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林
村后山坡有一片柞树林。
每棵树,个头不高,只是丈把高,矮矮壮壮,深深地扎根于贫瘠的土石之间,不但在春天生长,而且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绿蓬蓬的,就像山坡上的绿色棉被。
这种树,一片片,一丛丛,一队队,毫无逃逸分离之意,一个劲地相互拥抱,因而产生了不可摧毁的力量。
高贵的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柞树林也能引来无数的飞禽走兽。常有野兔、野鸡、野猪、沙半鸡以及狼、狐狸栖息其间。看来,柞树林似乎是他们的故乡,乐园。雪后的日子,柞树林深处沙半鸡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足迹,是他们觅食、戏闹一阵之后留下的;野兔开辟的细长、弯曲的跑道十分清晰,是他们在寒夜里奔跑而留下的;还有野猪深浅的足迹,是他们为寻找柞树籽粒充饥,横冲直撞一阵之后留下的;还有一些浅浅的条沟,那是野鸡在外面被猎枪击伤之后,拼命地钻入柞树林保命而留下的。
春秋季节,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风,卷起漫天尘沙,呼啸而来,这时,柞树林怒不可遏,发出嘶鸣,嘶鸣中没有一点哀怨,充满雄壮。那雄壮的声音犹如千军万马在反击,给人以震撼。夏季,放荡无羁的山洪,如同发疯的雄狮从山顶狂奔而下,柞树林愤怒了,用密密实实的躯体阻挡,筑成铁壁铜墙,洪水淫威不得不减弱,山下村庄、农田得以保全。柞树林,岂不是山村、农田的护卫队!
我爱故乡,深深地爱着故乡的柞树林。请容我懈怠一会儿,坐在柞树林旁静静地沉思:他们属于草木一类,但仿佛担负着哺育大地的重任,使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门前流淌的小河
我家住在小山村。门前的一条小河,掷花飞雪,跳珠溅玉,不分春夏秋冬,长年流淌。小河为山村镶嵌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门前流淌的小河极具穿透力。其源泉在兴安岭的腹部,穿过层峦叠嶂,越过密林草滩,跨过平原峡谷,来到村西沉思片刻,拐了一道湾子,从门前缓缓流过。
门前流淌的小河洁净透明。山村的秋季山风呼啸,沙尘飞扬,但小河石粒见底,清沏透明,毫无杂质,一尘不染。
门前流淌的小河,充满活力。春天的日子,旱魃为虐,井水枯竭,小河却河床盈盈,哗哗流淌,人畜饮水全靠它了。夏天来了,山村妇女纷至沓来,洗发洗衣,一片欢声笑语在河边激荡;儿童们赤条条地跳入河里洗澡游泳——蛙泳、仰泳、狗泡不一而足。刚刚学步的小囡小囝把纸扎的小船放到水面,小船带着孩子们的理想驶向远方。在孩子的心目中,小河是从山村奔向外面世界的桥。
门前流淌的小河,有自己的个性,有缓有急。平缓处沉默无语,蔓延流泻;小河受阻,冲过之后便生出“惊涛骇浪”,也许是对阻力发出的愤慨。
门前流淌的小河,奔向何方?它奔向水族妈妈——黄河,让黄河的水变得更加辽阔、深邃,浩浩淼淼。
我走到天涯海角,门前流淌的小河永远在心田上流淌。
勒勒车
我写了“勒勒车”三个字,蒙尘的记忆便鲜活了。
往昔的年代,家乡的主要运输工具,非勒勒车莫属。乡间的路上经常看到老牛拉着勒勒车缓缓前行的景象。
勒勒车何年降生,文献不足,无从考究。
多少年过去了。往昔的日子,勒勒车带给人的好处多多。村民的每日生产生活,仿佛须臾不能离开它,或运载柴草,或装载苞谷,或搬运迁徙的家当,都需要它。勒勒车,还有“穿山甲”的特性:迢迢山间路,崎崎岖岖,难以行进,勒勒车只要被老牛拉着,从不停止车轮的转动,终究要达到目的地,没有半点“行路难”的喟叹。它发出的轧轧声,分明是不甘寂寞的宣言。
勒勒车曾装载村民的快乐,也曾装载村民的伤疼。自古以来婚姻嫁娶总是与车相关联,《诗经》中记载:“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是一位将出嫁的姑娘向其心爱的人发出的呼唤:“你打发车来,把我的嫁妆拉走吧。”事实也是如此,据说,多年以前,村上有一个青年套上勒勒车从百里外的山村迎娶心上的人。没想到,迎亲车在返回的路上与土匪相遇。土匪头目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新郎,把新娘抢走了。如果勒勒车速度快一些,完全可以逃过这一劫。多年过去,待到五星红旗飘扬在神州的时候,土匪头目被处决。新郎与心上人新娘经历磨难之后,终于聚首,可悲的是他们俩人已经越过了“春风一度”的年华,脸上刻满深沟浅壑,深沟浅壑里贮满俩人的思念。
今天,山间公路上奔跑着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一个赛一个,缕缕行行,似乎是拧不断的麻花,让我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升腾活力,让我目睹了古老的村庄走向现代化的倩影!
勒勒车渐渐地销声匿迹了。有的安详地卧在牛舍羊圈一侧,有的闲置在蒙古包之旁。他们是那样自得惬意,因为引来了众多的、超凡的“兄弟姐妹”。在“车族”中,勒勒车算是先行者,我始终以敬佩的目光看着它。
〔责任编辑刘广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