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不出、长期卧床、关紧门窗以防吹风、穿厚衣裹厚被……这些都是“中国式坐月子”的核心要素。鲜为人知的是,古代欧洲人其实也习惯 “坐月子”。
在15、16世纪的英格兰,孩子出生后,产妇至少得卧床九天。17世纪一位公爵夫人的女儿待产,公爵夫人得到一个忠告:她女儿应该在产后15天才能离开床。不离开床的意思是最好平躺在床上,不要移动,直到两三个星期后,如果产妇恢复得很好,她才可以下床洗澡、换衣服……
然而,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凝成血块,带给产妇高死亡率。但当时的人们对细菌、病毒等没有认识,自然也无法解释产妇的死亡,反而认为坐月子是为产妇好。
密闭房间的坐月子习俗也在欧洲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19世纪末之前,人们认为新鲜空气会带来恐惧,因此总是把产房门窗关得密不透风。进入18世纪,有条件的妇女都会在生完孩子后“盖很多的被子,被角都被塞到了床角,门窗之类都被严密堵死,甚至连钥匙孔都被堵上了……为了防止着凉,她们的手臂甚至鼻子都不能露出来”。更可怕的是,房间里还放着大火炉……到了1864年,巴黎的医院中仍禁止让产科病房通风,认为吹冷风、喝冷水等会导致产妇“感寒邪”,进而损害其身体。
当代欧美人不再坐月子与19世纪以来现代产科医学的突破有直接关系。19世纪中叶,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塞麦尔维斯(他的故事请参阅本刊2017年7期)发现了感染产妇、使其死亡的一种“尸体上的物质”—也就是后来被定名为“细菌”的病原微生物。
改善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条件、杜绝传染渠道使产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以坐月子来“保障产妇健康”的传统观点也就渐渐没有了市场。
彻底让欧美产妇告别坐月子禁忌的是20世纪上半叶磺胺类药物以及青霉素的问世。自此,产妇分娩后伤口被细菌感染的威胁解除,欧洲和美国医院里的产褥热得到了彻底控制。告别坐月子禁忌后,包括健身操之类在内的“产褥期恢复”也变得更为科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