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荣的散文
□余翠荣

余翠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就职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科技文化处。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河套灌区·科技与文化》编辑。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有散文、诗歌、小说作品100余万字,并有多篇作品获奖。2010年出版散文集《今夕何夕》。
才 女
顾名思义,才女谓之有才华的女子,抑或才华横溢的女子。历史上知名的如李清照、鱼玄机、薛涛、谢道韫;近代的有张爱玲、萧红、林徽因、石评梅……她们遗世独立、冰雪聪明、才情卓绝、率性率情,不仅能写一手漂亮传世的诗文佳作,人生也是千折百回、凄婉动人!对于才女,我是敬之且怜之。敬:不仅才女在资质上具有先天的灵性,可谓兰心惠质,后天更是饱读诗书,博学广闻。虽不及才男那样忧国忧民,殚精竭虑,却也是少不得为国操心的,如以文字激扬天下的民初才女吕碧城,如舍身取义的秋瑾,她们就是以关注国家命运,禀民族大义而扬名的。怜:是因其虽才华出众,却似乎向来没有什么好命,不是一生颠沛流离,就是郁郁寡欢,孤苦而终。张爱玲如是,萧红如是,即使说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虽然在初嫁之时还算完满,但是晚景也还是一样凄凉。
想来才女的命运如此多舛,虽然与她们的人生境况有关,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来自男人吧!历代才女追求爱情的勇气丝毫不逊色于男人追求权势的勇气。一个女人无论多么有才,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男人这个社会主体对象上的。而大凡有才华的女子,她们追求的爱情自然不是柴米油盐、男耕女织、凡夫凡妇的生活,而是要有内涵、有质地,或吟诗作赋,或伤春悲秋。这就使得能够和她们酬唱的男子势必要有更高的才华才好。而现实是,有才的男子本来就少,不易觅得,即使觅得了又如何?自古文人多薄幸,才华出众的男人既多情也无情,虽然他们也喜欢有才华的女子,但是欣赏的多,爱慕的多,玩味的多,与之偕老的却不多。所以,多数才女不是被辜负了,就是所托非人。看古今的才女,有几个在爱情上可以修成正果的,痴心如薛涛,终其一生没有再见到弃她而去的元稹;多情如萧红,爱过的男人几乎全部给她造成伤害。对爱情看得透彻,如张小娴;对男人分析的精辟,如施叔青,哪个又获得了真爱情呢?如铁凝这样的才女,也是在年逾天命之年才觅得佳偶,纵然结局还算圆满,但是曾经那么多年的大好时光,却是在茕茕孑立中度过的,女人最珍贵的年华有限,爱情来得太晚,未免缺憾。
张爱玲说:“才女,一个悲凉而美丽的手势!”我想这不仅是对她自己人生的写照,也是对大多数才女命运的注解!
