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考大军中的一员,张雯从暑假就开始了编导专业的复习备考。为了准备考试中最重要的影视评论写作,她从高二就有意识地多看一些影片。然而到了高三,身在高考大省山东的张雯在文化课方面的压力自然不小。被学习占据大块时间的张雯,发现了一堆“×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的系列。
随便在视频网站搜一搜这种字样的关键词,能跳出一堆短视频创作者的影视推介视频。张雯会有选择地挑选几个博主或up主的内容来观看,她的核心诉求是,这条短视频能不能帮助她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故事情节。
这种颇带点“有图有真相”式的影片介绍替张雯省了不少阅片的时间,但她也知道这种“快餐”式的观看并不能让她从影片整体的艺术性方面去考量,而是仅仅起到了“扫盲”的作用。但在精力有限的高三阶段,对张雯来说这个“捷径”走得迫不得已。
“老瓶装新酒”的影视推介类短视频
张猫听说自己制作的短视频还有帮助张雯这样的高三学生的作用时,有点诧异。张猫是微博博主,他去年加入了MCN机构papitube,成为papi酱麾下的成员。一年时间,他的微博已经有182万粉丝,个人公众号里也有三十多万粉丝。在签约papitube成为如今坐拥百万粉丝的微博签约自媒体达人之前,戏剧影视专业毕业的张猫曾做过后期剪辑,也曾在剧组里一边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一边偷师学艺攒经验,后来跟朋友一起合作拍网剧,差点赔得“倾家荡产”。
彼时,短视频风口正盛,张猫也开始尝试自己制作短视频。因为长期居于幕后,起初他想尝试像papi酱这样站在幕前的短视频类型,做单人脱口秀。与此同时,他也没落下他擅长的影视剪辑和解说,加上对影视剧的热爱,做影视推介类的短视频对他来说得心应手。
但从播放量表现来看,影视推介类的短视频远比脱口秀表现好,他自嘲“可能因为本人长得一般”。于是,张猫就一门心思干起了这一行。
其实,张猫并不是这个赛道的领头人。且不说央视在2004年就推出了《第10放映室》,2006年出现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在借用影视作品中的素材制作搞笑视频。随后,网络平台上这类影视作品的“快消”吃法风靡。
2015年,一个“×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的系列开始在网络上走红,与此同时,这个系列的制作者谷阿莫也顺势走入网友们的视线。《9分钟带你看完〈哈利波特〉:这是一个男孩读小学的故事》《三分钟看完〈分歧者〉:一个天才为了保护笨蛋而努力打败天才的故事》……单是看这些“诡异”的标题,就知道这个系列定是不同于《第10放映室》这类的严肃影评节目。同样是解说电影,一句话的梗概加上谷阿莫本人浓重且夸张的台湾语调,让这一系列充满了“解构”色彩。
这类短视频通常是用简介的方式吐槽影片内容:或针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索、或针对影片的叙事线索,或对演员演技等方面进行吐槽,只为博各位看客一笑。
虽然谷阿莫的粉丝众多,大多奔着“戏谑”和“吐槽”的后现代式泛娱乐性质而去。但娱乐归娱乐,谷阿莫的短视频终归以“解构”为主,因此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谷阿莫把“一部好端端的片子解说成了一部烂片”。
在谷阿莫之后,影视推介类短视频创作者也不在少数:《阅后即瞎》《电影超人》,还有张猫、木鱼水心等,成为目前这类短视频的优质创作者。
影视推介类短视频是“文化胶囊”吗
把120分钟甚至更长的电影缩短到5分钟以内,这和罗胖把几十万字艰深难懂的理论拆成每天一分钟的“干货”一样,似乎都是一种寻求短期速效的“文化胶囊”,当然,影视推介类短视频更“娱乐化”。在知乎,有个“如何评价谷阿莫几分钟说完一部电影”的问题,有网友觉得“谷阿莫是把好端端的剧情用吐槽的视角扭曲了拿给你博你一笑”;也有网友表示,谷阿莫的几分钟剧情,“帮人省的是看烂片的时间,好电影不会因为几分钟的解说就丧失观赏价值”。
影视推荐类短视频的短板,就在于5分钟浓缩出的,到底是影片“精华”,还是为吐槽而吐槽的“垃圾”,这两者间界限模糊。
