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愿你有梦可追,无忧无惧

时间:2023/11/9 作者: 哲思 热度: 20054
◎李 洁

  高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在高二六月份因为中高考放假前,喇叭里突然传来级部主任响亮的声音“同学们,高三的同学一高考结束,你们就高三了”时,还是假期结束看到同桌默默地在桌子上写上“你高三了”的便利贴时?是在学校组织“我站在高三的门槛前”的励志活动时,还是高二期末看见期末排名后感觉未来无路时?

  高三似乎总是与梦想有关,班主任也总是让我们填写各种各样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大学。每一次填写理想大学的时候,我的笔尖总是微微颤抖。北京大学—是我踏入高中校门时对自己的承诺,奈何现实残酷,面对高二分科以后一次不如一次的考试成绩,我再也不敢把“北京大学”四个字写在那一栏,生怕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一个笑话,然后被别人肆意嘲笑。

  高二暑假,我偶然间在网上看到那篇文章《少年,你的梦想死到哪里去了》。“可是后来,他真的去了清华,他的世界不再为你所知,一个梦保留十年之久,就会变成现实。而你将十年过成一场梦,梦里有花朵的柔软糖果的香甜,梦醒后,你仍一贫如洗。”“你继续蜗居在自己的狭隘世界里,痴迷着那些距离现实遥远的文字与影像。”字字触目惊心,泪水夺眶而出,那些文字犹如惊雷一声响,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小狮子。

  高二暑假,自己一个人坐在自习室里,伴着嗡嗡的空调声音,与那道圆锥曲线的题目较劲,用了近半个小时,与“长相极其丑陋”的表达式“斗争”,好不容易把最值求出来,检查时却发现竟然求错了椭圆的方程。我生气地把笔摔在地上,然后再默默地捡起来,叹一口气,继续做题。那是我高三的前奏,也是高中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没有考试,没有对比,那么单纯,那么纯粹,眼中只有题目,心中只有梦想,我就像一头小兽,不知东南西北地往前冲。

  在那个特殊的七夕之日,我与北京大学遥遥相望。本该是裙角飞扬、笑靥如花的青春年华,而我却全部交付给了题目。只是希望自己在明年的夏天,能够和梦想牵手。

  躲不掉的九月来了,我的高三—终于拉开了帷幕。

  突然之间,生活就忙了起来。我把手机闹铃设成了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聊以慰藉我对北京大学的思念之情。每天5点45分从床上爬起来,听着张震岳,迷迷糊糊地去洗脸刷牙,直到开始吃早餐依然睁不开眼。当时我住在学校隔壁的家属楼,从家到学校门口的那段路,我迎着还未升起的朝阳,看着耳朵里插着耳机听英语的学霸,手里拿着便携式小本背单词短语的妹子—每个人,似乎都在拼尽全力。

  九月的来临驱散不了燥热,我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面前是堆积如山的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38套》……我将各种课本、参考书在课桌上一本一本摞起来,然后躲在那些书的后面,企图获得一种所谓的安全感。刚刚步入高三的我们,一个个意气风发,信誓旦旦,每天都是满血复活的状态。

  我在学校里、家里的书桌上,用红色的记号笔写下“我要去北大”的豪言壮语。每天晚上,当我困得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的时候,当我幻想着自己躺在温暖的小床上的时候,当看着顾漫的新书《骄阳似我》的唯美封皮时,当我对着电视羡慕《何以笙箫默》里那感人至深的爱情时,那五个鲜红的大字是我脑子里两个小人打架时“学习派”胜利的全部力量。

  那些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可以告诉自己的,只是“再坚持一下”。

  周考月考期中考,即使是家庭作业、课堂练习,我们也要涂卡排名贴成绩。频繁的考试让排名常态化,也深深撞击着每一个高三学生脆弱的心灵。三天前的英语考试我还是第一,三天后我就变成了倒数,这样的惨不忍睹,这样的跌宕起伏,或许只有那些走过高三的人才能明白。“某某某,物理老师召见!”随之而来的叹气与幸灾乐祸成了整个高三最大的乐趣。红色成了整个高三最恐怖的颜色。每堂英语课之前,可爱的英语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昨天作业的答案,错一个阅读可以接受,错两个就感觉“肉疼”,而当错题个数量化成丢掉的分数,我们只能叹气。当理综训练疯狂来袭,一道化学、生物选择变成5分,一道物理选择变成6分,直到今日,仍然记得,化学老师看着我错的两道化学选择题和低得可怕的理综分数,问我:“你错得起吗?”错不起,错不起,题目错不起;未来,更错不起。

  我高三痛苦的起点是一模。在班里没出过前十的我,一模竟然只考了619分,班级排名30,年级83,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我满脸的不相信,怎么可能,我居然考了这么一点分数?在山东这个人口大省,别说北大,我连一所211的大学都不要奢望。我抬起头,前方无路。我记得高秉涵在接受柴静采访时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那些深夜里流过的眼泪,打在我的一模试卷上,浸湿了整个高三的悲哀。

  很多天,我整个人都是恹恹的状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曾经的那个充满力量的自己,随着失败的一模消失了。英语老师说,一模考试要像一阵风一样,吹过去就过去了,我们要做的是汲取教训,面对高考。然而沉浸在悲伤中的我并没有将她的话听进去,那时的自己,诚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可怜而可悲,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我多么感谢一模的失利,是它让我在未来的征途里,坦然前行,从容不迫。

  每个人都会有高考综合征,而我在一模失利后,过早地发作了。本应属于人间最美四月天的日子,却变成了炼狱的时光。那是一场疾病,发作只是因为自己对高考太在乎。在那场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面前,我们谁都不敢怠慢。然而,握在手里的沙子,越是在意,越是流失。这个病,无药可医,只有自己可以治愈。

  我的高考综合征日渐痊愈的时候,高考也越来越近,我顶着成绩一天不如一天的压力,查缺补漏,摒除杂念,小心翼翼地把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一笔一画,写下错题分析,也写下自己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归类总结,划分题型,减少抱怨,增加行动,不计较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再也不会因为一次周测的失利就影响一晚上自习课的效率,再也不会因为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就懊恼不已。不与旁人攀比,不留恋过去的骄傲,每天做好该做的事情,这就够了。我多么庆幸,在高三的后期,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觉得这是一个俗套的高三励志文,如果按照电视剧的剧本大纲,我就应该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美梦成真了。可是现实是,高考两天,我以最好的状态面对,还是没有考上北大。50分的差距,让我在今年的夏天,依旧与北大遥遥相望。可是我依然感激,感激青春岁月里那段名为“高三”的时光。

  高三与梦想并存,眼泪与汗水同行。有一种青春,叫高三。镌刻在课桌上的高三,沉淀在题海里的青春,永不老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