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天地大美(序)
现在,巴特尔先生的《一个思想者的远行》随想八卷本出版面世了。对于按惯常说法踏入古稀之年的巴特尔先生来说,这既是他诗性生命历程的一个亮丽标识,也是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厚重之礼,实在令人可喜可贺!
我和巴特尔先生相识有三十多年了。和文学界很多朋友一样,我一直认为巴特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作家,是一位诗人。巴特尔创作的突出特征,是作品闪烁的思想光芒和焕发的哲理魅力。他竭力探求和寻找的诗与艺术的哲学思辨,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作为一位作家,一位诗人,他的思想不是概念性的;他不规避时代维度,但又不是时代概念的传声筒。他的作品体现着生命和生活、诗情和激情、思想和哲理的完美融合,并寓含在独特的表现形式里。例如,“爱大自然,求大自由,得大自在”;“弯月是消瘦了的回忆,圆月是丰满着的憧憬”;“最亮的那颗星,不一定是最大的星,也不一定是离我们最近的星”;“赏月,吸引人们向高处看而忘却烦恼;观星,指引人们向远处走而不致迷失”;“善和恶走在同一条路上,最后分手时,善敲开的是天堂之门,恶推开的是地狱之门”;“我们拥抱信仰,信仰说:我是你心中的阳光;我们收获信念,信念说:我是你精神的脊梁”;“头脑是思想的家园,心灵是智慧的家园,灵魂是精神的家园”等等。完全可以说,巴特尔的游思,是诗意的游思;巴特尔的随想,是哲理的随想。这游思和随想,演绎着作家的灵魂,诠释着诗人的人生。
内蒙古被誉为诗乡歌海,诗和马是蒙古民族的两只翅膀。作为一个土默川的蒙古族人,他的内心保存着丰厚的民族记忆,蕴含着鲜明的诗性天赋。可以明显地感到,巴特尔的诗文透朗流畅,充溢着民歌民谣的风味。但他又不依赖题材,不囿于写什么。在他这里,民族性和地域性,不是远行的障碍,不是感受新知的藩篱,而是审美想象的依托,而是扩展艺术张力的介质。他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自然和情感,人生和心灵,道德和修养,精神和哲理,爱情和友谊,万事万物总关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总之,巴特尔追索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所以,他写出了独特的品质,写出了别样的风格,写出了深刻的思想,写出了诗化的哲理。例如:“生命是春夏秋冬的轮回,所以多姿多彩;人生是酸甜苦辣的勾兑,所以有滋有味。”“生命的极致,一定是站在了哲学的最高处;灵魂的美妙,一定是走进了艺术的最深处。”“有了人生的长度、高度和厚度,才有生命的数量、质量和重量。”“生命,信仰不变是难得的;人生,没有理想是可怕的。”“道德的力量,越朴素的越强大;品格的魅力,越朴实的越美丽。”“人生,是美丽的画;道德,是画的底色。”“向善的人越多越和谐,感恩的心越多越美好。”“一个思想者的远行,既需要寂寞的陪护,更需要孤独的相伴。”
巴特尔这厚重的八卷作品集,温暖心灵,引领精神,风华映人,从文本的内核、意蕴、结构到语言,流溢出经典性的品格。这和他一直热爱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他的为文很讲究排比、对仗、平仄和押韵,在语法修辞上的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使得他的作品渗透着直面世事、直面现实,直书感知、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清丽秀美,音韵和畅,尽情尽理,尽怀尽志。另一方面,他也深受俄苏文学和印度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普希金和泰戈尔,对他创作的影响尤为明显。普希金是意境开阔的生活歌手,泰戈尔则是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结合的典型代表。他们都在写祖国、人类、自然、城市、乡村、爱情和友谊中,琢句抽思,道出了人生和自然的真谛。巴特尔的创作,鲜亮地体现着这样的风格与蕴涵。可以说,巴特尔的创作在古与今、中与外的结合创新上是格外出彩和风格独具的。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说:“无论这些理由有多冠冕堂皇,都与作者的动机无关。这本书已经够厚了,无须再可以增加些什么。”在我遵嘱为巴特尔的随想八卷本写序的时候,想起了这段话。我所写的仅仅是我读巴特尔先生随想后的肤浅体会和收益而已,如果要高度概括的话,应该是这样八个字:春华秋实,天地大美!