“存在即合理”,张猫非常相信这句话,他觉得这种心态的变化就好比大学时对商业电影嗤之以鼻,对艺术电影谜之疯狂,但工作以后去了电影院,还是愿意看爆米花电影减压一样:“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谁高雅谁低俗,全然只在评价维度不同而已。”
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已经难以回避电影本身艺术价值和传播方式之间的矛盾,市场或者说用户需要这样的碎片化内容,自然也催生出这一类型的创作者。
张猫也明白,影视推介类短视频在“短视频”风口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存在了,但在他看来,无论是先声夺人的谷阿莫,还是偏严肃的《第10放映室》,都还有“进步的空间”。仔细研究过同类型的短视频之后,张猫发现,以往这类视频的受众以男性为主,解读的影视作品也大都以英雄主义或男性主角为主,而创作者吐槽的点也都合男性受众的胃口。
张猫把自己的受众锁定在女性群体身上,不仅在影片选择上多以温暖、亲情、爱情这类风格的影视剧为主,也常常用温馨的解读和配乐,让他的短视频更符合女性受众的心理期待。
“希望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相待——电影《素媛》”、“不懂求根公式更不懂人生,这就是平凡真实的我们——《请回答1988》系列”……在微博,这些作品常常引起粉丝共同回忆、感动或温情,热门视频的点击量也都在百万以上。
当然,张猫也会偶尔走走搞笑、吐槽的路子,吐槽《双世宠妃》,他配文“看完这部神经病剧,整个人精神多了”;5分钟看完《楚乔传》,他配文“这么多集,可把我厉害坏了”。
文化胶囊OR娱乐至死
无论喜剧还是悲剧,电影本身或许不止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它同时也在渲染情感、情绪或者内在价值,这是5分钟的“速食电影”所不能与之匹敌的关键所在。而在网络亚文化中,电影的深意被浅表化,或意义被彻底解构以满足网友对娱乐性消费的需求,消解意义也好、低俗重构也罢,都有对应的用户来佐证“存在即合理”。
张猫表示,他心中对电影的槽点常常是一些视听语言方面的不成熟,比如他在看《天才枪手》时,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在营造紧张感的时候,音乐的鼓点虽然跟上了,但固定镜头拍摄人物让他觉得根本没有达到标准。
“但这些我不能在节目里说出来,太专业的内容我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渗透。”在张猫看来,自媒体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格调够高,大家觉得新鲜;另一种就是接地气,让大家觉得亲近。他的初衷就是想以一种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人来关注影视,“当然,用户也需要慢慢培养,我也会在未来的作品里慢慢改善。”
现在,张猫的粉丝多是以大学生、白领人群为主的女性人群。即使已经有182万粉丝,但张猫觉得,影视推介类短视频在市场上依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甚至有点不起眼的垂直领域。这类短视频之所以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是因为它没有非常明晰的人设,用户的注意力跟随他们对影片的喜好而变化。
不像papi酱有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人设,用户是基于对人物本身的喜好而观看,不管她做了或说了什么,大家都会想要去看。
这是影视推介类短视频先天存在的短板,张猫慢慢开始在自己的短视频中加入不少“体验”类的短视频,从幕后走到幕前与网友互动。比如他去电影院看了那部被吐槽的《逐梦演艺圈》,并拍摄了他观影前后的花絮,效果也还不错;他也加入了一些与知名导演的对话,比如他采访了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
“短视频这个风口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也不知道。但现在我觉得不必在乎这么多,不管什么时候,我都知道我想要什么就好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