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阅读感觉,读到题目我首先联想到了草原,那种辽阔,长满绿草,飘动羊群的草原。没有草原,就没有伟大的成吉思汗;没有草原,就没有成吉思汗的白云。但是,小说的开始却是有关怀旧的议论,好像作者一开始就想要营造一种淡淡的伤感或感伤的气氛,以使人先入为主地进入怀旧的氛围之中。当然,怀旧的过程,决不是那种大悲大喜的过程,它是淡淡的缓缓的,是以一种冥思或遐想开始的。
事实上,作者真正开始描述的场景,却是以我们这座生活了二百三十多万人口的巨大的工业城为背景的广场。它的名字叫阿尔丁广场。直到今日,作为一个当地人我才真切地知道,阿尔丁广场,就是人民广场。“阿尔丁”是蒙语“人民”的音译。阿尔丁广场随着城市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整修和改造,已变得越来越大,据说,它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广场。无论节日与否,这里常常聚集着许多闲散或不闲散的人,让南来北往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喧哗或巨大。
描述从广场的黎明开始。无论怎样喧嚣的城市,黎明总是寂静的。一两辆从钢铁大街穿过的汽车,丝毫不影响广场的宁静,反而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朦胧的晨雾,模糊了城市的轮廓,那些棱角分明的高楼群,也因之显得圆滑而神秘,仿佛童话世界一般,充满了一种意义含混的浪漫情调。广场上的鸽子也开始盘旋,优美的曲线弯入清晨之中,更增添了一丝悠远和空茫的意味。
这时候,小说的女主人公出现。她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很容易从她突出的颧骨上知道她是一个蒙古人。她精神矍铄,气质高贵,一身古铜色的蒙古袍让她与周围浮华景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是的,在这座工业城中,主体民族的蒙古人在生活中已很少身着自己的民族服装了,你只能在政治场合或节日场所看到作为一种装饰或标志的蒙古族服饰,一些人甚至比人数众多的汉人更汉化更西式化。
如果仅仅是一位老妇人的出现,很可能不会让我有继续阅读的愿望,但是还有跟随老妇人的八只小狗!在城市生活,你会经常能够看到臃肿的妇人或妖冶的年轻女子手牵或怀抱一只叭儿狗或别的什么动物,带着觉足饭饱的神态招摇过市,夸张地在语音中或动作中显示她对富余的拥有或虚假的厌倦。但是八只,让我为那位真正气质高贵的蒙古族老妇人在心中一怔。凭我的感觉,这里肯定会有许多出人意料的故事展示,至少也会有些所谓的内涵呈现的。
接下来是对八只小狗的描述。我注意到作者使用的量词是“匹”,即八匹小狗。小狗,一律都是那种长着长长细毛的狮子狗,大小不一,神态各异,颜色与颜色也各不相同。它们显然曾经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它们不像世俗的狗或者常见的狗一样上蹿下跳、用那种动物的鼻子在地上嗅来嗅去,企图在任何一处都寻找到食物,并不停地发出一两声讨厌的吠叫。它们一律肃然而默默的,并在行走中始终昂着头,长长的毛发垂下来,像狮子一样凛然。它们肯定熟悉去往广场的道路,它们无需老妇人的牵引,前首两匹引路,后边是二行各三匹跟随,成梯形的队列跨跨地马一样地前进。老妇人大约与狗保持二米的距离,神情肃穆,沉稳地移动着略显老迈的脚步。
阿尔丁广场依旧清静,灰蒙蒙的天空偶尔有一两颗星星在很遥远处闪动一下。几位祈望延续自己生命的老人,在广场的某一角落或边缘,旁若无人地作着他们的动作练着他们自己的功。老妇人就和她训练有素的狗们寂静地来到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拉开距离的狗静静停下,后排二行中间的二匹自动退后,待后来的老妇人盘腿坐下,那二匹狗成第三排将老妇人围住。她(它)们一律面向被二十三层高的国贸大厦高高遮挡的东方,老妇人双手合十,双唇蠕动,从低沉的一声蒙古族长调开始,一支苍老的蒙古族歌曲就仿佛从广场四周沉沉弥漫而起。
歌声仿佛魔法:晨雾淡淡散去,太阳缓缓升起。