看到过一本书,名为 《美女 淑女 才女》,书中作者大多是当前颇有名气的新锐女作家,且个个玲珑剔透,才貌双全。其中有一篇文章给我印象颇深,文章说:“女人的一生,不能埋在谁的怀里,谁知道会不会给错了人呢!不如就埋在文字的怀里吧,那一定不会错!”由此看来,现代才女的心态和目光已是远非古代才女们所能相比的,但也还是透着一丝无奈——埋在文字的怀里伤脑,埋在男人的怀里伤心,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其实在所有对女人美好的称谓中,其他如淑女、美女,我尤其对于才女感觉有一种心疼……淑女,因为恪守规范,温婉贤淑而受到大多数人的推崇,所以一般能够嫁得好,相夫教子,一生无忧。美女,因其天姿国色,倾国倾城,自然是受人簇拥,恃宠而娇,也多可出入豪门,尽享奢华。唯独才女,不仅心性甚高,目下无尘,且多有理想,多有个性,所以在起点上便比其他的多了几分孤独与荒凉。
因为写过一些文章,也常被熟识的人谑称才女,听来虽然受用,内心其实不然。对此,一好友直言:你就知足吧,说你是美女,有嘲讽之嫌;说你是淑女,明显火候不够;说你是才女,那真是给足了你的面子。才,这个概念本来就很抽象,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是此方面的才还是彼方面的才,根本无从稽考嘛。
听她一说,我如醍醐灌顶。再听到有人喊才女,便会哈哈一笑,欣然接受。本来嘛,说的人虚虚实实,听的人真真假假,说你才女,总好过说你是美女。
美 女
写美女,我想我实在没什么发言权,自己又非美女,做美女的感觉如何无从得知,写来只怕是“文人论武事,纸上谈兵”。但也有人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此比喻稍嫌不雅,但是旁观者清,也许置身事外 ,才更能明察秋毫。时下算得上是一个美女盛行的时代,美女作家、美女歌星、美女主播不时充斥耳畔,走到大街上动辄就会听到喊“美女”的声音,不过你千万别回头,十有八九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有一次居然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在买菜时喊四十多岁的卖菜妇女“美女”,喊的人面无表情,许是喊惯了口的;被喊的人荣辱不惊,似是习以为常。按说这也不足为奇,如今人们使用美女这个词就和若干年前人们使用同志一样,喊你的人不见得就和你志同道合,那也就是一个称呼。
我对美女一词的泛用是反感的。有时候在网上,有人和你打招呼,很自然的就是一句:“你好,美女!”我反问:“你见过我?”回答“没有”。我说:“没见过我你喊什么美女?美不美你知道了?”对方悻悻。不过再想想,现在的潮流是这样,你不让喊美女喊什么?小姐是断然不能使用了,大姐似乎也不受待见(我就不喜欢别人喊大姐),女士又太正经,师傅就更离谱了,难道你让他喊 “同志”?不吓死人才怪!
当然,现在称呼女人美女也许并不为过:高质量的化妆品,精美的时装,再加上各类指导你怎么护肤、着装、瘦身的报刊杂志,简直就是琳琅满目,只要你不囊中羞涩,整一轮下来,纵然先天条件不足,也管叫你旧貌换新颜;姑且不论还有可以打针去皱,动刀子整容的。走在街上看过往的女性,无论是花季少女还是成熟少妇,个个都是千娇百媚,姹紫嫣红,各具姿采。只要你不拿太专业、太挑剔的目光去看,似乎还真是美女如云。有人感慨,现在的女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我马上反驳说,应该说现在的男人赶上好时代才对,提前三十年,看到的女人都是灰蓝一片,且个个横枪立马,岂会有此眼福?
美女自然都是以貌美为前提的,但美的类型却各有不同:有高贵典雅的美,有清新脱俗的美,有粗犷野性的美,也有妩媚妖娆的美。如果把女人的世界比做一个大花园绝不为过,可谓什么样的花儿都有,一千种花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美丽。不能说雍容华贵的牡丹就一定比自怜自哀的狗尾巴花美,这完全取决于欣赏的人更喜欢哪一种了。最厉害的美女应该是那种有一点才气的美女,你想,长得已经是颠倒众生,再加上一分才气,岂不是如虎添翼。有一个笑话:让一个读者看一个女作家写的文章,此人看后说写得一般。又让看其照片,登时惊为天人,大叹:长得这样美,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才女呀!当然,如果没才,有财也是好的,美貌又多金,一样骄人!
