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做一个不合时宜的抒情诗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岩期刊杂志 热度: 15701
吴向阳

  在我开始写作的上个世纪80年代,“抒情”是作为“前卫”的反面存在的,那时的口号是“反抒情”。30年后的今天,当我想起“反抒情”这个口号的时候,发现诗歌中已经没有多少“情”可以激起诗人们“反”的兴趣了。

  但我是不相信三千年汉诗的抒情传统会这么不堪一击的。

  “前卫”和“先锋”“现代性”“当代性”这些词一样,都是不靠谱的装饰,就像身体外涂抹的彩绘,一洗就没有了,而剩在身体里面的血,才是诗歌的核。每个时代的“前卫”或者“当代性”,在下一个时代都可能被当作陈词滥调,而一以贯之传承下去的核,才是诗歌的本质。我认为这个本质是抒情。

  我们可以洗掉身体外的彩绘,但不能换掉我们的血。

  从北方的《诗经》到南方的《楚辞》,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到长短句,再到自由诗,诗歌没有停止过形式的出新。甚至连承载诗歌的汉语也一直在变化中,每一个时代的现代汉语都是下一个时代的古代汉语,每个时代的口语都是下一个时代的雅言和文言。但传承不变的内核是抒情。这就是我们读一首郑风和读一首唐诗会产生相似感受和感动的原因。

  当我们以更大的眼界回望三千年诗歌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在意到那些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破”和“立”,这些在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显得微不足道,因为诗歌的内核一直站立着,一直让这样一种文体保持着它的一致性和独立性。

  诗人们难免会企望“开一代诗风”,让流了三千年的河流在为自己的加入转动一个方向。有那么一些瞬间,似乎河流的方向变了,但当我们从远处回望的时候,发现它依旧坚持奔流到海的执著。三千年的河流淘洗掉数不清的口号和“新意”,我们检视存留下来的诗作,发现都有一个抒情的内核,不管它是着汉服还是唐装,抑或是新时期的“奇装异服”。

  这就是诗歌的传承。

  三千年来,诗人在各自写着各不相同的诗,但同时也是在写着同一首诗。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人想把诗歌的传统推倒重来,但最终发现自己被传统推倒。我们这一代也一样。

  每一个时代都在为“抒情”增加新的内涵,所以抒情不老。

  我们给汉语和汉语诗歌带来的变化,其实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我们并没有离一百年前草创时期的新诗有多远,我们并没有离三千年前的《诗经》有多远。其实,我们本就不需要远离。

  当诗歌的写作日渐偏离抒情传统的时候,我倒是愿意做一个不合时宜的抒情诗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