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淡出,付费问答前路如何
◎王若舟
1
截止到今年9月,值乎、分答、微博问答这三大问答平台,依靠粉丝经济为知识付费的运营模式发展如何呢?时间回溯到去年,付费问答刚刚产生的那一刻。
国内知名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在其微信公众号悄悄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值乎。用户在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即可在微信朋友圈里以文字形式分享一段自己对某一方面、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而其他人必须通过付费才能看到完整版。
阅读完毕后读者可针对回答内容进行评价,若是觉得“答”有所值,钱就归作者,不满意则钱归知乎平台。
在此之前,国内众多的社交媒体和问答平台几乎从未出现过这样直接的知识变现模式。有人评价说,值乎从一诞生开始,就如同“一个理工男找心仪已久的女神聊天,动机不纯且信心不足。”但是,值乎所代表的这一“付费问答”的“知识变现”模式的发展及推广进程,却远胜于一般理工宅男的恋爱长跑。
值乎上线一个半月后,知乎Live试运营。知乎Live是知乎推出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答主创建一个Live后,用户支付由答主设定的“票价”,就能进入沟通群内,通过语音与答主和其他用户在群内进行实时问答交流。
紧接着,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创办“分答”,用户操作和值乎趋同,回答形式为语音。上线仅42天,就有超过包括王思聪、罗振宇、李银河、章子怡、汪峰等在内的1000万名用户授权注册。跟随这股浪潮,值乎3.0被推出,回答形式也改为语音。
去年年底,新浪微博加入付费问答这一战局。“微博问答”应运而生,它通过给予大V设置被提问的价格权限,让粉丝向大V付费提问,大V通过撰写文章进行回答。同时,任何粉丝都能通过付费来围观答案。
从值乎上线到微博问答诞生,只用了半年时间,在“付费问答”这一领域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换句话说,付费问答领域的攻城略地,才刚刚开始。
2
分答一度号称是2016年最火的互联网产品之一,但是它所代表的运营模式却遭到颇多争议。一方面有不少人为其引领“知识变现”的潮流击掌叫好,但也有更多的人对它表示质疑。
从“值乎3.0”上线后,值乎、分答这两大主要付费问答平台均已将语音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答问形式。但众所周知,语音的内容管控难度远超于文字。
从分答上线仅42天就有超过50万条语音回答即可见,它所带来的井喷式爆发是一股庞大的信息洪流。如何解决语音回答的内容管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无缘由。诞生还未及百日的分答突然暂停服务,47天后才重新回归。而在“失踪”期间,分答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正在积蓄“大招”,但用户表示并未有明显的感受。相反,重新回归后的分答去除了许多原有泛娱乐化的版块和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不易引起争议的健康、职场和科普三大类。“大招”体验不佳,“瘦身”效果明显。
同时,付费问答的相对封闭性与互联网精神中的共享开放原则相悖。长期以来,互联网带给人们的第一体验就是便捷。人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任意信息,不需要支付报酬,因此人们愈发习惯“拿来主义”。但在这时,付费问答的出现似乎搅活了这滩“死水”。
以值乎为例,它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现金支付,可以使答主的知识储备直接变现,值乎可以说是对精英阶层的知识付出表示出了足够的敬意。
但是,有人对这一理想泼出了一盆冷水。有媒体人士认为,付费问答以钱为纽带,以答主、提问者、围观者为纽扣,简易地形成了一个封闭圈子,直接将其他互联网用户排除在外。站在环内人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出钱为王”。
“他们想的就是,既然这是我专门提问题出的钱,凭什么你也可以随便来享用问题的答案?”但是客观而言,这类甘愿为知识成果付费的群体在短期内始终是少数。
当初帮助分答一度站上头条、吸引众多流量的王思聪的“最新”回答早已是一年前的事。而罗振宇、章子怡等人也至少有几个月没有更新回答。“偶像”的淡出可以说是分答们式微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从分答、值乎诞生起,他们便是依靠在网络上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大V们吸引眼球。
以王思聪为例,这位中国网络上首屈一指的“网红”在进驻分答仅半个月就通过回答20余个问题而获得了至少13万元人民币的酬劳,一时间风头无二,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间接地为分答带来了一次舆论上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顾名思义,即依托某人的“名人效应”,吸引其粉丝或者是拥趸进行消费的一种行为,广见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时代。
在相关人士看来,从值乎、分答出生那天就已经可以预见到他们今后的瓶颈期,“因为他们都是大V引流,以大V作为广告,通过他们输出自己的知识和价值观去吸引他们在其他平台上的粉丝来提问以实现盈利。
但是从深远来看,大V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大V,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其他平台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和价值观。”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知识的更新也需要一个周期,价值观的改变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更是绝非易事。
因此很有可能在大V们还没能实现“脱胎换骨”之前,粉丝们就已经对他们逐渐丧失了最为火热的追求。“而一旦粉丝们感到厌倦,褪去了对偶像执着的追求,那对于分答们而言,就会是灭顶之灾。”
3
不仅是粉丝经济的弊端若隐若现,就目前的状况显示,付费问答的提问、回答本身也存在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
卢静伦是北京某高校的在读本科生,有过多次使用微博问答的经历,不过她对微博问答的评价却并没有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转换。据卢静伦回忆,在她所浏览过的问题中,有不少内容会出现高度的同质化,“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我看的问题是同一类还是因为总是在某几个大V中转圈,反正他们的回答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不加以改善,大家花钱提问买到的却是同样的答案,那谁都不会再有兴趣了。”
类似的关于答主回答质量的问题在其他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也有经历。黄锦杉是一款高热度游戏的忠实爱好者,通过看游戏直播,他认识了很多游戏主播并且在微博上关注了他们,有时,他也会看看其他游戏玩家向这些主播们提问。
黄锦杉发现,一些主播在回答玩家提问时选择避重就轻的方式,“遇到一些比较技术流的问题,他们有时就会打‘擦边球’。”
而且,以“抖机灵”的方式回答问题也非常常见,“有可能其他围观者会觉得比较搞笑、有意思,就当花一块钱看了一个段子。但是对于提问者来说,如果是真的需要请他们来解答,那就太不负责任了。”
而对于一些答主而言,更是“有苦在心口难开”。作为一名数码极客,杨小新经常在微博上回答一些机友们的技术问题。虽然杨小新开通微博问答也只是玩玩而已,并没有过于看重,但这其中的乱象却深深触动了他。
“技术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我的独门秘籍。但是有些答主直接就复制粘贴我的回答作为自己吸粉出名甚至是赚钱的方式,总是不道德的。”据杨小新透露,有时他的一个回答刚出来没多久,就会有微博用户将他的答案原封不动地贴出来。杨小新还通过朋友了解到,有人以“旁听费”的数十倍价格直接将他的答案转手“回答”其他人的问题。
他也曾试图和对方沟通甚至质询,不过别人以一句“共享时代,知识无界”就打发了他。而更常见的情况是,杨小新的一腔委屈与愤怒,在别人那里,很快就石沉大海,音迹难寻。
回到值乎诞生的那天,果真像有人评论所说,这是一个“理工男谋划已久的向女神的表白”,而这个男生正好错把一捧玫瑰等同于一簇昙花。管他结果如何,大不了就当作是一句愚人节的玩笑而已,走过曲折的路程才会迎来时代的变革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