儿大不由爷,我这当娘的也跟不了他一辈子呀。”
“放心吧,老猫尿房檐,辈辈往下传,相信年轻人比咱们不差,要不,这顿亚④还混个啥劲?我看,咱这娃是个能成事的主儿。”
“他大娘,可别这么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傅跳大神,眼下电视上常看到一些人,上级给了他那么好的差事,他拿着不当回事,光想着往自己的筢子上搂柴火,走了歪门邪道犯了错误,蹲了大牢。这些人脚底下没有根哩。我怕你侄子他也变坏。引酵酸了,蒸不出好馍馍。咱们上了岁数的人得常给他们点拨着呢。”
老姐儿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一壶茶水都喝乏了,法图麦才起身告别。
从那以后,法图麦老人像是得到了某种启示,愈发地想:活着,使劲地活着,陪儿子走到底,走下这一场来,帮着他拉完这一套!老人这样想着,行动上就做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子每个月给她捎来的零花钱,她都攒着,看看谁家有过不去的坎儿,就给人家送过去。去年斋月里,村西头孤寡老人海拴病倒了,她把自己积攒的一千多块钱交给二儿子,让他把海拴送到医院住下,几个孩子轮流给老人伺候了七八天。加上村里人看到她的样子,都纷纷到医院照顾和看望,到底把海拴的病治好了。村里的人都说,法图麦老人的这份乜贴,救了一条命。老人却说,真主慈悯咱们在一个顿亚,谁和谁还能没有个帮衬?你扶我一把,我扶你一把,走到头就是两世吉庆。
就在这一年秋风凉的时候,老太太因骨质疏松,得了一个腿疼的毛病,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腿部就疼痛加剧,连上炕下炕都有些碍事了。孩子们看娘病成这个样子,就四处求医,当官的儿子还把市立医院的医生接回家,查了几次。都说是没有什么去根的好办法,但却又开了一大堆处方。什么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还有第二代、第三代各种各样的钙片等等。老人觉得,这些医生出的主意,都是给那些城里人开的方子,我一个乡下老太太,用那些东西干啥?她宁愿相信自己,也不去吃那些医生开的药。于是,她除了手里添了一根枣木手杖,每天都硬撑着到地里转转,和老姐妹们晒晒太阳,聊聊天。吃饭的时候,净拣粗粮吃,什么玉米豆面窝头、高粱煎饼、白菜炖豆腐,一早一晚吃点煎饼蘸虾酱、小干鱼等等,偶尔也喝点牛奶。说来也怪,这样撑了半年,老太太的骨质疏松症居然有了明显好转,医生检查的结果是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这让老太太愈发地相信自己的那套理论:待要饱,家常饭;待要亲,结发的妻;待要暖,粗布衣;待要壮,庄稼地里跑三趟。
眼下,儿子又要接自己进城了。有心不去吧,怕冷了孩子的心。去呢,一是不习惯城里那一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二是怕孩子工作忙,给他添心事,分他的心。去就去吧,守着他们那一家子住些时日,成全了儿子孝心,让他更加安心地工作,也算尽了自己的心。
这样想着,法图麦老人就坐着儿子的车进城来了。
头两天,老太太看着念初中的孙子出来进去,满心地高兴,在市立中学教书的儿媳妇也因为有婆婆照顾着门户,心里踏实多了。可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发生的事情,却不得不让老太太犯起嘀咕来:先是办公室来了一个小伙子,从汽车上搬下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盛满了各种鲜蔬菜,另一个箱子里全是小杂粮,还有小枣、核桃等。送东西的人说,听说大娘腿脚不助壮,这些东西对大娘的身体有好处。后来又有人陆续来家,除了嘘寒问暖,临走都留下数量不等的或钱或物,还有的人从车上抬下一个什么叫做紫外线洗脚盆的物件,那说法仿佛只要照着用了就能百病皆除一样。而且不由老太太分说,送礼的人全都放下礼物转身就走。这可让老太太怎么受得了?可老人拦不住这些年轻后生们,只得拿一张纸来,让他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主啊,这是怎么了?我过去也来过孩子的家,没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呀。这让老人想起了阿訇在卧尔兹里讲到的:真主在创造人类的时候,曾经让接受真主信仰的阿丹和妻子哈娃守住纯净的天园。