不可否认,我也有过喊人家美女的时候,一次是朋友新生一女,前去探望,看到那样一个粉妆玉琢的小生命出现在眼前,对着你浅浅一笑,你无法不被融化,不被感动——那是一种浑金璞玉天成的美丽。另一个我曾喊过美女的是作家陈慧明,她已年过半百,人生历程相当坎坷,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是当你看到她的时候,你看不到悲苦,看不到困顿;看到的只是饱经沧桑后的历练豁达,以及岁月沉淀下的智慧才情。面对这样一个女子,即使不再年轻貌美,你怎么能不认为她美丽呢?据说美国《人物》周刊评选全球五十位美丽女人的时候,年过七十岁的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击败众多年轻貌美的女星位列其中。有道是酒愈陈愈醇,而有一种女人好比佳酿,亦是历久弥香。
有时候也听到男人抱怨美女缺乏,我便告诉他,从来都不缺美女,缺的只是发现美女的眼睛。许多时候美女的多寡男人自己也得负一部分责任;如果这个世界上人口占一半比例还多的男人的审美水准一味只是追求女性的年轻貌美,那么,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便会花过多的时间和心思用在容貌和衣饰的装扮上,而忽略了内在美的修养。谁能一辈子都年轻呢?一旦年岁渐长,难免不变成言语乏味、面目可憎的妇人。当然,男人的审美是否健康也很重要,古时不是就有一个男人因为喜欢女人腰细,结果饿死了很多宫女吗?所以,男人也要多多检点自己才行!
淑 女
出生七十年代的女子,大多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淑女情节。因为那个时代父母对女孩子教育的信条就是温良恭顺,文静内敛。所以小的时候大声说话常常会遭到呵斥,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使如此,在那个年代能成长为淑女的也是廖廖无几,尤其是农村的女孩子,成长的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都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比如农妇以及小商小贩的女子就很少有人说是淑女,毕竟环境造就人。成就淑女我认为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自然是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如果一个女孩子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劳务,整日为养家糊口奔波,言谈举止未免粗糙,从气质上就输了一着。其次是要有良好的文化条件,没有受过教育,不读书的女孩子即使性格上先天文静,因为缺少内涵,还是会显得苍白。第三,是遗传的条件,如果父母皆是粗声恶气之人,你很难指望子女说话会柔声细语,而且这样家庭出来的女孩子很容易有暴戾之气,与温良贤淑就相差甚远了。当然,外在因素也是一个方面,一个皮肤欠白皙,五官线条粗犷,身材粗壮的女孩子,你也很难将她和淑女联系在一起。
我出生在农村,甚至在整个成长期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虽然没有为养家而劳顿,也受到了正常的教育,父母也不是粗声恶气之人,但是与淑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除了上学,其余的时间就是帮助父母干家务活,间或也帮着干一些农活,书籍几乎是稀罕之物,更遑论艺术方面的熏陶了。父母的教育基本也是粗放型的,他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这方面。那时一个村子大概也出不了一个淑女。回到城里以后,接触到一些有良好成长背景的女孩子,发现她们在言谈举止、见识修养、着装品位方面的确不同,明显的例子是从来不讲粗话,待人彬彬有礼。长大以后开始接触到大量的书籍以及各类影视作品,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拓,对淑女这个概念便有了一个明显的认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按着淑女这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虽不至于轻颦浅笑,但言谈举止还是甚为拘束。不过如此一番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发现这样做并不使自己很快乐。我应该属于那种生性率直、开朗明快的人,而做淑女便是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套入一个模式,自然是笑不能开怀,恼不能怒目,难免觉得如芒刺背,浑身不自在。有一天看到席慕容写的一篇文章,叙述她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对自己开朗的性格不满意,一直期望成为一个淑女一样的女孩,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最后终因天性不在这一方,以失败告终。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哑然失笑——以席慕蓉这样才情的女子尚且不能做到,况乎我等!
说到淑女,我的一位朋友堪称典范,无论相貌气质都是得天独厚——身材纤细,皮肤白皙,长长的头发松散地编一个麻花辫垂在脑后,一副宽边眼镜平添几分斯文,说话永远都是面带微笑,慢条斯理,不温不火。对于她,我们一帮好友可谓又爱又恨;好歹大家也是读过几天书的人,也算得上略通礼仪,可怎地和人家一比,就不那么淑女了呢?不过再一细想便又释然——想来这淑女也有天生的吧!
