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我独自一人回了一趟大学。从郑州出发,坐火车30分钟就能到,比我从单位回家用的时间还要短。也许是少了必要的理由,即便近在咫尺,这也是毕业之后,我第一次回去。也是第一次,我秘密珍藏的关于大学的庆幸或者遗憾被挖出来,放在温暖的太阳下。
大四下学期实习,写过一篇关于大学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当时还蛮得意,拿给室友看,没想到她指着第一段那句“其实,我是被迫来这里念书的”说:“你这样写让我不太舒服,我觉得学校特别好。要说配不上,也是我们配不上这里。”我没想到她反应这么强烈,立刻道歉。这件事过了很久,有一天深夜,我突然想起来,开始纠结:那时我是该向学校道歉,还是该为冒犯了室友而道歉?
其实我是很怀念我的大学时光的。大学四年,算不上非常上进,但是我很快乐。我从小念私立学校,每月排名在教学楼门口的LED大屏上滚动播放,一路被升学的洪流推搡着前进,升入大学后失去了约束,人生第一次,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管不顾地横冲乱撞,刚入学时的不甘和抱负立刻被抛诸脑后。
相比学业方面,关于大学的回忆,集合起来更像是“顺河女寝430的故事”。我认识了很多非常可爱的人,我的室友们真的很棒,我们志趣相投,性格也合得来,一起做课题也一起翘课,期末考试前一起挑灯到天明。我们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夏天风扇呼啦啦作响,冬天加湿器咕嘟嘟地冒着水汽,吵吵嚷嚷地度过了四年。
这次回去,是因为一颗蛀牙。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不懂节制的人,擅长暴饮暴食,熬通宵。因为喜欢甜食,每天一大板巧克力,所以嘴巴里有三颗蛀牙。
大一那年我常常去蹭外语学院的外教课,第一次去上课,整整两个小时没说一句中文,等那位高挑的美国姑娘说“Bye bye”后,我抓着同桌的袖子说:“天啊,真的憋死了,我爱中文!”
这是小A,英语专业,经常骂我的口语和听力差到令人发指,究竟是怎么考上大学的。那两年我过生日,他会送我一大包够我度过整个冬天的糖。室友们打赌小A一定会给我长达20年的单身岁月画上一个句号,但是小A很快就出国了,留给我一个塞满英语听力的U盘。我想着小A这么用心,我这么重情义,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啊!于是我依然坚持每周去上外教课,走到哪儿都塞着耳机。
小A留给我的巧克力还没有吃完,听力完成了大概百分之一,我的左上第一颗大牙就开始疼,钻心的疼。我硬扛了三天后眼泪汪汪地跑到校医院检查,医生用镊子戳了戳我那颗已经有点摇摇欲坠的大牙,说,怎么吃甜食这么凶,牙洞这么大,得补。哎哟,这两颗下牙也有洞!
补完牙之后我又是一条爱吃甜食的好汉,但是牙上的洞补上了,心里的洞怎么补呢?
