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脚下时,不妨踮起脚尖
◎嫣小七

一位读者留言,说她上高二,看着现在高三的学长学姐每天忙于学业都特别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可怕。她暑假在一家手机专卖店做促销员,生意很好的时候一个月已经赚到了五六千,比她刚大学毕业的表姐挣得还多。她问我,这个时代挣钱的方式有那么多,上不上大学还有那么重要吗?
年轻有太多好处,唯有短视是不可逃避的缺点。在我十几岁乃至二十出头的时候,也从没有想过什么看不清的未来,不过是羡慕邻居姐姐高中毕业就去做了销售,不仅不用读书做试卷,每个月还有好几千的收入。
那个姐姐跟我家是多年的邻居,上学的时候其实成绩不错,努力一下考个一本院校也不是不可能,可她觉得冲刺太辛苦,便放弃了高考。每天只是在家学学化妆,跑到附近的店里打打零工。她那几年的工作顺风顺水,听说业绩不错,家里的家具都换了新的,院里的邻居对她纷纷称赞。
我大三那年,她失业,坐在楼道里叹气:我们这种靠青春吃饭拿订单的工作,一旦青春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她在家待了大概两个月,找工作四处碰壁。就在我快要放暑假之前,听说了她要回老家的消息。她临走时跟我们告别,说自己还有些积蓄,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希望回老家做点小生意,能有一方立足之地。
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太容易盯住一点蝇头小利,被一点利益蒙住双眼,以为生活会永远顺意,而青春永远不老。可是当你年逾三十,脸上的胶原蛋白都被雨打风吹蚀去之后,跟身边甜美可人的小姑娘推销着同一款手机时,当你陪客户喝酒力不从心,而跟你同公司出来的年轻人端着酒杯与其侃侃而谈时,你又要怎么办呢?
我曾经跟一位做记者的朋友聊天,她采访过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痛苦不堪而又无力摆脱现状的体力工作者,他们对生活的巨大惯性心有戚戚。我随口说了句,既然想要改变,他们为什么不能用业余时间去学点技能呢?她用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眼神看着我说:你以为他们都能跟我们一样朝九晚五带双休?上班就是坐在电脑前分析一下数据回回邮件做个PPT?让你上班站8个小时,看你下班后还有没有精力学习,生活的惯性是很可怕的。
一开始,只是屈服于眼前的利益和轻松,选择了一份门槛低含金量也低的工作,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一点点失去斗志和精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生命依然在继续,生活却早已停滞了,停留在你无力改变的那个瞬间,往后的几十年,都成了那一天的简单复制。
一纸大学文凭,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敲门砖,它其实是人摆脱生活惯性的一个出口。享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摆脱之前那些碎片化的,短视的,甚至有些愚昧的观点。有时候,人生的岔路口就是从一个机会开始的,然后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
我认识一位司机,他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却连一天假也不敢请,因为只要休一天假,全勤奖和补助就会泡汤,收入折半,而家里还有要上学的女儿,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年逾七十的母亲。他可以跳槽到其他地方工作,却无法摆脱司机的职业,从长途车换到公交车再换到商务车,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在那狭小的缝隙里翻转挪腾。只能困在这一种人生里,动弹不得。这就是我为什么依然想要像个老古板一样,劝你好好读书,劝你去考大学,并不是因为打工妹就比别人低贱卑微,也并不是因为除了这一条路之外别无他处可去。而是我太清楚,一个连学习都嫌累的人,是很难咽下生活的苦的。
而那纸文凭,那个机会,虽然许不了你飞黄腾达,却至少在你想要摆脱某种苦难的时候,能赋予你一点点资格和能力,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给你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见识更大的世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别让生活把你困在二十几岁,看不清脚下的时候,不妨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向远处望去。


最新评论