在我的印象中,被公认的淑女似乎是奥黛丽·赫本。她不仅以演《窈窕淑女》闻名遐迩,本人也是举止优雅,知书达礼,晚年更是因为从事慈善事业而获得交口称赞。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淑女,赫本曾经这样建议:如果你想红唇诱人,请说善意的话;如果你想明眸善睐,请看别人的优点;如果你想身材苗条,请与人分享食物;如果你想秀发飘飘,请让孩子每天用手指梳理一次;如果你想仪态优雅,走路时要时刻想着,你不是一个人,有一群朋友在关心着你。
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在我使劲琢磨淑女的当儿,据说淑女的时代正在过去,熟女的时代来临了。熟女——绝对是一个新名词,字典上没有。到百度搜寻,知道了一点大概,意指那些经济独立,思想成熟,自信、知性、有修养、有品位,有才华而又有柔情,有内涵而又风情的成熟女人,诸如徐静蕾、刘若英以及杨澜、张曼玉之类的人,涵盖的内容似乎更加广泛。看来时代在进步,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才刚刚走出淑女情结,又冒出了熟女,应接不暇呀!
闲话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物争议颇多,甚至是贬多褒少,那就是——吕布。吕布是三国中武功最好的,长相最俊的。他拥有当时最美丽的女人,拥有最好的坐骑;他曾一度叱咤风云,也一度声名狼籍。在整个三国故事中,“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凤仪亭”,都是相当精彩的段落。吕布,也是三国中被塑造为戏曲人物最多的一个。后世对吕布的评价,大多是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在很大程度来自于老罗的影响。事实上,吕布不仅勇武过人,而且也颇有才略。《英雄记》中记载他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人追杀,“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默被,谓为已死。”从中可见吕布不单有勇,也是善于用计的。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密谋取兖州,再夜袭徐州;袁术攻打刘备,他在分析形势以后出手相助,都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所能做出来的。《英雄记》中还有一段对于吕布的记载。吕布投奔好友张杨,当时郭汜、李傕通缉吕布,张杨属下有所心动,吕布知道后做了如下举动:“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人们对于吕布有勇无谋的说法,许多时候是因其过于骁勇,掩盖了其在谋略上的才华。说吕布反复无常,因其杀丁原,诛董卓,几易其主。吕布杀丁原转投董卓,不义是肯定的,却带给了他很大的成功。吕布在丁原处时,是一个主簿,确切点说是一个相当于文书档案管理员之类的角色,其勇武并不见得很被赏识;董卓当时代表的是中央政权,比起诸侯有不可取代的影响力。吕布转投董卓后一跃成为骑都尉,后为中郎将,这从吕布自身来考虑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举措。当时杀丁原的还有高顺、张辽、侯成、魏续、宋宪、郝萌、成廉等,应该说这是一次集体叛逃。吕布跟随董卓初时倒是一心想为其效力的,但是他老人家占有了小吕心爱的女人,所以引发了小吕与他执戟相向。事实上即使没有貂蝉的出现,吕布又能跟随董老板多久?董卓残暴不仁,火烧洛阳,大戮百姓,十八路诸侯纷纷起而攻之,吕布杀董卓也是顺应时势。乱世之时,反复无常,以利弃义者并不鲜见,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也都有过此举。说到吕布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倒是毫不为过。吕布因貂蝉杀董卓,为天下男人不齿,却令女人羡慕——不肯为功名利禄把心爱的女人拱手让人,倒也不失为一个血性男子。吕布在下邳决战曹操,陈宫献计,吕布认可,终因妻子哭哭啼啼的一席话放弃,委实是显得儿女情长,难成大器。据说汉高祖刘邦在逃亡的时候,为了减轻车的重量,几次把老婆孩子推到车下,自己一个人逃生;刘备被敌人追杀,也是抛下了妻子儿子溜之乎也。三国是一个典型的男人时代,吕布却在这个时代因女人落得千古骂名,因女人功败垂成。