二〇一二年金秋于北京
■ 巴特尔(蒙古族)
我与随想(代后记)
梦,是一种渴求,是人生追求最初的渊薮。
梦,温暖心灵,点燃生命,引渡苍生。
文学是我人生最初的梦,它美丽、漫长而平实。
我的文学梦,是从诗歌开始,由随想而升华。后来,诗与随想便成为我文学之梦的双翼。它们的不同仅仅在于:我写诗是有心栽花,它既是我最初的兴趣,也是至今的爱好;我写随想是无意插柳,虽半路起家,却一发而不可收,竟成了我生命的难舍和不弃。而且,写到后来,我尝试着把散文当诗写,有时也喜欢把诗写成散文的样子。另外,我还以为,随想写到最后,拼的不是语言,而是思想:思想的诚实,思想的深刻,思想的智慧。所以,我写随想,总想简约一点,美丽一点,意外一点,时而在“有我”之境,时而在“无我”之境,时而又在“有我”和“无我”之间。这里,“有我”和“无我”其实原本心灵是相同的,因为它的根本是“我”在,即“我”对生命和人生的感知与“我”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
从一九八五年至今,我先后共出版不同体裁的作品二十部。其中,从一九八七年至二○一○年先后出版有关随想的书共七部,即《沉思与随想》、《教育随想录》、《人生随想》、《巴特尔自选集·随想卷》、《随想录》、《戊子年随想》、《游思录》。这些文字,是我生活的况味、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也是我生命独特存在的形式和人生沉思的独语。关于我的随想,写来写去,写到最后,我给它的定位是“诗意随想”和“哲理随想”,以至渐渐形成了鲜明而别具特色的风格——“诗意”与“哲理”的相融,即诗与艺术的哲学思辨,或哲学思辨的诗与艺术。总之,我的诗意随想,是我的天堂,演绎我的灵魂;我的哲理随想,是我的宗教,诠释我的人生。
这次,《一个思想者的远行》随想文集的出版,是我近三十年所写随想的一个小结,也是前后所出有关随想七部书中所写内容重新整合后的一次全新展现。文集共八卷:自然卷、情感卷、人生卷、心境卷、道德卷、修养卷、哲理卷、社会卷。这是就其内容而言,而从形式看,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它在编排的形式上,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把散文的语句,用诗歌的形式分行排列,试图以徐志摩所倡导的诗歌的“建筑美”来更好地体现“诗意随想”的意境美和“哲理随想”的意蕴美。像近几年出版的《毛泽东箴言》、《鲁迅箴言》、《爱因斯坦箴言》一样。至于效果如何,只要能见仁见智,我就甚感欣慰了。另外,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即在随想文集八卷本出版的同时,还专门整理出版了有关随想的”评论集”一册,内容包括书序、书评、诗评和附录一、附录二共五个部分,以便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阅读随想相关内容时在思路上有所生发和拓展。
当然,在这部新书付梓之际,还有一些感谢的话须一吐为快。首先,关于书的序,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知名文学评论家包明德所写。感谢乡友、族友包明德先生的真诚、盛情和激励;真诚为友,盛情有爱,激励难忘。其次,要感谢出版社各位领导以及责任编辑王世喜对这部新书的特别垂青和倾情付出,感谢王占荣、廉信两位书友在书的装帧和藏书票的设计中分别所给予的无私相助。再次,要感谢诸书友、文友、专家、学者们对我随想一直以来的偏爱和携助,或撰文,或赋诗……这一切都给我鼓舞,给我信心,给我力量,给我方向。最后,特别要感谢广大读者与我一路前行,是你们对我所写随想的关注和深爱,或剪贴,或抄录;或转发,或互荐;或随身携带,或枕边相伴;或因其共鸣而会心莞尔,或因其相契而茅塞顿开……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温暖,感到欣慰,感到愉悦,感到幸福——所以,尽管我的随想首先是写给自己的,但它更大的愿望是能与广大读者分享。
人生有梦,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如今,我的文学之梦,梦还在梦中,我的创作之路,路仍在路上。回首过往,如果说第一本随想的出版为我开启了一扇门,那么之后陆续出版的六本随想就是一条路。所以,我将继续写我喜欢的文字,让思想沐浴日月,穿越四季,一路远行。远方,有梦光明的际遇;远方的远方,有梦灿烂的期许。我想,梦想是一块圣土。随想,就是那条引我回家的风光旖旎的漫漫长路,就是让我眷顾而日夜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二○一二年农历八月十二于秋实斋
〔责任编辑 杨 瑛〕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