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改编,解封燃点
◎全媒派
难以取悦的原著党这回终于满意了,有着中国电竞第一IP之称的《全职高手》推出了动画版。4月7日上线24小时内播放量破亿,B站同步播放量超过500万。这部还原度极高的动画让爱吐槽的弹幕党都齐刷刷地成了“自来水”,并且一反“真人剧一生黑”的态度,闪着星星眼期待再来一发三次元福利。
2017年已经成了漫改真人剧的天下:截至2016年底,各大影视公司公布的漫改真人剧项目数量已达51部。
大IP的次元壁突破之路
2012年夏天,漫改动画《十万个冷笑话》播出,在一举揽获高热度、高收视率的同时还带起了一波新兴网络用语。《十万个冷笑话》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国漫改编”的潜力。2015年,由动画版《秦时明月》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然而,即使是手握“中国动画里程碑级作品”这样的大IP,聚集了陆毅、陈妍希、蒋劲夫等当红明星,《秦时明月》在收视率、微博话题热度上遭到了同档期《芈月传》以及后期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的双双碾压,在口碑上也同样惨遭滑铁卢——豆瓣评分一路下滑至4.6分,动漫粉集体吐槽弃剧,没看过原著的三次元受众更是不知所云……
2016年,根据同名国产动画改编的古装武侠季播网络剧《画江湖之不良人》播出,上线一天播放量即破三千万,第一季获得近七亿点击量,而其豆瓣评分更是飙升到8.2分。现象级的《画江湖之不良人》重新带起了国产漫改剧的节奏,《镇魂街》《南烟斋笔录》《长歌行》《端脑》等大批国产漫改剧纷至沓来。
随着漫改剧的大热,资本开始越来越多地向漫画平台和资源倾斜。影视公司通过成立、联合、入股漫画平台进行产业链整合。不仅如此,对于优质内容资源的抢占也变得时不我待。
国产漫改剧热潮的动力与阻力
漫画平台和影视公司的合作,标志着国产漫改剧正式从二次元小圈子走向大众化视野。而强势平台对国漫头部内容的收购,则将大大提升其IP转化的实力。国产漫改剧的初露锋芒引来了嗅觉灵敏的资本。一方面,国内几近空白又缺乏商业化能力的动漫市场需要资本的扶持。另一方面,由于国漫市场基础薄弱,在大量热钱投入之后,很有可能在资本的逐利性之下“吃不消”:《镇魂街》《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样的优质IP,也不免在迅速圈钱后迅速烂尾。
国漫改编影视剧的一大优势在于动漫原本聚集起来的高人气,在已有大量粉丝的基础上,“谁会看”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轻松解决。然而,原著人气和粉丝的积累同时也带来了改编难的问题。一旦不能如原著粉所期,就容易遭遇抵制。看似“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先机,转眼就会成为被诟病的理由。
日本某媒体曾对20至30岁男性进行了采访,罗列了漫改真人剧中让人感到不满的十大罪状:故事设定背景被改太多、故事被过分简化、选角跟原作角色不符、声音跟原作角色不符、5毛钱特效等。由此可见,粉丝们对漫改作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还原度。谈起《画江湖之不良人》的成功,便总是离不开其“神还原”的特质。但普遍来看,从动漫到真人影视剧,难破的“次元壁”常常会成为改编的噩梦。
在二次元世界中,巴掌脸、大眼睛是角色的标配,个性化的造型、声音是人物性格的外显,然而当这些搬到了三次元世界,不仅是演员形象、造型、配音,连剧情和特效都变得不再那么和谐……
未来,如何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找到改编难度和粉丝群体期望的平衡点,将是国产漫改剧需要慎重对待的一大难题。
国产漫改剧新趋势:网剧化+社交化+IP化
愈发火热的网络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给漫改剧提供了全新的土壤:病毒式传播、热门话题、口碑营销……基于此,国产漫改剧正逐步走向网络时代的IP化。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漫改剧选择将网络视频平台作为分发平台,主要是因为传统电视剧成本较高、审核更严,而网剧制作和分发成本更低,审核限制较少,且上映时间更加灵活。在原著粉丝难讨好,三次元观众不熟悉的尴尬情况下,漫改剧网剧化着实降低了试错成本。
