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诗与思:消解于无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岩期刊杂志 热度: 22535
一苇渡海

  一

  读完何小竹的诗,我出门去抽了一根烟。

  这有点像何小竹在诗里写的情形。在波佩兄发来的何小竹的36首诗中,大约有七八首写到抽烟,其中一首还以《吸烟者》为题。“不点燃一支烟/他没法跟人说话”(《吸烟者》),看来我吸烟还没到何小竹那地步。作为吸烟者,很难说清这抽烟究竟为了什么,激动?不是;烦恼?不是;有所寄托?烟能寄托什么呢。总之何小竹给我的印象就是动不动抽烟,就像整日里无所事事,颇有烟雾缭绕不了了事的味道。

  此前我知道成都有个叫何小竹的诗人,但没读过他的诗,对这个诗人一无所知。现在我一看,哦,何小竹经历蛮复杂的,干过不少行当,出了不少书;但至于他现在干什么,生活和写作状况如何,我还是无所知。我如散步一般不緩不急读完他的诗,心如止水,读完最后一首《沉默》出去抽了一根烟。

  我得说沉默是个好东西,言多烦人嘛。说真的,诗真的不是个要公开谈论的玩意儿。一人一生活,一人一首诗,多隔膜呀。你谈别人的诗,能谈出作者的初衷嘛?不能。你谈别人的诗,你有你的理路,你的理路得让多少理路让路,才算不仅是个人玩玩了事。谈话,词有所指很容易,词如所是就难了,一说出来就是个歪曲的把柄儿。所谓诗评,自打嘴巴不要紧,大多对作者是很暴力的,对社会读者也未必是什么有营养的果子。我不揣冒昧地想,诗人何小竹大概情愿去多抽一根烟也不愿去多看一篇诗评。很简单,抽烟对抽烟的人来说舒服,正如喝酒对嗜酒的人舒服一样;而读诗评,得忍受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事实上就是跟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拉呱骚劲跑——拉呱是有骚劲的,在习惯沉默的人面前多讨嫌啊。

  “我一直有个观点/沉默比喧哗更有力量/但我不能表达/表达就是错”(何小竹《沉默》)。“沉默比喧哗更有力量”好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观点,不算是何小竹独有的。其实真正的沉默者是不会去比较什么与什么哪方更有力量,沉默就是一个自足的状态。这个观点也无须表达,表达就不是沉默,是“有话要说”,是寻找倾听、寄望于听众的。何小竹说“表达就是错”,这个“错”当可作悖论讲吧。有没有绝对沉默?有,死亡。活着而沉默——要调和这一点,除了闭口不言而形诸文字似乎再没什么好法子,诗恰是“沉默”的优先载体。

  是波佩兄让我发一发拉呱骚劲的。碍于他的好意我沉默不过去。

  这天寒地冻的,吞云吐雾才是轻松的活计啊。

  二

  前段时间听说有两个著名诗人说了句著名的话:写诗就是说人话。这话传得很快,认可的人真不少。我一听,嗨,这话反对不了。诗人是人,是人就得说人话。反过来推,不说人话那还是人吗?人都不是还谈什么是诗人。但是且慢,越是简要如箴言式的话越有难消化的成分。什么叫“人话”?屈原有屈原的人话,海子有海子的人话;莎士比亚有莎士比亚的人话,曹雪芹有曹雪芹的人话。不同时代、不同语种之间,话说出来,即便意思一样却也有千差万别的说法。同一时代同一语种,也要允许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你硬要强调你说的是人话别人说的不是人话,你能得多少便宜呢?

  我之所以要辩一辩,也不是为谁打抱不平,而是想说一个可能的事实:越是想说出一个真理,话语往往提前出卖真理的漏洞。包括我现在说的。有些诗人有先见之明,早发现语言一经表达就会散逸其真,也就是不能做到海德格尔所说的“词如所是”。策兰就把自己的诗之生发说成是“呼吸间隙”,呼出的气还是吸进的气吗?换了气了,所要说的散逸了,不能还原到出发点了。策兰有他生存境况的特殊性,但语言在表达过程中不被还原,似乎什么生存境况都有可能。人不能不要语言,但语言往往在表述中失其所是。生活中,我们总被人打招呼“不要听某某胡说”,所谓“胡说”与其说是“假说”,不如说是“表象说”。策兰式的呼吸是表象的呼吸,这是人摆脱不了的处境。

