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两件讨厌的事
◎谢姣姣
《月亮和六便士》里有一句话:“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时至今日,我觉得,至少它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把“不”作为事情的起点,而不是看作结束,万物至此皆成长。
我在金融行业学到过很多东西,比如金融的本质在于经营风险,关键在“什么不该做”。但说“不”很容易,如何突破这个“不”,把不可能转化为自我增进的契机才是真正的挑战。这需要突破自己的“不情愿”“不会”“不懂”,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突破自己对结果不如人意的“害怕”。事情本身不会变得更困难,逃避才会。
我是一个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的人,领导安排我给新员工培训,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别人对这块更熟悉啊,万一我讲得不好,或者不对,影响多不好。而且,多丢人。”“这是你职责的一部分。你早晚得讲,也必须讲好,除非你不做这个主管。”领导驳回了我的拒绝。
你要生活得好,就得有资本;你要有资本,就得有东西拿得出手;你有东西拿得出手,就得不断学习和成长,而成长,就发生在一次次同变化和“不”的交锋中。如果做不到,大概也只能过“差不多”的日子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指出,那些习惯对超出自己现有能力或意愿的事说“不”并安于自己糟糕表现的人,一般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即他认为人的能力与生俱来,缺乏反思和学习的动机。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工作5年,有人成为行业专家颇具影响力,有人庸庸碌碌可有可无。差距不在于我们会多少东西,而在于我们突破了多少“不会”的东西。
后来,那堂培训课我还是上台了,课前三天我几乎每晚失眠,30页的P P T我基本能够倒背如流,讲稿改了不下10遍。其实站在台上发出第一个字时,我发现自己并不紧张,反而找回了当年在辩论场上谈笑自若的笃定和自信。
之后我才明白,有些门槛必须由自己迈过去,哪怕跌跌撞撞,信心不足,最重要的是得勇敢去面对,然后为了过这个坎儿所付出的努力会让你打心底为自己骄傲。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难题,若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下次遇到依旧会束手无策。你可以说我不会、我不懂、我不敢,但说了“不”之后呢?不是将它抛诸脑后,而是追根溯源,找到让自己抗拒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去解决它。
生活对你说“不”,不是为了让你学乖,是为了让你努力赢得一个“Y e s”!生活准备了那么多你不喜欢、不情愿、不会、不了解的事,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更聪明、更强大。
我们面对变化、困境或者不如意时,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1.从“人”身上学习。在自己的圈子里搜罗该领域的专家,直接向他们请教,尝试与不同圈子的人建立连接,构建社会网络。2.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在线上约见行家,或者参加线下的技能培训,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方案,补足短板。3.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知识,找到这个领域经典的著作或教材以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时,准备好笔和纸,学会记笔记,并且在阅读之后,形成书面的总结,以文字形式梳理自己的心得体会。4.如果你要学习一项新技能,入门之后,找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自己的干货。比如自媒体运营,找几个不同风格中最T o p的号研究,学习它在内容撰写、互动、排版、延展等方面的特点。
当然,实践是检验一切学习成果的标准。争取每一个能用上学习成果的机会,“在开口说话中学会如何讲话,在跑步中增长奔跑实力,在干活中提高工作技巧,在爱中学会爱”,很多“不”自然而然就变成“能”了。
当你有心通过行动把“困难”转化为“可行”,你才会有不断精进的可能。令人欣慰的是,一旦认识到“不”是一种下意识的逃避,这本身就是进步。最终要不要成长,是不是现在就迎接挑战,决定权在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