不仅如此,边刷剧边发弹幕交流吐槽,也更符合年轻人的观影习惯。这既能拉升播放量,促进视频的二次传播,又能推动观众进行互动,辅助建设粉丝社群。此外,观看网剧时,人们还能通过链接直接购买周边产品,多元化变现也不耽误。
当话题度成为衡量作品的重要指标时,漫改剧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发可谓不遗余力。以《画江湖之不良人》为例,直播、短视频和微博话题是团队宣发的三大法宝:剧组直播实力圈粉,秒拍恶搞拉近距离,微博曝光赚稳流量……花样招式,招招都瞄准年轻人的燃点。
实际上,在漫改动画阶段,社交媒体就已经成为制作团队的重要战场。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拥有86万贴吧用户,贴吧中的话题涵盖历史、军事、时政、科普等领域,用以吸引更广泛的三次元受众;在《秦时明月》十周年和《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开播在即时,线上征文比赛、配音比赛、古风唱歌比赛、插画比赛、Cosplay换装比赛等活动,不仅聚拢了核心粉丝群体,也扩大了宣传范围和效果。
作为典型IP,《尸兄》就成了“打通上下产业链”的产品。漫画家七度鱼创作漫画,腾讯动漫买下版权后开始挖掘其IP价值:2014年独家授出其手游改编权,2015年制作了动画版《我叫白小飞》,2016年与开心麻花共同制作舞台剧《我叫白小飞》。如今,由《尸兄》改编的网剧和电影也已经在路上了。
进击的日本漫改剧:我们可以学习什么
即使国产漫改剧已有了些许崛起的苗头,但仍然难以企及日本漫改剧在我国的收视号召力。想要赶超日本漫改剧?先看看从日本动漫产业的摸索和发展之路中,我们能借鉴些什么。日本动漫通常会采用“产品先行”的产业运作模式,他们先设计卡通形象和前期漫画故事,将其在各大报刊和杂志上连载,根据市场反馈再决定是否推出单行本,随后才会开始动画影视的制作、品牌授权和周边产品的开发与贩卖。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建立在漫画产业的高度发展上,这一点可从“御三家”和各漫画出版社的兴盛看出几分。“御三家”,即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是日本动漫产业优质IP的主要来源。
在从动漫到影视剧的改编流程上,日本十分重视受众的反馈。根据漫画排行情况的变化、读者调查,他们会腰斩读者不喜欢的产品。正是因为有这套激烈竞争制度,日本漫改剧面世前,大都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
不仅如此,在对用户群的划分上,日本漫画也十分细致明确。连载的漫画通常有以下几种:少年漫画、少女漫画、女性漫画、男性漫画,涵盖从儿童、青少年到中年人的各大市场。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都有十几到几十种杂志可供挑选。在题材上,则涵盖历史、科幻、纯爱、侦探等领域。通过这样的细分,不同类型杂志背后都有着坚实的核心粉丝群,而忠诚的粉丝群又为商品化衍生品的成功打下基础,受核心用户群追捧的漫改剧便应运而生。
对于最难跨越的漫改真人影视剧,日本观众往往要求严苛—即便是当红小鲜肉,只要质量不达标,粉丝也难以买账。因此,一些颜值高、还原度好、演技棒的演员,是许多日本漫改剧中的常客。谈起漫改剧演员中的“扛把子”,就不得不提起人称“漫改小王子”的山崎贤人。1994年出生的他已有相当多的漫改代表作,拥有“从漫画里走出来的2.5次元美少年”的美誉,山崎贤人如今俨然是漫改剧票房的“不败神话”担当。
良心漫改剧的批量化需要一个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这并非朝夕之功,但从《全职高手》动画版、《画江湖之不良人》网剧等良心样本来看,这一波由大平台带起的节奏还着实让人有点小期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