这时候,我忽然一下不知被什么感动了,不知道是老妇人带有宗教意味的仪式,还是作者所描述的的这种氛围,还是别的什么,我很想把涌到眼眶里的热泪流下来,但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我就这样闪动着泪花透过文字的迷茫,目视着空旷的广场,目视着广场上的蒙古族老妇人和她的狗,以及苍老的歌声。
我不知道我这种莫名激动的情绪持续了多久,只是在阅读中我知道歌声在又一声长调中缓缓结尾。当最后的尾声仿佛消失的时候,八匹始终静默的狗忽然齐声发出了鸣叫,如同骏马的嘶鸣一样。随后,老妇人俯身叩首,然后站起,狗们仍旧排成它们的梯形队列,走向归路。老妇人和她的狗们离开之后,太阳已高高升起,沉寂的城市开始了它又一日的喧嚣。
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这些,接下去,作者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将此重复描写了三次。第一次场景是温馨春天的场景,第二次是收获的秋天,第三次是寒冷的冬天,没有夏天。除了场景的不同,每一次重点描述的对象也不同。一次是老妇人古铜色的蒙古袍,一次是反复咏唱的那首歌曲。场景为秋天的那次,重点描述的是高高的白云。在所有的描述中,无论是比喻还是象征,作者使用了大量与草原生活相關的词语。仅仅是这些词语,甚至不在乎它表达的具体意义,就让我感动,就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大草原,——在那里,我生活到十七岁。十七岁那年,我来到了我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是的,这座建设于草原的城市,在生活中已经很少了有关草原的词汇,即使有,也是作为商业用语出现的,比如,“来自草原乳牛的好奶”、“来自草原羔羊的好肉”,很少再有那种草原的青青气味了。
对于大多数小说读者来说,小说中所有情节的感觉和体会,都是以其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展开的。也正因此,我多么愿意用我的笔把它们一一抄录下来啊!比如:青草,马兰花,芨芨草,牛粪,马群,淖尔,套马杆,奶酪,牧羊狗,百灵鸟,鹰,马奶酒,风,沙子,蒙古包,沙鸡,野狼,牧场,无名的小花、小草,勒勒车,牛奶,野兔,黄羊,野马,野驴,白骨,敖包山,盐,奶茶,手把肉,贝勒庙,喇嘛,那达幕……——如此等等,我不由地在阅读中发出一声空茫的感叹:我遥远的大草原啊!endprint
是的,我知道,这样的小说太缺乏情节或故事,作为一个聪明的作者,他必然要使其出现可能的转折。转折是从老妇人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侄子开始。这个酷似老妇人的剽悍的汉子让老妇人欣喜若狂,尽管他已经满面长了那种蒙古人的黑须,而且成家养子,但她仍不停地呼唤着孩子孩子,不停地用手抚摸着他,她朗声地与他说着蒙古话,大碗地喝着来自草原的蒙古酒,表现出一种失去常态的兴奋。她亲生的儿子,一个在大型钢铁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清瘦男人,默默听他的母亲和他这个陌生的表哥说着蒙语,虽然他可以听得懂,但他不会说,不会用蒙语与他们交谈。除了汉语,他还会说英语。同时,他不会喝酒,也轻易不敢喝酒,默默地听着,仿佛一个真正的陪客。
来自锡林郭勒的侄子带给她太多大草原的消息:
他说他的阿爸去世了,她流泪了;
他说草原上的青草长得比以前更好了,她流泪了;
他说他们家养的马已有一百多匹了,她流泪了;
他说他早就想来看看他城市里的姑姑,她流泪了;
……
不管侄子说什么,她苍老的面颊上都淌着热泪。她不停地问,不停地说,不停地喝酒,不停地流泪。难以让人置信的是,这位年迈的老妇人竟然不停地喝下了两瓶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白酒,但却丝毫没有醉意。夜已至深,她的儿子在浓烈的酒味中昏昏欲睡。她的侄子同她一样依然没有睡意,像那种典型的蒙古族汉子一样,酒越喝脸越红,兴致也越高。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妇人自豪而又神秘地对她的侄子用蒙语说:“我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孩子,你想不想看看我的八骏马?”
“八骏马?你的八骏马?”