  另一个是有用的话。有用的话就是说服人的话,这可是海德格尔说的。有用的话恰恰是表象赋予的“有所用”,是从表象中来的,是对表象漏洞最好的利用。有人以为表象是要不得的,应该远离的。呵呵,远离不了,人基本在表象中生活,或者说生活就是表象。表象之于人就像水之于鱼——水也是鱼的表象。正是这样,在很多诗歌大师那里,诗不是为说服谁写出来的,诗一旦能说服谁诗就有用,这就麻烦,诗就混同表象,本真的东西就没有指望捕捉到。所以一些大诗人总是说,诗是无用的东西,唯其无用抵达本真。正是诗——唯有诗可能抵达本真,海德格尔就给了诗一个无用之用:诗是此在的基础,诗的语言孕育历史。在没了上帝之后,诗就替上了上帝的位置。你看,上帝是不要说服谁的。上帝既是表象也是表象之下的本真。

  三

  啰唆这么多还是没说到何小竹的诗,真TM瞎扯误事。起初我很好奇何小竹的诗写些什么,通读下来,耶嘿,没写什么。没写什么是指没写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要紧的事,也没写对别人、对社会要紧的事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何小竹的诗里没有震聋发聩的东西。他告诉你的《好消息》就是天亮时梦见自个勃起的鸟事,这不就是一个不由分说的生理反应嘛;他《失眠的理由》——哈哈,“只是不想睡/害怕睡着/所以故意睁着眼睛/拖延到天亮”。这大概算是失眠最纯粹的理由。就这么个理由,抵消了千千万万似乎更“正当”的理由。何小竹似乎对我们所命名的高尚的东西、悲摧的东西,或者美名为“真理”的东西不感兴趣。我不免暗忖:如果何小竹的诗不公之于众,他的写作就是一个纯粹的个人事件,对于他人,对于社会,他的话语就是个“零”。他说与不说,写与不写,都归于“盲点”“静音”。

  人总有一种自我良好的错觉,以为自己是“人际关系”的,以为自己的动与静对周围环境、对大一点的局面是有影响的,是有能量交换和牵制的。其实人大部分时间外在于“人际”,你的得失悲欢是无关乎别人感受的,是边缘到“无”的,所谓“隔壁的事你不知”。我们回头看历史中的人,有名的人也是抽象的;无名者就不用说了,与其说是历史的一部分不如说是历史的影子。不错,人构造了历史,但人是历史的影子,这是让人难堪的。

  我当然不知道何小竹作何想,但他写的就是他日常某个时间点的琐屑,写作在他那里似乎就是个“记录”。在何小竹的记录里,你读不到“为什么”,为什么事情是这样的或那样的,为什么要记录。没有为什么,也就是取消思考、取消意义追溯。我不知道何小竹与传说的成都“废话派”有什么干系。确实,除非何小竹作为一个特别的人你特想了解,不然他写的东西基本是废话,也就是不说也罢说了也白说的话。他写的东西甚至废到能反过来教育你:废话是一种美德。但也可以利索地打发他自己:废话就是滚蛋,或“OK,离我远点”。这里引何小竹的一首诗:

  马饮酒

  气死我了,他说

  真的是,气死了,太气了

  他说,现在讲起来

  都还气得很

  我咋个会这么气呢

  真想放一把火

  把整个西昌城都烧了

  我是不是有问题啊

  他像是问我,又像是问他自己

  他是我的老朋友

  名叫马饮酒,此时

  我们正在一个饭桌上喝酒

  他说前天他在西昌吃面

  吃完后上车

  有人凶巴巴地来敲他的车门

  问他要两块钱

  他问两块什么钱

  那人说,停车钱

  天哪,他说,我就停在这里

  吃了一碗面

  你就要收我两块钱

  他就是被这事给气到了

  他要求我把这个事

  写下来,写成一首诗

  我答应他,一定写

  “他要求我把这个事/写下来,写成一首诗/我答应他,一定写”。写什么了吗?似乎写了又似乎没写。他的确把朋友遇到的鸡毛蒜皮的事写了,如实还原了,但也就这样。至于为什么写,意义在哪,“一定写”为何是“一定”的,看不出来,也许何小竹根本就没想干嘛要“一定”。“煞有介事”被还原为“就那点破事”。何小竹似乎在说:就那点“破事”主导我们的日常,吐纳之间空气污浊一小团,又迅疾还原到无味的清浊莫辨的空气中去。