虽然,我常常满不在乎地说,小A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喜欢大高个儿,在篮球场上单手运球,跟流川枫一样帅气。可是,我嘴这么硬,心却不争气地产生了期待,就算他不是我的理想型,但他送我大包糖果时别提多温柔了。
事与愿违时的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总是能轻易被谅解。也许花了半年,也许只有几个月,我心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过,和牙疼一起慢慢消失了。那是我人生前20年离爱情最近的时刻,我以为我会一直忘不掉他,隔着太平洋也要坚持一往情深。但是没有任何刻意成分,我没那么长情。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真的蛮大,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时过境迁,人是如此,何谈其他。就像我走出火车站,看到眼前熟悉的广场,并没有很多激动和感想喷涌而出。我只是下意识地在出站口坐3路公交车,沿着解放路一直到宿舍楼下。中间路过“大润发”,从前我和室友Coco常常翘掉晚课跑来看电影。有次Coco的偶像主演的电影上线,我俩翘掉院长的课看首映场,结果电影异常难看,Coco异常失落,说,对不起你,这电影太难看了,我请你吃部队锅好吧。我开心极了,拖着她的手就往店里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不好意思,那时候我只惦记着从天而降的部队锅,一点没在意她失落的情绪。对不起,我的Coco小姐,希望你能原谅我,常常只顾自己而惹你生气。
校医院依然冷清,医生拿工具撬开我的嘴,说,你吃糖太凶,刷牙不彻底,这样下去你需要重新种牙了。算了算种牙的花费,我两眼一黑,工作了一年多,连种牙的钱都没有攒够。
我捂着腮帮子从医院出来,走到西门口,依然是一年前那样拥挤,门口报刊亭的阿姨开发了新业务,开始卖炸丸子;卖水果的胖阿姨依然精神抖擞地坐在店门口跟人聊天;卖热干面的店铺前依然排着队,咖啡店面重新装修了,老板站在店门口喊着雪顶咖啡第二杯半价。
这里的一切和我离开时并无二致,但是我自觉自己变老了很多。我再也不能和Coco分享一杯奶茶,不能和二姐一起骑车去龙亭看菊展,不会一整个冬天五点半起床只为了做一个冬训的专访。现在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膝盖摔伤之后更是懒得动弹,一本书懒懒地看了两个月还剩一小半。以前我真的是很少女,常常有许多莫名奇妙的愁思,没头没尾的。现在呢,难免有些老气横秋,但又时常有意无意地发掘一些小确幸,远方寄来的鲜花很好,深秋一件柔软的毛衣很好,起风时细小的桂花扑扑簌簌地掉落一身一头也很好。
我拍了一张照片上传到“朋友圈”,同学们纷纷留言:“你竟然偷偷回学校了”“西门口还是那样,一点都没有变化”“想去小胡同吃泡菜汤,鸡腿饼能送外卖到上海吗”“好想回去哦,从大一念起,再来一遍”……
Coco私信我说:“当时交钥匙我没交,我现在还留着宿舍钥匙呢!”傻子啊,430早就换锁啦,你的钥匙再也开不了那扇门,不能下了3路车就一路小跑回宿舍睡午觉了。还想从大一念起的那位同学想必是取关了学校的官方微博,前不久那微博上还发了一条公告,2017届新生每天早上六点半至七点要去操场跑操,美名其曰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我把信息转发给她,她痛心疾首地说:“学校变了,不是曾经那个小可爱了!”
只有她才会称整整105岁的大学为小可爱。因为全天不断网不断电,没有早晚自习,从不周末补课,你想做什么尽管去。前不久,学校被列入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们纷纷转发为敬。后来留校读研的同学说,为此学校抓紧了很多,多了很多有些严苛的规定。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怎么说,因为在我的观念里,真正优秀的大学,自由开放应该是第一位的。
常常看到网友们这么调侃“母校就是我可以一天骂她八遍,但是不允许别人说她一句坏的存在”,我很难认同这句话,尽管我很喜欢我的学校。
百年底蕴是很令人感动的,校歌也很好听,以至于现在我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哼唱,我敬之爱之。但是我认真思考了,这种感情仿佛是更公开化的,于我而言,学校是一个承载我人生一小段时光的盒子,尽管这段时间非常珍贵,在这里度过的几年,我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相比之下,那些数不清的珍惜、偏爱和后悔,我更愿意把它投注在人上面,我遇到了很多知识非常渊博的老师,性格非常可爱的朋友,因为他们,也因为我自己的把握经营,这座学校才更加意义非凡。超级感谢你们的相伴。
而学校的确不完美,有时候非常形式主义,硬件很差,食堂的饭难吃到要命,也遇到过非常不负责的老师,一节课两个小时,花一大半让学生做汇报,剩下的时间念PPT……每一个正直的人都有评价它的权利。
大概我有时过于自我,所以常常说出一些不近人情的话,我从未希望大学成为可以定义自己的标签之一,相反,我不要做成千上万个某某大学毕业生的模糊的面孔之一,我只想做一个平凡人,温柔的,强硬的,积极的,抑或沮丧的,不管好与坏,这就是我。
我踏上返程的火车时,心里空荡荡的。在这座城市里,我第一次感受到慌乱孤单,是真正意义上的孤身一人,即便每一个角落我都熟悉得很。大概是因为这里不再属于我,但是我曾拥有过,就已经很好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