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00后”社交新体验:表达我自己

时间:2023/11/9 作者: 哲思2.0 热度: 19432
◎王梓辉

  “00后”社交新体验:表达我自己

  ◎王梓辉

  15岁的女生小顾,暑假里上网搜寻“社交软件”时,发现了一款叫“闪聊”的APP,觉得有点意思,就下载了下来。自那之后,每当她进入这个APP的界面,她就不再是那个来自山东的小女生小顾了,而变成了电视剧《择天记》中的人物—白落衡。

  

  刚刚打开闪聊,你首先要做的是在那些热门的影视剧、游戏、动漫等作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这要非常慎重,因为这个角色就是你之后在这个APP中的身份了。选择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之后,你可以通过“扩列”,即扩充好友列表来寻找志同道合的圈子与朋友。加入圈子需要“圈主”同意,而找朋友则需要通过“戳”对方获得对方的反馈,一旦对方回应你的“戳”,你们就算是搭上了话,可以聊天了。

  这里的聊天分两种情况,“角色说”和“本人说”,即扮成你的那个角色聊天,以及恢复本人身份聊天。显然,“角色说”才是这套游戏的核心以及它吸引人的点。为了区别于其他的相同角色,每个人都会在角色名称后加上个人ID,比如白落衡(离夕旧梦)、陈长生(1567893)。于是在这个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我们都成了白落衡、陈长生,但又各不相同。

  变种“语C”:披上一层外衣,

  开始“尬戏”社交

  事实上,这种通过文字描写以第一视角的剧情还原出一个人物的玩法被称为“语C”,意思是“语言cosplay”。不同于通过外表装扮来模仿动漫游戏中的人物,语C是通过语言上的模仿来描述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

  名人朋友圈(后简称“名朋”)也许是国内最早以语C的形式起家的社交产品,这款产品已经聚集了很多并不熟悉语C却喜欢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社交的年轻人。在这里,你可以是王思聪,也可以是鹿晗。目前他们拥有超过200万的用户,平均年龄在16岁,基本都是初高中生。

  在名朋COO张宏宇看来,“基于兴趣的社交很容易争取到年轻用户”。现在的“00后”一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有拓展社交圈的需求。压力大,渴望释放,渴望成熟,渴望表达,年轻的“00后”们需要一个真实的、志同道合的社区来供他们交流,而语C的形式既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也降低了社交破冰的难度,不会出现两个人“尬聊”的场面,反正双方可以用虚拟身份开始一场漫无目的的对话。

  来自福建的皮皮在名朋中的角色是演员林更新,他今年上高一。皮皮愿意玩这个APP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可以和别人搭戏”。你再问他为什么和别人搭戏能吸引他,他就回答你两个字:“有趣。”

  闪聊也在思考“有趣”背后的东西,他们觉得小朋友们在社交上更看中的是有没有同好、聊天尴不尴尬。因此,通过在角色筛选时做出的选择,小朋友们实际上也是在筛选自己的同好,这种玩法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他们的喜好,自然就会觉得“有趣”。

  来自山东的初二女生落画说:“这里可以认师父认徒弟,很有意思。像我这么大的姑娘都想要一个陈长生一样的师父。”至于认了师父究竟能做什么,落画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因为他的温柔,也许是他很不喜欢听歌却会很认真地听我唱歌。”到最后,落画自己总结了一下:“我想,应该就是在需要的时候那个人正好出现吧。”

  你看,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既能让“00后”们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也能满足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的愿望,他们自然会喜欢了。

  社交不仅是社交应用,

  他们的声音已经遍布网络

  “00后”作为一个跨越10年的概念,其构成也纷繁复杂。除了在闪聊或是名朋这样近似游戏的社交环境中聊天之外,快看漫画、最右、小肚皮……这些针对年轻人垂直喜好开发的APP都是“00后”的乐土。

  

  它们有的以男生用户为主,内容多为搞笑吐槽;有的以女生用户为主,通过少女养成式的产品设计带“00后”一起成长;有的则“男女通吃”,通过动漫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形成一个极具向心力的社群。

  如果你不是快看漫画的用户,恐怕你很难想象这个APP的活跃度能有如此之高:一个热门漫画家的“粉丝”基本都在10万以上,其每条动态的留言数动辄好几千,而且几乎没有水分;连快看漫画的一个虚拟人物在上面都有十几万“粉丝”,每条动态的互动数也都在1000左右。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的9000万用户量,其中,“95后”“00后”是基本盘。

  在快看漫画公关总监肖成看来,“强烈的表达欲”是这些年轻人区别于“80后”“90后”最明显的地方。作为一个提供漫画内容服务的APP,社区却成为这个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而“00后”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们在微信中看到一篇喜欢的文章,最多去点个赞,但这些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有很强的参与感,就是想表达,哪怕很难被人听见。”

  除此之外,在教育领域的作业帮、搞笑社区的最右,乃至从去年底爆火的狼人杀系列等APP中,“00后”们的活跃度都会让你咋舌不已。甚至在那些已经非常主流的应用,比如微博和知乎中,“00后”们的活跃程度都在逐步上升。

  一切都显示,再用过去看待小学生的眼光来看“00后”就太过狭隘了。事实上,“00后”们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声群体,至少在网络环境中是这样。

  不变的是QQ以及年轻人的

  自我意识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00后”社交生活中的“配角”,真正的主角与核心没有悬念,就是QQ,也还是QQ。自从1999年推出之后,QQ已经伴随着“80后”“90后”成长了起来。现在,随着很多“老用户”转战微信,更年轻的“00后”们又接了上来。因为他们的加入,直到去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才刚刚超过QQ。在QQ超过8.6亿的月活跃用户中,“00后”已经超过了1.7亿人次。

  腾讯公司社交网络事业群总经理冼业成认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QQ基于不同年代年轻用户的需求,一直对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其次,QQ满足年轻人自我认知的部分需求。第三,目前年轻人社交有非常强的娱乐化趋势,他们更喜欢原创,更喜欢构建虚拟世界观,更喜欢把个人的创作跟热点资讯结合。在快看漫画一份涵盖了12万用户的调查中,将近一半的人都认为“自我个性”这个词最能代表自己。

  但如果你回看历史,就会发现几年、十几年之前,“90后”“80后”们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自我”这个词似乎逃不开所有时代的年轻人,每一代的年轻人好像都曾被更年长的长辈们评价为“太自我”,但这其实也是年轻人的共性。

  “QQ空间”是表达自我,“兴趣部落”是表达自我,“厘米秀”也是表达自我……打开QQ,除了登录界面一样,似乎每个人的QQ看起来又都不一样,这样你也许就理解了为什么“00后”们这么喜欢使用QQ而非微信。

  出生于1986年的肖成就觉得自己那代人当年的表达权是被压抑的,当时的社会在主观及客观条件上都没有为小朋友们提供足够平等的表达权利,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从小受到移动互联网影响,以及父母和社会在教育思路上的转变……各种因素都让“00后”们拥有了平等获取信息以及充分表达自我的能力。因为拥有了这样的能力,表达的欲望自然喷薄而出,这也是人性的流露。

  而科技的进步又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样化的选择。角色只是虚拟的身份,本质还是自我表达。通过各式各样的产品,“00后”们已经能借助工具的外衣,在表达自我意识的路上越走越自由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