老人安详地说:“是的,我的八骏马。”
在侄子的疑惑中,她举起右手打了个响指并轻轻地一声唿哨,门外忽地一下涌进了八匹狮子狗,环绕在主人和客人的周围,用舌或爪表示着它们的亲呢。
“你看,这就是我的八骏马。城市里没有马,只有它们是英俊的马,我的八骏马……”
老人慢慢地伏下头,哽咽起来,她喃喃地说:“我老了,走不动了,它们就能带我回家,回到我的大草原……”
凌晨时分,又是小说中曾经描述过的场景:八匹狮子狗排成梯形的队列,仿佛马一样踏踏前行,大约二米后的是那位身着古铜色蒙古袍的老妇人,此外,一左一右的是她的儿子和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侄子。他们在阿尔丁广场的中央跪下,遥望着被二十三层国贸大厦隔挡的东方,深情地唱起了那首蒙古族歌曲,只待她唱过一遍后,侄子就自然地融入了她的歌声。西装革履的儿子哼唱着歌曲的旋律,试图唱出蒙语的歌词。他们就这样不停地唱着,一遍又一遍……
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是冬天的一个黎明。一夜茫茫的大雪静静地覆盖了这座巨大的工业城市,空旷的广场一片肃穆和悲怆的感觉。还是我们多次看到的场景:一位穿着古铜色蒙古袍的老妇人步履艰难地走向广场,只是没有了那八匹静默而又威风凛凛的小狗。她仍旧在广场的中央跪下,面向被二十三层国贸大厦隔挡的东方。仿佛听不到她曾经苍老的歌声,她的嘴唇嚅动着,蠕动的轻微声仍旧是那首蒙古族歌曲。静静地,太阳升起。因大雪的覆盖和过滤,几乎日日昏暗不明的城市上空,变得透明而清纯,一两朵白云静静在飘,仿佛执著地追逐着更加遥远处的白云,——遥远的大草原深处的白云……
那首蒙古族歌曲叫做《成吉思汗的白云》。歌中唱到:
一朵白云从天空中飘去
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
温暖的太阳光芒万丈
照亮了草原照亮了大地
照亮了我的骏马
照亮了我内心的孤寂
一朵白云从天空中飘来
银色的月亮缓缓升起
慈祥的月亮澄明悠扬
照亮了高原照亮了湖水
照亮了我的羊群
照亮了我漫长的日子
骏马呵骏马,展开你无畏的翅膀
请带我追赶那片白云,越过千山万水
羊群呵羊群,升起你雪白的云朵
请带我追随那片白云,不怕霜打风吹
那是大草原的白云
那是祖先的白云
那是成吉思汗的白云
白云呵白云
我的成吉思汗的白云
对于这篇小说,我不知道该作如何评价。后来在标志着蒙古族特色的场所,比如酒店、歌舞厅之类,我多次发现了八骏图,或壁画,或壁毯,或者装饰画,材料与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整个画面展示了八匹奔腾在大草原上的骏马的形象,气势磅礴,给人一种震魂夺魄的感觉。我还知道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在他辉煌的生命里,也有八匹神奇的骏马。但是,小说有关的内容或情节,除了老妇人的古铜色蒙古袍和她的八匹小狗外,再无别的印象。只是小说的题目,让我回味许久,好像一首绝妙好诗中最美的句子,我一直试图以此为题来写点什么,但是写不出。从此,每当我路过阿尔丁广场,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仰望天空,对着那些散散淡淡的白云,我无数次问自己:哪一朵白云是我寻找的白云?
我的家也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我是汉人。
作者簡介
蒙原:汉族,1963年9月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祖籍河北。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诗歌、小说、散文、文艺理论等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全国多种报刊发表,并入选多种选刊选集。作品曾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或评奖中获奖50余次 。出版有《吉祥中国》(诗歌集),编著有电子书《蒙原作品集》(选集)、《诗学论集》(文论集) 、《事无巨细》(诗歌集)、《浮生心迹》(诗歌集)、《鸟语花香》(小说集)等。此外,曾组织创办专业诗歌网站《新诗纪》,曾与诗友创办《新诗报》,还与他人主编过《中国散文诗大系·内蒙古卷》等书籍。个人文学简历曾载录《内蒙古当代作家传略》等书刊。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954308/ 13947201163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