三国中,吕布是一个令人爱之恨之又怜之的人物。他骁勇善战却又野性难驯。他“辕门射戟”救刘备于水火之中,又趁刘备外出夺取徐州还一度打得刘备仓皇逃窜;多次投靠袁术又多次对袁术攻伐,搞得袁术狼狈不堪;他发动兖州之变,起兵对抗曹操,险些把曹操逼到无家可归的境地。他一度为袁绍利用又被袁绍所猜忌,几遭陷害;他一生争霸不成,却又不遇明主。纵观吕布的一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人——项羽。他们武功盖世,他们至性至情;他们以精彩开场,又以悲情谢幕;他们过于依恃武力,而少于韬略;他们快意恩仇,却难成大业。他们是那个时代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绚烂。
相信把吕布排在三国兵器谱第一不会有人有异议。吕布虎牢关战三英,十八路诸侯如同草芥,一些成名多时的大将,在吕布的马前走不上三个照面就销声匿迹了。辕门射戟,大将纪灵被他如小孩般掌控;他曾以一敌六大战曹操六员上将全身而退。在河北作战,把号称无敌的黑山张燕打得落花流水。《英雄记》中记载他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人追杀,出现:“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可见吕布之悍勇无人能及!《三国志》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布,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吕布对自己的武勇也很有自信。说吕布是那个时代的战神毫不为过!
“三姓家奴”——是张飞说吕布的。吕布夺取徐州,赶走张飞,对张飞来说是奇耻大辱!打不过还不能骂吗?只是这一骂不要紧,足足影响了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吕布的看法。事实上“三姓家奴”只是张飞发泄个人恩怨的一种说法,用到吕布的身上未免有失公允。《后汉书》记载吕布并非丁原的义子,而是汉朝官吏,是丁原的部下。董卓对吕布亦无养育之恩,认其为义子也只是笼络人心的一个手段。如果说白门楼刘备一言使吕布丧命,张飞一言却使吕布丧名。相信吕布泉下有知,一定会后悔当初夺徐州,惹下此兄弟二人了。
吕布的一生可以说无大略亦无大过,他没有曹刘那样的雄才伟略成就皇图霸业,但也没有屠城坑卒,亲信小人,鞭挞部下的恶举。他并非完全是陈寿所说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李郭破关,吕布没有独自逃跑,而是招呼王允一起走,并且“苦劝”;陈宫与郝萌同谋背叛吕布,吕布过后并没追究。张辽是曹操手下极其喜爱的大将,但在吕布死前一直追随着吕布。高顺、陈宫为吕布慨然赴死;庞舒在长安城破后为吕布私藏家小;张杨一度想出兵协助吕布,这些人对吕布的忠义说明吕布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三国志·曹瞒传》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应该是对吕布比较真实的评价。
吕布最后死于刘备之口,看似刘备对曹操的提醒,实则是出于刘备的私心。吕布夺徐州本令刘备耿耿于怀;而当时曹操又是刘最强势的对手,如果曹操一旦收了吕布,无异于如虎添翼,以后恐怕就更难对付了。刘备是惯用心计之人,岂会不明白这个。走下战场的吕布遇到刘备,是注定会输的;如项羽遇到了刘邦。
吕布的一生,最成功的是诛董卓,不仅使他得到了天下第一美女貂蝉,并一跃成为温侯;最失败的是被困下邳不听陈宫言,最后兵败人亡;最得意的是“辕门射戟”;最后悔的是“辕门射戟”;最威风的是虎牢关力挫十八路诸侯;最气馁的是被凉州人追杀,一度无立锥之地;最受肯定的是他的勇武;最受争议的是他的人品。作为一个武将他排在第一位,作为汉末群雄割据时的一方诸侯,他排在曹操、刘备、袁绍之后。玩政治他不及曹操,玩谋略他不及刘备,但他却是那个时代最具传奇的人物,无论是他的武功,还是他的爱情。相信没有吕布的三国,一定会黯然许多。
〔责任编辑 阿 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