他们两个遵从主的训教,在天园里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除了真主提醒他们不要去碰的那棵树外,他们尝遍了天园里所有树上的果实。就在他们尽情享受的时候,拒绝真主信仰的魔鬼易卜里斯打起了鬼主意,他要把阿丹和哈娃从真主慈悯的天园里赶出去。易卜里斯挖空心思,变着法儿地诱惑阿丹和哈娃偷吃了天园的禁果。结果,他们被真主召去。真主对他们说:“难道我没有禁止你们俩吃那棵树上的果实吗?”阿丹和哈娃自知犯下了弥天大错,就反复解释易卜里斯是如何欺骗他们。而真主却对他们说:“难道我没有对你们说过,恶魔的确是你们俩的仇敌吗?”于是,真主发布了命令,把阿丹和哈娃连同魔鬼易卜里斯一同降到了大地上。并且再次提醒他们,易卜里斯任何时候都是你们的仇敌。
一想到这些,法图麦老太太就觉得当前儿子也面临着一个如何打退易卜里斯进攻的事儿。虽然那些送东西送钱的人不一定都是出于坏心,也不是经典里说的魔鬼。可时间长了,也容易让儿子发生变化呀。就像自己骨质疏松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养出来的毛病呀。我看呀,这个儿子也该补钙了。
明天就是腊月廿三,乡下的汉民过小年了。娘对儿子说:“别看我住在你家,你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也没有空儿陪着我说会儿话。明天就是小年了,咱们回回人虽说不在意这个节日,可娘还是有些话想和你说。”
接着,法图麦老人就把机关有人来送东西、送钱的事告诉了儿子。娘说,这些东西是你花钱买的吗?为什么这些人会给你送钱送物?说着,娘拿出那张签了名字的纸,交到儿子的手里:“你都看看,是谁的退给谁。咱不能吃这样的昧心食。过去你弄纪检的时候,也常跟我说这个道理呢。按说,大道理你比娘懂得多,可是,娘还是要说你,要不,你也会缺钙,人前背后直不起腰来,还怎么工作?听说上面正在让你们学习实践什么来着?噢,叫科学发展观,那是中央给你们开的大补汤,娘弄不了那些大道理,可娘看到了眼前的这些事儿。就算娘帮着你把把脉,按着你的病给你补一回钙吧。”儿子见娘说得入情入理,就说:“儿子听你的,明天我就当着你的面,把这些钱物,全都退给人家。并且当着大家的面,给自己定个规矩,来它个约法三章。”
小年晚上,法图麦老人让儿媳妇弄了几个菜,又把自己从乡下带来的羊骨头炖了一锅汤。做市长的儿子按照签在纸上的名字,把那几个同志叫到家里,吃了一顿别开生面的小年夜饭。就在大家吃得兴致正高的时候,法图麦老人拄着拐杖走到餐桌前,对大伙儿说:“看着你们一起工作,我心里高兴。你们对我的一片好心,也领情了。可是,我想说一句,家里什么都不缺,千万不能送这送那。你们在一起,干的都是拉上坡车的差事,你们市长能力有限,你们得帮衬着他,齐心合力地把这辆上坡车推上去,不能让他像我一样,腿脚缺钙,走道都走不利索。”
接着娘的话茬,市长对大伙说:“娘的话大家都听见了,我觉得这些话首先是对我的要求,也是对咱们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公务员的要求呢。”他当着大伙的面宣布了不准往家里送任何有价证券、钱、物;不准任何人打着自己的招牌办私事;不准身边工作人员对自己给予除正常工资以外的其他关照的约法三章。对于市长的这番话,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说,今天吃了大娘特意为我们做的一顿最可口的饭,这顿饭不光养胃口,还明目健脑,益气养心。
自然,退席的时候,大家都拿回了先前送来的钱或物。
等着人们全都走了,拾掇完桌上的碗筷,市长儿子把娘扶上床,撒娇似的捧着娘的脸端详了又端详。他发现,娘那顶着一头白发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端庄慈祥而又充满刚毅。
突然,儿子扑通一下在地板上跪下来,泪流满面地朝着娘说:“娘,有你在,儿子不缺钙!”
那一时刻,法图麦老人眼睛里闪着灼灼的光,平静而又慈祥地对儿子说:“起来吧,孩子,娘给你口唤⑤!”
①回族人每天进行的五次礼拜。
②赞助性质的钱或物。
③信仰。
④伊斯兰语,眼前的世界,现世。
⑤口唤:伊斯兰教经堂语,是一种由信仰担保的口头许诺、承诺或约定,是所有许诺、承诺或约定中最贵重的信诺,是给定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照不宣的契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