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奖台上的时间几乎凝滞了。得分第二的奥地利选手,在一旁兴奋地欢呼着,用力挥舞着国旗,梁智滨绷直了身子,撑开五星红旗,许久不敢动弹。
面对聚光灯,这个来自广东农村、刚刚中专毕业的年轻人,“紧张盖过了激动”。这一刻,他成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冠军,为中国捧回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首枚金牌。消息传回国内,梁智滨火了。让许多人诧异不已的是,19岁的冠军参赛的项目,常常出现在网友调侃的段子中——“砌砖”。
世界技能大赛有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称,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有人评价,这项比赛是一个不同于选秀的草根“造梦车间”——不用挖空心思博人眼球,不用吹拉弹唱卖力表演,只要把工作技能发挥到极致,谁都可能成为明星。
梁智滨自认为“很平凡”。他有着高高的个头,微笑时露出大兔牙。从小到大,他并非家长总是赞不绝口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学业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他进了广州一所职业学校,学的是施工专业。他也常跟同学自嘲,读这个专业,“以后都是搬砖的”。
没想到,真正和砖块拗上后,梁智滨却来了劲儿。那双被砖块磨出厚茧的手,竟捧起了中国在砌筑项目上第一块奖牌。在那双粗糙的大手下,四四方方的砖块,被组合成各式灵巧的形状和图案。从含苞待放的莲花、展开尾屏的孔雀到旋转扭动的广州塔,众多复杂的图案都被他镶嵌在墙面上。
砌墙时,梁智滨常常让人忘了他是一名“泥瓦匠”。这位年轻人手握金属瓦刀,在砖块和砂浆桶之间敏捷地移动。抹上灰色砂浆,放上砖块,用刀柄轻轻一磕,再利索地用刀尖勾掉多余的浆液,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轻盈连贯的动作,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根据比赛的要求,选手必须根据图纸,在22个小时内砌出三面墙体。墙面上有许多复杂图案,需用切割机将砖切成弧块,但速度是完成一切挑战的前提。如果作品完不成,得分直接记零。
精度则是得分的关键。在普通工地上,对于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验收的国家标准是误差不超过5毫米,但在比赛中,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工地上砌砖一般只用到四五种工具,比赛时梁智滨使用的工具达20多种。
在教练林晓滨眼中,徒弟的日常生活就是“机械性地重复”,砌墙、推倒、再砌。准备比赛的两年时间里,梁智滨砌出了超过350面墙,每面墙使用的砖块超过200块。闷热的夏天,在没有电扇和空调的大铁棚里,师徒照练不误。为了保护双手,不少国外选手戴上棉质或橡胶手套。但为了保持对平整度的敏锐手感,国内选手几乎从来不戴。梁智滨对自己更狠,哪怕手上的血泡磨破了,他也不戴。贴上创可贴,继续砌。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梁智滨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集训。教练林晓滨说,梁智滨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强,有天赋,有想法。备赛期间,教练每天要对梁智滨进行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模拟各种考题,还会适当增加难度。
在常人眼中,砌筑是个苦项目,梁智滨说起砌筑时,眼神都明亮了起来。他没有上高中而选择就读施工专业,是想着未来能有一技傍身,找不到其他工作起码可以回家砌墙。“我想在将来亲手为爸妈建一栋房子。”因为参加大赛,梁智滨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改变了想法,“我想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继续学习施工或者建筑专业,如果有机会,我要当一名砌筑的艺术家或者教练。”日常生活就是“机械性地重复”,砌墙、推倒、再砌。准备比赛的两年时间里,梁智滨砌出了超过350面墙,每面墙使用的砖块超过200块。闷热的夏天,在没有电扇和空调的大铁棚里,师徒照练不误。为了保护双手,不少国外选手戴上棉质或橡胶手套。但为了保持对平整度的敏锐手感,国内选手几乎从来不戴。梁智滨对自己更狠,哪怕手上的血泡磨破了,他也不戴。贴上创可贴,继续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