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

时间:2023/11/9 作者: 哲思2.0 热度: 19399
◎ 韩大爷

  

  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的单位,面试官问我:可不可以单拿出来你在大学普通的一天,跟我们聊聊你是怎么过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可能有人觉得:挑好的说呗,一通胡编就蒙混过去了。没错,如果人家只问这一个问题,胡编是上策,但这只是开场,接下来,是要根据你所提供的答案,和你具体聊一聊的。

  你应该能想象到,随手拿出一则新闻案例,一个每天打游戏和一个每天读一则时评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会差出十万八千里。而这样的结果,不来自于天赋,甚至不来自于专业,它等于,花一二十分钟读一篇文章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时间的累积效应就是如此公平且强大。这让我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想看清一个人的斤两,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过的就行了。

  常听到一些人面对结果的时候,抱怨连连:凭什么人家就如何如何,我这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此时,你需要平静且老实地反省一下:过去的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都不用严格要求到每一天,大部分时间里,你是怎么过的?

  几天前一个做文案的朋友跟我说:参加工作时间越久,越后悔大学时没好好读书。我以为是她在职场遭遇了人际问题,怀念大学时光了。她摇头否认,跟我讲,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能力很强,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阅读量大一些,肚子里墨水多一点儿,但就这一条,足以构成一种碾压级别的优势,人家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跟你一样,都是汉语,但就是比你有水平。你想缩小差距吧,还心知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却也输得心服口服,望洋兴叹,只能受着。

  我对她说,在你所处的行业里,挑一些最好的实战案例和一些经典好书,每天下班专注地研究半个小时,坚持个两三年,就轮到你“欺负”别人了。朋友惊讶:有这么容易吗?我说是啊,你那个同事就是这么“欺负”你的。

  为什么说世间的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呢?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只可感叹而不可亵玩焉的鸿沟;任何比天大的差距,除以时间,都会沦为一滴一滴足以把青蛙煮烂的温水。多年来我发现:越是做一些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见影的时候影子越大;越是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把突击战转为持久战的人,收获越多。

  大家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每天都抡一下胳膊的人很少。因为效果来得太慢了,人家发一天传单,立马可以在晚上9点前发出一条“今日有收获”的朋友圈,而你花了一整天,只弄清楚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不是同一个人,这可不方便拿出去说。然而一年,两年,五年后,最终需要揭老底,晒大单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还在被迫地活着。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长线钓大鱼的人,万里挑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抛却那些先天开挂的人,落在普通人的头上,无非就俩词:优势壁垒和劣势壁垒。壁垒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坚固的东西,一旦形成,很难破局。而在壁垒形成之前,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漫长日子,那些分摊到每天多做10分钟的付出与努力,都在展示着一种冷酷和一种公平。你看到了无数个人拥有成千上万种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却看不到这背后统一的本质:可遇的方向,与同样可求的习惯加点滴。

  记得小时候考试,我几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蝉联榜首的那个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聪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谁勤奋。但每次成绩一下来,她总能不多不少,比我高几分。有次课间,实在憋闷的我找到老师,开口就问:您说吧,我想超过她的话,需要学习到几点钟?我宁可不睡觉,让我拿次第一就行。老师笑了:不需要学到几点呀。我追问:那我跟她差什么啊,我愣是比不过她?这时候正巧那位同学抱着作业走过来,跟老师说她在课上有个问题没听懂。老师扭头跟我说道:就差这么一点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