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父子
◎周宏翔
“我时常在考虑,如果没有我爸的存在,我是不是过得更好。”我的朋友经常和我说这句话。
在朋友的眼里,父亲往往就是出来挑事儿的那个。他原本过着自在无忧的日子,原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但是父亲时常出现,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没有活成他要求的那种男人,感觉这就是非常失败的事儿。
朋友的父亲是个军人,对他要求很高,要求他做事一板一眼,脚踏实地,最重要的是要有男子气。但是朋友并不以为然,甚至也没有放在心上,他赚自己的钱,花自己的钱,生活独立,没有任何问题,但他父亲说,你是我儿子,你就得给我长点儿脸。
说来有意思的是,我身边的男生每次讨论起父亲来,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狠劲儿地抱怨,要么就从未谈过父亲的任何事情,好像生活中父亲是一个隐形人,实则是故意避开父亲相关的话题,自觉刻板、老套又了无生趣。对于父女之间的关系,我无法感同身受,想来必然比父子之间要好一些。
大概与我所处的圈子也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都是文艺工作者,比较追求精神自由,同时,我们这一代人比较遵循自己的想法,难免对上一辈的思想有正面的抵触。而父亲的形象,就好像是一个家庭原本应有的规则,不遵循,就会遭到对抗。
冯小刚在银幕上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父亲形象,一个是《我是你爸爸》,一个是《老炮儿》。在王朔写的《我是你爸爸》中,马林生对马锐推心置腹地说过一句话:“你没当过爸爸,但我当过儿子。”
这句话就非常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父子之间的关系总是如此紧张,因为父亲经历过儿子经历的所有时期,心中已有自我标准去规划这条道路,而对女儿却没有,父亲在这条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缺失造成了父亲之后的人生,他便不希望儿子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有什么差错。儿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想法,他悉数可知,只要出现了和自己曾经相似的叛逆,草率,不可一世,他就像是跟自己的过去较劲一样,必须付出行动。
可以说,父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就是父亲意识里整个社会对待自己的方式。
尽管依旧有相处和睦的父子,但我并不认为大部分的人会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包括我。或许人的感情原本就是双向的,在父亲对我们有要求的同时,我们也对父亲有着不同的期望。
《美丽人生》里,犹太青年圭多和儿子被困在集中营里,每天都面临着随时死亡的可能,但圭多一直哄骗儿子这是一场游戏,获奖者会获得坦克。在整个过程中,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圭多都表现得从容不迫又滑稽乐观,就好像这场生死大战真的是他口中的游戏,直到最后他的死亡也没有让孩子陷入恐慌,而是拥抱着孩子,让他相信游戏结束了。
同样的,余华在《兄弟》里对宋凡平的描写,一点不亚于圭多,在旧时慌乱的年代,宋凡平也扮演着圭多一样的角色,让宋钢和李光头相信世间美好的情感。在宋凡平去世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男生肯定都流下过眼泪。
或许就是这样,我们也急于苛求自己的父亲能够多一些担当、宽容和乐观的心态,而不是严苛、斤斤计较和了无趣味的说教。
我见过最糟糕的父子关系大概是我舅舅和我外公,他们真的可以为了一件小事闹得鸡犬不宁,但是当我外公生病的时候,我舅舅永远是第一个去照顾他的人。
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好好地坐着说过话。外公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要求极为苛刻,又时常做一些让家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外婆去世之后,他变得越来越孤僻,他有时候蛮不讲理,觉得无人关心他,有时候又觉得子女太独立,没有人依赖他。舅舅对此常常感到为难,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三言两语不合拍,就干脆吵起来。
然而父子之间的裂痕,常常是修复不了,又非生死攸关的一种存在。
前段时间,好朋友里则林的儿子出生了,从他和我聊天的语气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第一次为人父的兴奋和喜悦。
这种感情,我相信在我们父亲初为人父的时候也有过:他们幻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思想的熏陶和规则的调教,一定会有一个符合他心意的孩子茁壮成长,他们终于可以成为那个引领孩子人生的人了。可不幸的是,孩子或许并没有按照他希望的方式成长,于是他们开始焦虑、紧张,甚至厌倦,最后就变成了父子抗衡的常态关系。
不管厌倦也好,埋怨也好,甚至那一道无法修补的裂痕也好,我们没办法否认的是,即使世上有最差劲的父亲,也难以掩饰他心中原本不变的爱,他们尖锐地对待世界,对待孩子的同时,也是在用力地伤害自己,而这种伤害,出于本心,确实是爱。
相对于母亲,父亲不用承受生育的疼痛,和哺乳期烦闷,也不用担心因为怀孩子而身体走形,或者造成生理上严重的伤害。因为他们仅仅是提供我们成为受精卵的其中一半,而非付出时间孕育的那个,所以父爱才比母爱来得更直接甚至粗暴。
《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扮演的马哈维亚几乎是以对待儿子的方式教育女儿,事实上,这样粗暴的方式反而是马哈维亚眼中的平等和爱,虽然过程严苛到让人反感,但最终确实帮助女儿脱离了印度女性底层身份的尴尬和苦痛。
回到题目“我们为什么成为父子”这个问题上,“父子”二字,必然先有父才有子。虽然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在没有准备的时刻当上了父亲,但依旧有百分之三十的人确确实实再三思索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在他们决定成为父亲的时刻,必然是考虑了今后孩子的种种可能性,考虑了他们要为孩子未来所付出与担当的部分。
我身边有很多男生,非常明确地说,在自己还没有确定成为父亲的那一刻,真真切切地不希望孩子的到来,而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是那百分之七十没有做好父亲打算的人,大多数最终也欣然接受了父亲这个身份(排除那些根本没有担当的男生)。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刻,他们开始疯狂地为孩子取名,希望赋予他一个可以保佑他一辈子的名号。而那一刻,我们成为父子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只是在这个尘世间,生命终于有了新的延续,人生又切入了下一个新的阶段,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而最大的意义,就是,你终于可以感受一个孩子开口叫你“爸爸”时的感动,此生,绝无仅有。
当我们成为父子的那一刻,是爸爸你做好了父子对抗这场“战争”的准备,不管输赢,始终无法改变的是,你永远是爸爸,而我永远是儿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