  试想一下,如果这首诗包藏了“为什么”,那就带出了写“马饮酒”的意义,一首诗就朝某种意义奔去。但看来作者不打算要什么意义,就像马饮酒把自己遇到的事说出来,也没想要什么意义(譬如要点公道什么的)。这有点像吸烟喝酒,是不问意义的行为,让时间如水流逝的行为。在《我的词汇其实是很少的》一诗中,何小竹写道:“写出来都没啥意思/客观描述,见什么写什么/词汇似乎会多一些/多是多了但又怎么样呢/还是厌倦,还是/烦躁,写和不写/都淡毬不腾”。这大概算是他关于自己写作的一个交代。“淡毬不腾”也就是不在意,不放在心上,怎么着都行。联系前文说的,诗是无用的东西,既然无用,当然怎么写都行,怎么写都不外乎“人话”。人一旦乐于自言自语,说什么都行,说的方式,说的手段技巧,都是“所言”的额外负担。那么何小竹所谓“词汇少”,说事的“删繁就简”,可不可以理解为内心欲望的削减呢?我看可以,无所求要那么些花花肠子绕干什么。

  何小竹的叙事有点“表象自见”的意思;但叙事挟裹的一份厌倦,厌倦之下对意义的消解——语言流动的水质特性,又有从表象撤退的意思。在我看来,这不是因畏惧而生的心理退却,而是诗意语言欲穿透表象向本真回归。这后一句不是对何小竹说的,而是就其诗歌文本的语言素质说的——“无所用”的语言就是趋向本真的回归之途。

  四

  实话说,我写这篇画骨不成画皮不像的文章还真轻松。我时不时出门抽根烟,或在零下好几度的空气中打几下拳,空气没影响我,我也没影响空气。嗨,放不下的东西才左右情绪波动。时间是有的,但未必总要时间对表。我有点奇怪何小竹说的这句话:“写诗是为了记住一些时间,每一首诗都代表一个特殊的时刻,累积起来,就是一部‘时间表”(何小竹创作谈《诗歌与时间》)。他有记住一些“特殊的时刻”的想法,这个想法也算是对个人“生命轨迹”的留意。这一点不算特别,田螺都想画一条自己的痕迹,当是上帝赋予生命的本能之一吧。我在“时间表”的“表”字上停顿了一小会,作为时间的人为刻度,无疑也是时间的一个表象。何小竹对时间表的留意,反映生命在时间中到底不是流水,而是获得时间意识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对时间本身是无奈的,但活在当下,生存苦长,又不能不对“表”。

  有何慰藉可言?但即便这样,人也要活下去。很难看出何小竹的诗歌写作有难以为继的时候,恰恰相反,他似乎随时随地随便一念都能成诗:

  一首诗

  今天,不睡午觉

  写一首诗

  但写什么呢

  我离开客厅

  转到书房

  看见了小木

  它趴在书房的地板上

  眼睛看着窗外

  它趴了很久

  一动不动

  看了很久

  我觉得

  它看窗外的樣子

  很像一首诗

  诗就是这么一个瞬间,这么一个简约的画面,在一个相对互感却又封闭了交流系统的对象物(也许是一只动物)上呈现。从“不睡午觉/写一首诗”到“写什么呢”,反映写作者的无计划无目的,实乃随性而为——这种随性而为不等于心血来潮,它是没有外力助推而心生什么“潮”的,几无情绪推涌可观。但就不睡午觉而写诗,且作为“它者”的“小木”无理可谕成就何小竹一首诗,又足见“诗之显像”、诗之书写胜过午睡之酣,作者嗜诗如嗜烟可见一斑。由此,仅用“爱诗”一说还不足以涵盖何小竹与诗的关系,当是诗进入了何小竹本能的呼吸(借用策兰“呼吸”一词)。何小竹的写作姿态似乎在告诉我们:诗不是一个外在于本能的趣味,而是如同呼吸之于生命,不是一个爱不爱、可不可以取舍的问题。坦白地说,解释这一点我是勉为其难的,因为解释话语终究不能还原本真状态,就像儿童吮吸自己的手指、玩自己的小鸡鸡,没有密码可言,这份本真一解释就成了玩笑。

  何小竹说:“我对诗的最高功用不抱奢望”。这大概是他的诗歌写作执意出离“意义”的一个底牌。我要说的是,作为有可能触及语言秘密的写作者,诗人必将遭遇两种抛弃:既遭此在之本真抛弃也遭此在之表象抛弃(“此在”借用自海德格尔),这也是诗人之“孤独”的应有之义。为不至于因过于明白而焦虑难当,诗人不妨在生之艰难时像上帝那样笑笑。

  责任编辑 欧阳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